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疟疾日久不愈,顽痰挟瘀,结于胁下所形成的痞块。又称疟积、母疟、劳疟。《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
即五味所入。详该条。
五臭之一,臊为木臭,入通于肝,故为肝之臭。《素问·金匮真言论》:“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类木,……其臭臊。”临床上病人的排泄物如小便、白带、汗液等出现腥臭,常是肝经湿热下注的征象。
见顾膺陀《妇科集》。忌奶者,即孕妇之乳,小儿饮之,易致吐泻等症。
《增补万病回春》卷五方。当归、赤芍药、连翘各一钱,川芎、天花粉、乳香各七分,白芷、白蔹、栝蒌仁、黄芩(酒炒)各八分,白蒺藜、生甘草节各四分,防风、桔梗、柴胡各五分。水煎,临卧热服。治腋下瘰疬,因酒怒而
指耳屏的软骨。在外耳门前侧,左右各一。
消瘦干燥之意。《灵枢·根结》:“皮肉宛膲而弱也。”
见《酉阳杂俎》。为刀豆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接骨全书》。即肩关节脱臼。详肩胛骨出条。
【介绍】:见吴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