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香樟根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涎出于口,口为脾窍,故涎为脾液。参见五脏化液条。
【生卒】:1591~1664【介绍】:明末医生。字硕甫,号邓林。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拜当地名医王绍隆为师,学习诊脉和制药技术。在市镇中卖药,门徒很多,从所用的器皿上,便可以辨知是潘门弟子。他曾增注王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足背侧,第四、五趾之夹缝间,侠溪穴微前处。主治足背肿痛,月经不调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壮;或温灸3~5分钟。
经外奇穴名。亦称胆囊穴。位于阳陵泉下1~2寸间,压痛明显处。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支,深部正当腓浅神经处。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下肢麻痹或瘫痪等。直刺1~1.5寸。
【生卒】:1896~1966【介绍】:江苏仪征人,迁镇江。师从汪允恭,20岁悬壶,后至上海,曾任教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上海国医学院疫症、温病学课。曾任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常务理事长,《山西医学杂志》主编。
病名。见《外科枢要》卷三。多因劳伤肺气,复被外邪所袭而成。瘤体软,皮色如常,无寒无热,随喜怒而增大或缩小。治宜益肺调气,化痰散结。用通气散坚丸。
经穴名。代号BL3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部,在第一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骶正中线之中点。布有第一骶神经后支和骶外侧动、静脉后支。主治腰骶疼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大小便不利,下
用动物的内脏器官、组织、腺体等作为药物,预防和治疗疾病,称为动物脏器食疗方法,简称脏器疗法。因动物脏器组织系“血肉有情之品”,其作用主要是培补精血、补益脏气,故历史上又常称为“以脏补脏”。动物脏器作为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苦石莲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