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医通》卷十二方。半夏、赤茯苓、陈皮各一钱,炙甘草五分,苏叶、香附、槟榔(大便溏者不用)、木香、大腹皮、枳壳、桔梗各七分,人参一钱五分,肉桂、厚朴(姜制)各八分,生姜七片,红枣二枚。水煎服。治诸气
病名。五脏虚损之一。又称损脾。《难经·十四难》:“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为肌肤。”又:“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寒温。”虞庶注:“脾化水谷以生气血,今见脾损,饮食不为肌肉,宜调节饮食,无令伤脾也
病证名。指瘀血所致的泄泻。《不居集·积瘀泄》:“内有积瘀,胸胁腹痛,泄下光亮如黑漆退光色者是也。”《医林改错》治泄泻日久不愈,或五更泄补肾无效,作瘀血治,用膈下逐瘀汤。
病名。出《秘传眼科龙木论》。亦名偃月内障证、偃月翳。为如银内障的早期证候。《证治准绳·杂病》:“视瞳神内上半边有隐隐白气一湾,如新月垂覆向下也,乃内障欲成之候,成则为如银翳。”参见如银内障条。
外治法之一。即将化腐药直接用于患处,以代替刀针排脓的方法。《外科理例》卷一:“使毒外泄而不内攻,恶肉易去,好肉易生也……若疮疖脓成未破于上薄皮剥起者,当用破头代针之药安其上,以膏贴之。脓出之后,用搜脓
病名。《女科撮要》:“产后小腹作痛,俗名儿枕块。”即儿枕痛,详该条。
病名。指食积生痰所致的咳嗽。《医学入门》卷五:“食咳,因食积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二陈汤加厚朴、山楂、麦芽;伤生冷,以致肺胃不清,嗳酸吐泻,恶风寒者,五积散、理中汤、异功散;伤煎炒热物者,葶苈散,或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方。麦门冬、芦根、竹茹、陈仓米各一升,生姜四两,白术五两,甘草、茯苓各二两,陈皮、人参、玉竹各三两,蓴心五合。为粗末,水煎,分三次服。治上焦热,腹满不欲食,或食则先吐后泻,肘挛痛
《证治准绳·幼科》集九方。紫菀、半夏(汤洗)、款冬花、炙阿胶各一两,人参、桂心各半两。为细末,每服一钱,加生姜二片,糯米五粒,水煎,去渣服。功能温养脾胃。治咳嗽。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薏苡仁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