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审视瑶函》。即目干涩,详该条。
养生铭文。唐·孙思邈著。《遵生八笺》:“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萦。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玄寝鸣云鼓,晨兴嗽玉津。妖神难犯己,精气自全身。若要无诸病,常当
见医学问对条。
病证名。见明·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因黑睛生翳似钉头而得名。即钉翳。详该条。
出《千金翼方》卷十一。古人认为乳母热甚哺儿,令儿致病。因热伤肺胃,儿饮其乳,肺胃之气上逆,则面黄不食,甚或呕吐气急。
见辨证录条。
病证名。指寒邪留积于里。《证治准绳·杂病》:“寒积,热取之,鸡爪三棱丸、硇砂煎丸、红丸子。”《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寒积,感伤寒冷成积,腹中疼痛,必以手重按,或将物顶住稍可,口吐清水也
指阳明病急用下法的三种症型。《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又:“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即手之第二指。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方。黄芪、人参、茯神(去木)、麦门冬(去心)、白术、五味子、桂(去粗皮)、熟地黄、陈皮(去白)、阿胶(炙燥)各一两,当归、白芍药、牛膝(酒浸)各三分,炙甘草半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