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逍遥丸

逍遥丸

即消遥散作蜜丸或水丸。治证同。见逍遥散条。

猜你喜欢

  • 阴斑

    病证名。斑的类型之一。见《丹溪心法·斑疹》。又名阴证发斑。指斑之属于虚寒者。多由体虚内有伏寒。或误进寒凉药等,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致。《温热类编·伏阴》:“阴斑者因内有伏寒或误进寒凉逼其虚阳浮散于外。

  • 应突

    经外奇穴名。出《外台秘要》。位于胸部乳头外开2寸直下,当第六肋间隙下1寸处。主治饮食不入,腹满肠鸣泄泻,大便不节,以及肋间神经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热痧

    痧证之一。《七十二种痧症救治法·热痧》:“此系外受热邪,发热狂躁,一周时不治则死。治法:用三指拍曲池穴,拍出紫黯块,刺出微血;用香油钱刮两臂臑穴,余同上寒痧症各穴,服绿豆清汁碗半而愈。”参见痧、阳痧、

  • 小便不禁

    证名,又称小便失禁。指清醒时小便自出不觉,或小便频数、难以自制者。《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小便不禁者,肾气虚,下焦受冷也。肾主水,其气下通于阴,肾虚下焦冷,不能温制水液,故小便不禁也。”《丹溪心

  • 暑热

    ①病因。即暑邪。《素问·五运行大论》:“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②证候。外感暑邪的热证。《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暑热深入,伏热烦渴。”

  • 体疽发

    病名。又叫竟体发。《外科启玄》卷四:“发于足太阳经。……上至肺俞,下至肝俞等五穴,左右相同,……或初发时肿上如椒子者死。”即发生于背部的范围较大的有头疽。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全身症状明显。证治见痈、疽

  • 杞子

    见《藏府药式补正》。为枸杞子之简称,详该条。

  • 泄注

    水泻之古称。出《素问·气交变大论》。又称注泄、注下。以其泄下如水注,故名。详水泻条。

  • 欲传

    指病邪有发展的趋向。如外感风寒,发热恶寒无汗,今微汗热不退,心烦口渴脉数,是风寒病邪化热将要传里的征象。

  • 五脏

    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脏是指胸腹腔内之组织充实致密,并能贮存、分泌或制造精气的脏器。《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写也,故满而不能实。”《灵枢·本脏》:“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