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肺痈

肺痈

病名。指肺部发生的痈疡。《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一名肺雍。多由外感热邪毒,或风寒化热蕴肺,肺受热灼,热壅血瘀,郁久腐败化脓所致。《医门法律》卷六:“肺痈由五脏蕴祟之火,与胃中停蓄之热,上乘乎肺,肺受火热熏灼,即血为之凝,血凝即痰为之裹,遂成小痈。”症见发热振寒,咳嗽,胸痛,气急,甚则咳喘不得平卧,吐出腥臭脓性粘痰,或咳吐脓血等。治宜清肺化痰解毒排脓等法。选用《千金》苇茎汤清金饮麦冬平肺饮葶苈大枣泻肺汤元参清肺饮等方。咳吐脓血者,用排脓散、《金匮》桔梗汤,酌加鱼腥草、野乔麦根等药。如日久伤及气阴,治宜养阴益气清热化痰,可用桔梗杏仁煎、《济生》桔梗汤等。本病与肺脓疡、肺坏疽等相似。

猜你喜欢

  • 关防风

    见《药材学》。为防风之药材名,详该条。

  • 二宝花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金银花之处方名,详该条。

  • 补下治下制以急

    用药法则。指补益或治疗下部病证的方药,原则上宜使用气味厚而效果快的急剂。如肾阳不足,阳痿精滑之症,用附子、肉桂等峻补肾阳。《素问·至真要大论》:“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适其至所,此之谓也。

  • 真阴内损失血

    病证名。指阴精虚涸导致的吐血咯血。《不居集》卷十三:“真阴内损失血:凡吐血咯血,因劳损而气虚脉静,或微弦无力,既非火症,又非气逆,而血有妄行者,此真阴内损,脉络受伤而然。惟用甘醇补阴,培养脉络,使营气

  • 劳宫

    经穴名。代号PC8。出《灵枢·本输》。别名五里、掌中、鬼路。属手厥阴心包经。荥(火)穴。位于掌心横纹第二、三掌骨之间。屈指握拳时,当中指尖下是穴。一说“在掌中央横纹动脉中,屈无名指指头着处即是穴”(《

  • 胎兼癥瘕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亦称妊娠积聚。指妇人素有癥瘕旧疾,现又怀胎,称为胎兼癥瘕。治宜软坚化癥,调和气血。宜用桂枝茯苓丸。

  • 湿郁热伏

    即湿遏热伏。详该条。

  • 十二节刺

    即十二刺。见该条。

  • 沍(hù 护)耳

    病名。见《冯氏锦囊秘录》卷六。聤耳的别名。系指脓耳耳内流脓腐臭者。又叫内耳疳臭。名称各异,总由积热上壅或风水入耳所致。久病可致耳聋。参见聤耳、耳疳条。

  • 蒲包草根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蒲蒻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