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二十二。即中搭手。见该条。
由于阴精亏损而累及阳气化生不足的病机。如盗汗、遗精、失血等证候耗损阴精,阳气化生所依靠的物质基础不足,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自汗、畏冷、下利清谷等气虚证候。
①指人体上部之气,包括心、肺之气。《灵枢·口问》“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大惑论》:“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②指气逆壅上的症候。多由外感六淫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指生于上腭部之疳疮。症见上腭焮肿,状似莲蓬,渐大而下垂,饮食及牙关开阖不利;或身发寒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多由火毒炽热所致。治宜泻火解毒,消肿利咽,可用五味消毒饮、仙
病证名。即咽喉肿。出《五十二病方·阴阳十一脉灸经》。《素问·厥论》:“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痉。”本症可见于某些咽喉疾患及全身疾患。参见咽喉肿痛各条。
指阳主化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张景岳注:“阳动而散,故化气。”
病名。肛漏之一。《外科十三方考》下编:“此症生于肛门周围,时出腥水,不甚疼痛。治法:内服中九丸,外贴千搥纸,其腥水自止。”
病名。见《疡科心得集》卷中。又名猴疳。由胎中感受遗毒所致。临症初生儿臀部焮肿溃烂,红赤无皮;重者可延及遍体,以上窍为甚。治疗:内服猴疳化毒丹。外用甘草水溻洗。并搽黄连油或青黛散敷之。类似胎传梅毒。
经穴名,代号BL32。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部,在第二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骶正中线之中点。布有第二骶神经后支和骶外侧动、静脉后支。主治腰骶疼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痛经,
指胆气,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