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程邦贤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僵蚕之别名,详该条。
指灸疮脱痂后所留遗的瘢痕。《抱朴子·仙药》:“任子季服茯苓十八年,……灸瘢皆灭,面体玉光。”
病因六淫之一。暑为阳邪,多在夏季致病。《灵枢·岁露论》:“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临床表现高热、口渴、脉洪大、多汗等。因易耗气伤津,故又常出现体倦、心烦、口干等症。暑邪每易夹湿,表现为暑湿证。参见暑湿条
【介绍】:晚清医家。字子雨。江苏扬州人。为当代名医,撰述有《脉说》、《难经正义》、《伏气解》、《痧疹辑要》等书,并参订《脉诀乳海》、《伤暑全书》等书。
①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②指第三伏,即末伏。
即补法。详该条。
病证名。多因椒疮失治,睑内脉络壅遏闭阻,失于濡养所致。《原机启微》:“急者紧缩不解也,弛者宽纵不收也,……不解不收,皆为病也。”症见胞睑外皮松弛而内面紧急,以致睑缘向内卷缩,睫毛随之倒入。本症宜手术矫
病名。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又名阴门痒。多因肝郁化热,脾虚聚湿,湿热蕴结,流注于下;或因外阴不洁,久坐湿地,病虫乘虚侵袭;也有因阴虚血燥而致者。症见外阴部或阴道内搔痒,甚则奇痒难忍,坐立不安。湿热者,
①走路。《素问·上古天真论》:“身体重,行步不正。”②缓行。《灵枢·经脉》:“灸则强食生肉,缓带披发,大杖重履而步。”③运气学说以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为一步,一年分六步(即客气、间气),平均每步各主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