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水苦荬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金橘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农吉利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学集成》卷二。即酒齇鼻。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即恶疮。见该条。
即心火炽盛,灼伤肺阴。参见火盛刑金条。
病名。出《素问·奇病论》。指过食甘肥所致,口中发甜的病证。日久遂成消渴。《圣济总录》卷四十五:“内经曰,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肥甘之过,令人内热而中满,则阳气盛矣,
病名。见《外科真诠》卷上。即白秃疮。见该条。
经穴名。代号SP13。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足厥阴、阳维之会。位于腹部耻骨联合上缘上0.7寸,旁开腹正中线3.5寸处。另说“在腹结下二寸”(《针灸大成》);“在大横下三寸”(《医学入
丛书。明·谈志远辑。包括万全《痘疹碎金赋》1卷,万全《痘疹心法》12卷及《痘疹玉髓》2卷(撰人不详,又名《毓麟芝室玉髓摘要》,卷下又名《毓麟芝室痘疹玉髓图像注解》)。现存1610年彭瑞吾重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