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蛔虫病

蛔虫病

病证名。蛔虫又名蚘、长虫、蚘虫。状如蚯蚓,寄生在小肠内。静止时无自觉症状。在初期或有发热咳嗽。肠蛔虫病时,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部不适,流涎腹痛,易激怒,梦惊,夜间磨牙,鼻痒,偶有惊厥等症。蛔虫具有一种钻入各种孔道的特性,当肠内发生某些对蛔虫生活不良的条件时,其活动的能力增加,扰动时腹痛阵发,如虫多可引起肠梗阻,窜入胆道,可引起胆道蛔虫症。治疗以驱蛔虫为主。宜用乌梅丸。胆道蛔虫症,治宜先安后驱;肠梗阻则应配合通利腑气,当蛔虫驱去以后,再予健脾驱虫使君子、苦楝根皮等;健脾用异功散加减。

猜你喜欢

  • 钱君颖

    【介绍】:见钱国宾条。

  • 孟夏痹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手阳明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四月之时,故名之曰孟夏痹也。”详手阳明经筋病条。

  • 清金益气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黄芪、知母、甘草、玄参、沙参、牛蒡子各9克,生地黄15克,川贝母6克。水煎服。治尪羸少气,劳热咳嗽,肺痿失音,频吐痰涎,一切肺金虚损之病。

  • 余粮丸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六方。余粮石(醋煅)一斤,海金沙(醋炒)、豨莶草(酒炒)、益母草(蜜、酒炒)、百草霜(醋炒)、茵陈(酒炒)、乌龙尾(醋、酒炒)、陈皮、白蔻仁、砂仁(姜汁炒)、松萝茶、木香、

  • 弦脉

    脉象之一。脉端直而长,指下挺然,如按琴弦。《素问·玉机真脏论》:“端直以长,故曰弦。”多见于痛证、风证、痰饮,以及高血压、肝胆疾患等。

  • 流注疬

    病名。又名千岁疮。为瘰疬生于遍身者。《医宗金鉴》卷六十四:“生于遍身,漫肿而软,囊内含硬核者,名流注疬。”详瘰疬条。

  • 复合穴

    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穴位联合应用于某种疾病,而另立新名者,称复合穴。如四关、四花等。

  • 经闭不利

    出《脉经》。即经闭。详该条。

  • 土马兜铃

    见《四川中药志》。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

  • 气水

    古病名。十水之一。《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候》:“气水者,其根在大肠,其状乍来乍去,乍盛乍衰者是也。此良由上下不通,关窍不利,气血痞格,阴阳不调而致之也。”参见十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