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即红花,详该条。
病名。小肠气之别称。出《灵枢·四时气》。多因体虚,寒邪侵袭下焦而致。症见少腹腰脊处疼痛,牵引睾丸,甚则痛冲心胸。治宜温里散寒行气。服天台乌药散。
证名。《疡医准绳》卷二:“体倦头痛或眩晕中气虚也,托里消毒散去三味(银花、白芷、连翘)加柴胡、升麻;如不应暂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日哺头痛或眩晕阴血虚也,去三味加熟地黄,如不应佐以六味丸。”
病名。见《续名医类案》卷十八。即子瘄。详该条。
类中风类型之一。见《医宗必读·类中风》。又名中食。多由醉饱过度,或感风寒,或着气恼,以致食滞于中,胃气不行,升降不通所致。症见忽然昏倒,口不能言,肢不能举,胸膈满闷等。先用姜盐汤探吐,再服疏邪化滞、理
病证名。指眩晕由心下或膈间停饮所致者。《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证治汇补·眩晕》:“停饮眩晕
经穴名。代号ST3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直下8寸;或于外膝眼与解溪穴连线的中点取穴。另说“在上廉下一寸”(《太平圣惠方》);“膝下五寸许”(《针灸大全》)。布有腓肠
《奇效良方》卷十六方。枳壳(麸炒,去瓤)、青皮(去白)、大腹子、炒半夏曲、丁香、天南星(汤泡)、炮姜、炒麦芽、草果仁、白术各一钱二分,炙甘草五分。为末,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治胸膈痞闷,诸气结聚,胁肋胀
仲景十二脉之一。母子相乘的脉象。金行乘水,木行乘火。《诊家正眼》:“曰顺者,金乘水,木乘火也。”
【生卒】:1882~1949【介绍】:北京市人。精内科,先后执业于北京、上海等地。曾任上海神州医学总会常务委员、上海中西疗养院董事。善用黄芪,有“陆黄芪”之称。孙中山先生患病,曾延其诊治,亦敬佩其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