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膻中

膻中

①胸部两乳之间正中部位,为宗气所聚之处,《灵枢·海论》:“膻中者,为气之海。”②心包。《灵枢·胀论》:“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也有认为膻中不完全是心包。《医门棒喝二集》卷一:或谓“胞(包)络属于膻中,……盖心脏如人,包络如人穿之衣,膻中为人居之屋,……岂可谓膻中即是心包乎?”③经穴名。代号RN17。出《灵枢·根结》。别名元儿上气海。属任脉足太阴少阳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心包之募穴八会穴气会。位于胸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或于两乳头连线之中点取穴(《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和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主治咳嗽哮喘胸痛呃逆噎膈,少乳;以及心绞痛,支气管哮喘,乳腺炎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图137)。

图137

猜你喜欢

  • 石湛棠

    【介绍】:见石芾南条。

  • 脐痈毒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脐痈。见该条。

  • 脚弱

    ①即脚气。《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夫脚气者,晋宋以前名曰缓风,《小品》谓之脚弱。”详脚气条。②指脚膝软弱之证,包括脚气和气脚。见《中藏经·论脚弱状候不同》。参见气脚条。

  • 产后厥

    病名。又名产后厥逆。明·赵贞观《绛血丹书》:“凡产用力过多,劳倦伤脾,孤脏不能注于四旁,故足冷而厥气上行。经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是也。宜用加参生化汤,连进二剂,则血旺,而神复厥自止矣。”

  • 因其重而减之

    治法。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重,指病邪内结的里实证。减,减少、减轻。指用泻下或其他攻削的治法,使里实证得以减除。例如因实热燥结的便秘腹痛,用承气汤之类攻下;腹中瘀血结块,用破瘀消癥的方药攻削,使之

  • 医学便览

    ①丛书名。清·栗山痴叟辑。刊于1868年。共七种。内容为《伤寒读本》、《金匮读本》、《医学三字经》、《十二经脉歌》、《指南摘要》、《医学实在易》、《本草求真》。②综合性医书。6卷。清·刘福庆撰。

  • 开郁

    与疏郁理气义同。详该条。

  • 驴马疔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其状三角,顶有黑点,根脚有赤色或突起,身有寒热,治同疔疮。

  • 大蓟饮子

    见《东医宝鉴·内景篇》卷二。即大蓟散,见该条。

  • 枫苓

    见《安徽中草药》。为猪苓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