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气主降
同胃主降浊。详该条。
同胃主降浊。详该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四。即落痔汤,见该条。
病名。《治疔大全》。即眉心疔。见该条。
病名。①指心受风邪所致的病患。《素问·风论》:“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嚇,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奇效良方》治风中于心,用远志汤。②癫疾之一。见《太平圣惠方》卷四。多由情志抑
针刺手法。指以出针时开、闭针孔来分别补泻的方法。《素问·刺志论》:“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入(刺)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开阖补泻。以出针后轻轻按
病名。即产后乳汁自出。详该条。
证名。《银海精微》:“若迎风而出汪汪,冬日多,夏日少,拭即还生。又不分四季皆有,此冷泪也。”多由肝肾两虚,精血亏耗,招引外风所致。如椒疮及鼻部疾病引起泪道不畅等,亦可造成。本证眼无红痛,无时泪下,迎风
皮肤针疗法之一。因使用梅花针进行刺激而名。见该条。
经穴名,代号ST23。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太一。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脐上2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又云去任脉三寸)。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分支,并有第八、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
药物学著作。8卷(又有12卷本,内容相同)。清·沈李龙撰。刊于1691年。卷首为本草图。沈氏将药物分为水、火、谷、菜、果、鳞、介、禽、兽等10部,收集药物220种,采辑《本草纲目》及有关食疗本草类著作
外治法之一。古代用大小形式不同的金属器械,烧红后用以烙破脓疡,使脓液流出,以代刀针的方法。眼科亦用以“治残风溃弦疮烂,湿热久不愈者”(《证治准绳·杂病》),或胬肉攀睛割治后,“头处用火烙之,使其不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