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痰气凝结所致的痞症。《杂病源流犀烛·胸膈脊背乳病源流》:“因乎痰者为痰痞,脉必滑,胁下痛。”《类证治裁·痃癖癥瘕诸积论治》:“痞由中脘痰气不利者,宜用砂枳二陈汤;痰结胸满,用顺气导痰汤;心下
丛书名。裘庆元辑。刊于1936年。裘氏在众多的祖国医学文献中,选取较实用的精本、孤本、抄本、未刊稿等九十种分门汇聚辑成。计医经类5种,本草类5种,脉学类3种、伤寒类4种、通治类8种、内科类12种、外科
病名。见《坤元是宝》。即恶阻。详该条。
骨骼部位名。指肩胛骨上角部,又称伏骨。《针灸甲乙经》:“天窌,在肩缺盆中,毖骨之间陷者中。”
见《生草药手册》。即樟树皮,详该条。
五疳之一。出《颅囟经》卷上。又名筋疳、风疳。《证治准绳》引杨氏云:“肝疳者由乳食不调,肝脏受热所致也。”主要症状为面目、爪甲发青,眼涩不能睁开,昏暗雀盲成为疳眼(详疳眼条),同时伴有肚大筋青,体瘦,大
(?-1330)元医官。一译也里牙。西域拂林(东罗马)人。爱薛长子。任太医使,一度因赃罪除名。致和元年(1328年)又复命为太医使。至顺元年(1330年)封秦国公、崇福使。同年因宫廷倾轧被侏。
出《养生经验合集》。即木槿皮,详该条。
推拿穴位名。位于左眼胞。《幼科推拿秘书·赋歌诀秘旨》:“又若三阴三阳虚肿,心有疾也。”《幼科推拿秘书·夜啼》:“夜啼……如寒,推三阳。”
【介绍】:见吴文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