纳甲法
见纳干法条。
见纳干法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阳交,见该条。
指长夏和秋令相交的时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物成之差夏。”王冰注:“立秋之后一十日也。”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三。又称中暑眩晕。详该条。
出清·施雯《盘珠集胎产证治》。即子啼。详该条。
肝开窍于目,其经脉连目系,上至额,与督脉会于巅。肝的精气盛衰,可影响视力的强弱;肝火上炎,可见两目肿赤,肝虚则见两目干涩、视物不明。《灵枢·脉度》:“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介绍】:参见韩宗绍条。
古病名。十水之一。《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候》:“气水者,其根在大肠,其状乍来乍去,乍盛乍衰者是也。此良由上下不通,关窍不利,气血痞格,阴阳不调而致之也。”参见十水条。
血液瘀滞体内,包括溢出经脉外而积存于组织间隙的,或因血液运行受阻而滞留于经脉内以及瘀积于器官内的。可因病致瘀,如跌扑损伤、月经闭止、寒凝气滞,血热妄行等;也可因瘀致病,引起气机阻滞,经脉阻塞,瘀热互结
经脉生理特点。出《灵枢·根结》。阳明主阳经之里,故为阖。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指尿少及小便艰涩之证。《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小便难者,此是肾与膀胱热故也。”治疗宜瞿麦、滑石之类泻之。太阳病误发汗,阳明中风亦可致小便难,治疗用桂枝加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