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感受风邪袭于肺卫而致的咳嗽。清·叶天士《幼科要略》:“若果暴凉外束,身热痰嗽,只宜葱豉汤,或苏梗、前胡、杏仁、枳、桔之属,仅一、二剂即可。”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白背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明·楼英《医学纲目》。又名风喉、暴喘。为小儿“暴喘而胀满”(《证治准绳》)的危重证候。多由“胸膈积热,心火凌肺,痰热壅盛”(《幼幼集成》)所致。症见胸高气壅,肺胀喘满,两胁抬动,鼻翼扇动,大小
又称托法。用内服药治疗疮疡的三大治法之一。是运用补益气血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内陷的方法。①托毒透脓法。适用于疮疡中期毒邪盛而正气未虚,尚未溃破者,用黄芪、当归、川芎、穿山甲片、白芷、皂
①小儿指诊部位。小儿指纹显现的食指掌侧三个部位,又名虎口三关。即风关、气关和命关。详小儿指纹条。②脉诊部位。指寸口切脉的三部。《医宗金鉴》:“三关者,寸关尺也。”③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
病名。出《寿世保元》卷五。即癫疝。见该条。
书名。2卷。清·邹岳撰于1838年。上卷为疮疡总论及身体各部发有定位的疮疡;下卷为发无定处的疮疡、小儿诸疮及奇怪疮毒;末附以经络内景图说、脉学提要、杂症、药品揭要,及吴锦堂、胡俊心二氏外科医案。解放后
【介绍】:清代官吏、文人兼医家。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雍正进士,旁通百家,以诗文名,历官辽阳等地。在思恩任官时,当地疫疠流行,曾施方药,因为官不得志,乃归田里行医。撰有《医碥》一书(1751年刊
即刺血疗法。见该条。
《普济本事方》卷一方。熟地黄、蔓荆子各二钱半,山茱萸五钱,炙狗脊、地肤子、白术、炒干漆、炒蛴螬、天雄、车前子各七钱半,萆薢、山药、泽泻、牛膝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次五十丸,空腹临卧温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