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承浆以下至下颔骨下缘的部位。俗称下巴或下巴颏。
病因之一类。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过度,使气机紊乱,脏真损伤而成为致病因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参三因条。
指针刺时持针操作的手。一般多用右手。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指生于上腭部之疳疮。症见上腭焮肿,状似莲蓬,渐大而下垂,饮食及牙关开阖不利;或身发寒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多由火毒炽热所致。治宜泻火解毒,消肿利咽,可用五味消毒饮、仙
推拿手法。出《礼记·内则》。用手指轻轻地抓抚治疗部位。
见《本草经集注》。即牡荆子,详该条。
指腓骨,位于骨之外侧。见《证治准绳·疡医》卷六。
即金蟾散第一方,见金蟾散条。
即膜原。《灵枢·胀论》:“此言陷于肉肓,而中气穴者也。”详膜原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即胞宫。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