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素问·缪刺论》。一作痀挛。多因阴血本亏,复由风寒湿热之邪侵袭筋脉,或瘀血留滞所致。以四肢多见。其状牵引拘急,活动不能自如。《杂证会心录·挛症》:“拘挛属肝,肝主身之筋也。古书有风寒湿热血虚之
【介绍】:元代医生。安徽怀远人。参见朱肯堂条。
病证名。指肝气上逆所致的头痛。《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证治准绳·头痛》:“怒气伤肝及肝气不顺上冲于脑,令人头痛。”症见头痛目眩、耳聋,颊赤,胁肋胀痛,脉弦等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为脏气乖蹇,阴阳不和,中风中痰,并脱血脱气,至目直视、上视、紧闭、频眨、翻腾动摇(目珠震颤)而作也。夫翻腾动摇,乃目不得心使,而自蓦然察上,蓦然察下,倏左倏右,或
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为黄花夹竹桃之别名,详该条。
病症名。①感受南方山林间湿热瘴毒所致的一种温病。《诸病源候论·瘴气候》:“夫岭南青草黄芒瘴,犹如岭北伤寒也。南地暖,故太阴之时,草木不黄落,伏蛰不闭藏。杂毒因暖而生,故岭南从仲春讫仲夏行青草瘴。季夏讫
病证名。指外有风寒表症而头痛剧烈者。《罗氏会约医镜·杂证》:“外感风寒,头痛暴甚。”症见头痛或连及项背,恶风寒,骨节痠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等。治宜疏风散寒,用桂枝羌活汤、川芎茶调散、祛风立
见《重订通俗伤寒论》。即五仁丸作汤剂。治证同。见五仁丸条。
病证名。小儿食物滞久成积,又名伤积。《幼科金针》:“小儿积证,多因哺乳失调,过食生冷油腻硬物,脾土受伤,停于中脘,或为风寒所感,或夜卧失盖,以致积气停留,面黄腹胀,往来潮热,口渴神倦,多睡少食,肚热脚
证名。指腰部酸楚不适的感觉。多因肾虚所致。《张氏医通·诸痛门》:“腰酸悉属房劳肾虚,惟有峻补。”方用青娥丸、六味丸、八味丸加减。然腰酸与腰痛有相似之处,且常可酸痛并见,也有虚实寒热之别。参腰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