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补注神农本草条。
病名。《医宗金鉴》卷六十六:“舌疔舌上生紫皰,其形如豆寒热憎。”由心脾火毒所致者,症见舌生紫皰,其形如豆,坚硬而疼痛,并兼发热恶寒。初起宜泻火解毒,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加减;或外擦紫雪散,或噙化
见古本康平伤寒论条。
证名。嘈杂的俗称。《杂病源流犀烛·嗳气嘈杂吞酸恶心源流》:“嘈杂者,即心嘈。”详嘈杂条。
证名。指左侧胁痛。多由气滞血瘀、痰饮、食积、肝郁等所致。《医学入门》卷五:“左为怒火与死血,大怒气逆及谋虑不决,或外感风邪,皆令肝火动甚,胁痛难忍,古萸连丸、当归龙荟丸,轻者小柴胡汤加黄连、牡蛎、枳壳
指冲脉和任脉。《灵枢·五音五味》:“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均作脊)里,为经络之海。”
见《本草汇编》。为蛇莓之别名,详该条。
出王伯龙《养儿宝》。又名闷肠生、梦生、闷脐生、生后不啼。包括寤生、草迷。指婴儿生下闷绝不啼,相当于新生儿窒息。
见《湖南药物志》。为合萌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嗜酒无度、湿热伤脾所致的腹痛。《症因脉治》卷四:“酒积腹痛之症,痛而欲利,利下黄沫,天明即发,饮酒痛甚,小便赤涩。”治疗如痛而欲利,脉沉数者,枳壳大黄汤;口苦舌干,干葛清胃汤;利下黄沫,栀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