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养肝。治疗肝阴虚,肝血不足的方法。症见视力减退,两眼干涩,夜盲,头晕耳鸣,或睡眠不熟,多梦,口干津少,脉弦细等。常用药物加当归、白芍、地黄、首乌、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等。《类证治裁》:“
《古今医统大全》卷二十七方。炒苏子、煨诃子、炒莱菔子、炒杏仁、人参各一钱,木香五分,青皮、炙甘草各二钱。为粗末,分二次,每次加生姜三片,水煎服。治膈噎上气咳逆。
用补益之药,以治虚弱之证。《汤液本草》卷上:“补可以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又如参芪膏(即参、芪合用熬膏),可治脾肺气虚。又如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可用四君子汤以补脾益气。
经穴名。代号DU3。原名阳关。出《素问·骨空论》王冰注,近称腰阳关。别名脊阳关,背阳关。属督脉。位于腰部第四、五腰椎棘突之间,约与髂嵴相平处。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腰动脉后支。主治腰骶痛,月经不调,
见《贵州民间药物》。即刺三甲,详该条。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舌能辨五味,又是发音的重要器官,它的功能与心有密切关系。《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临床上,心神健旺则舌动灵活,语言畅利;心神不清则舌謇舌颤,语言障碍
书名。①9卷。明·马莳撰于万历年间,有万历八年(1580)陈懿德序,其云:“玄台以考究之妙心,察前晰后,击节廓蒙,于‘八十一难’又发其变通之用,而合于越人,仓公,继樱宁之步。”今有万历间刊本,残存1~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铅粉、乌贼骨、阿胶珠各四十两,枯矾、龙骨各八十两,密陀僧二十两。为细末,粟米饭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空腹粟米汤送下。治肠胃虚滑,下利无度,赤白相杂,脐腹痛,里急
灸法之一。以细竹管(箭竿)或苇管一端轻轻插入耳中,另端置炷施灸。《千金要方》:“以苇筒长五寸,以一头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之,勿令气泄,一头内大豆一颗,并艾烧之令燃,灸七壮。”用治口眼歪斜、耳疾等。
病名。指睾丸骤肿暴痛者。《灵枢·经脉》:“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即卒然成疝之意。多由寒滞肝脉、气血凝滞而发。症为睾丸骤然肿大,疼痛。宜针灸大敦穴,或服走马汤(《三因方》卷七:巴豆、杏仁。上二味,取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