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深师方条。
指针刺治疗中,为了达到补虚泻实目的而使用的各种针法。一般分补法与泻法两类。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如“微旋”、“出针按针”为补,“切而转之”、“摇大其穴”为泻。自元、明以后又有发展,如《金针赋》提
出《幼科金针》。即小儿积证。见该条。
①中风证候类型之一种。见《医门法律·中风门》。即“邪在于络”(《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风证情最轻者。《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盖口眼斜,肌肤不仁,邪在络也。”②中行之络。《素问·骨
病证名。指感受痧气而致胸腹胀痛。《症因脉治·腹痛论》:“痧胀腹痛之症,忽尔胸腹胀痛,手足厥冷,指甲带青,痛不可忍,不吐不泻,或吐或泻,按之痛甚,俗名绞肠痧,此即痧胀腹痛之症也。”多因受寒、阻湿或感厉气
出《奇效良方》。指食指掌侧靠拇指一侧的脉纹。详小儿指纹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吉祥草之别名,详该条。
医论著作。又名《医学课儿策》。清·高鼎汾撰于1843年。全书采用问答体裁,每一问答论一病症。共15题。包括临床常见的温热、湿温、燥病、痢疾、中风、虚劳、妇科等疾病,先假设若干疑问,从而运用辨证论治的准
见《广西中药志》。为大飞扬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狐臭、胡臭,为湿热内郁或遗传所致。《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腋气者,血气不荣,腋下有孔,一如毛孔而稍大,臭秽之气,从其中出……。亦有父母遗传相传者,又有乳养之人而有染著者。”其症腋下汗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