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代医家。撰有《五痔方》1卷。
书名。清·倪涵初手定。撰年不详。倪氏对疟疾、痢疾各拟三方,介绍其适应症及加减用法,处方平易有效。对于痢疾治法,提出忌温补、忌大下、忌发汗、忌分利四忌。本书后刊入《济世专门编》中。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多由素体气血亏虚,风邪乘之,郁阻肌肤而成。其症遍体起小丘疹,自觉瘙痒,如疥疮状。治宜养血疏风。内服消风散化裁,外用苦参汤水煎后加猪胆汁四枚,调匀外洗。类似痒疹。
①《银海精微》卷上方。楮实(微炒)、枸杞子、五味子、制乳香、川椒(去目,炒干)、人参各一两,熟地黄(酒浸)二两,肉苁蓉(酒浸)、菟丝子(酒浸,蒸)各四两(一方加当归)。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
十五络脉之一。原称足太阴之别。《灵枢·经脉》:“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本络脉发生病变,实则腹痛;虚则膨胀。如脉气逆乱则上吐下泻。
病证名。腿间疱疹,因冷水沫后而加重者。《扁鹊心书》:“小儿腿胻间有疮,若以冷水洗之,寒气浸淫,遂成大片,甚至不能步履”为水沫疮。可用葱、椒、姜煎水洗后,再以百花散掺之。
【介绍】:唐代医生。京都(今陕西西安)人。不知姓,名元颃,善医。据载:一妇误食一虫,常疑而成疾,每治不效。清元颃诊治,元颃知其所患,请其夫选谨密者一人,预戒之:“今以药吐泄,但以盘盂盛之,当吐之时,但
《兰宝秘藏·眼耳鼻门》方。蔓荆子一钱,陈皮(去白)五钱,人参八钱,炙甘草、白芍药各一两,黄芪二两。为细末,每服五钱,水煎去滓,临卧稍热服。治肌肤麻木不仁,或两目紧急缩小,羞明畏日,隐涩难开,或视物无力
证名。指便下赤白粘冻。《素问·至真要大论》:“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泄注赤白。”详见赤白痢条。
①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瓜子金之别名。②见《分类草药性》。为垂盆草之别名。③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婆婆指甲菜之别名。④见《湖南药物志》。为螺厣草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