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象贝母

象贝母

见清·赵楷《百草镜》。即浙贝母,详该条。

猜你喜欢

  • 手太阳络脉

    十五络脉之一。《灵枢·经脉》:“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脉从腕上5寸的支正穴处分出,向里注入手少阴心经;它的支络,从支正向上,经过肘、臂,网络于肩髃部。本脉

  • 手背发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四。即手发背。见该条。

  • 伤食后发搐

    病证名。因伤食后引起的抽搐。小儿乳食停滞,蓄积胃肠,湿郁则生热,热极生风,发为抽搐。《小儿药证直诀》:“伤食后得之,身体温,多唾多睡,或吐不思食而发搐。”病机为脾虚肝旺。明·陈治《幼幼近编》:“若因饮

  • 赵德修

    【介绍】:见赵莹条。

  • 广东商陆

    见《岭南草药志》。为樟柳头之别名,详该条。

  • 汪哲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生。字朴斋。安徽休宁人。撰有《产科心法》一书(刊于1799年)。

  • 毛窍

    皮毛之孔窍,即毛孔。见《脾胃论》。

  • 摄营煎

    见《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即寿脾煎,见该条。

  • 白沙参

    出《范子计然》。为南沙参之别名,详该条。

  • 传化之腑

    指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五个传导和变化饮食物的器官。这些器官具有消化吸收饮食和排泄糟粕的功能,故称。《素问·五脏别论》:“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