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材>圆叶乌头

圆叶乌头

药材名称圆叶乌头

拼音Yuán Yè Wū Tóu

英文名Rotundleaf Monkshood

别名草乌、准噶尔乌头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圆叶乌头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rotunifolium Kar.et kir.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块根,除去残及须根,晒干。

原形态圆叶乌头,多年生草本,高15-42cm。块根成对,长约2cm。茎直立,疏被反曲而紧贴的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4.2-20cm,被反曲短柔毛,基部具发育的鞘;叶片圆肾形,宽3-6.5cm,3深裂,中央深裂片倒梯形,3浅裂,浅裂片具少数卵形小裂片或圆牙齿,侧深裂片扇形,不等3裂稍过中部,两面无毛或只脉上及边缘被短柔毛。总状花序有3-5朵花;花序轴和花梗被短柔毛;下部苞片叶状或3裂,上部苞片线形;花梗长2.5-7mm;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中部之上,线形;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花瓣状,紫色,外面密被短柔毛,上萼片镰刀形或船状镰刀形,下缘长1.4-1.8cm,侧萼片斜倒卵形,长1.3-1.6cm;花瓣2,瓣片长1-1.5mm,下部裂成2条小丝,距头形,稍向前弯;雄蕊多数,花丝疏被短毛,全缘;心皮5,密被短柔毛。蓇葖果长0.9-1.3cm。种子多数,倒卵形,长2.5-3mm,有3条纵棱,棱上生狭翅。花期8月,果期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100m的高山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新疆地区。

化学成分块根含阿替新(atisine),异阿替新(islatisine)。

性味辛;苦;热;有毒

归经胃;脾经

功能主治镇痛;止血。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牙痛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2-0.3g。每日2次。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新疆常用中草药》:全草作解热药。块根:外敷能镇痛,除腐生肌,民间还用于牙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木半夏根

    《中药大辞典》:木半夏根药材名称木半夏根拼音Mù Bàn Xià Gēn别名牛奶子根(《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的根或根皮。9~10月采

  • 西北莸

    药材名称西北莸别名小六月寒[陕西]来源马鞭草科莸属植物西北莸Caryopteris tangutica Maxim.以全株入药。功能主治调经活血,祛湿。主治崩漏,白带,月经不调。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石蔓藤

    药材名称石蔓藤拼音Shí Màn Ténɡ别名牛儿藤、大鸭公藤来源鼠李科石蔓藤Berchemia hypochrysa Schneid.,以根、茎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

  • 带叶报春花

    药材名称带叶报春花拼音Dài Yè Bào Chūn Huā别名报春花、藏报春花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偏花报春的花朵。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imula secundiflora Franch.

  • 圆叶野扁豆

    药材名称圆叶野扁豆别名罗网藤、假绿豆来源豆科圆叶野扁豆Dunbaria rotundifolia (Lour.) Mer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淡,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生肌。主治急性

  • 地柏枝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柏枝药材名称地柏枝拼音Dì Bǎi Zhī别名岩柏草、岩柏枝、石柏、岩柏、山扁担、红鸡草来源为卷柏科卷柏属植物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ii

  • 岩藿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藿香药材名称岩藿香别名方茎犁头草、犁头草来源唇形科岩藿香Scutellaria franchetiana Lev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西、湖北、四川、贵州。性味苦,凉。功能

  • 鹬肉

    《中药大辞典》:鹬肉药材名称鹬肉拼音Yù Ròu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鹬科动物红脚鹬或鹬属其他种动物的肉。原形态体长约27厘米。嘴长,端部黑色,上嘴基部褐色,下嘴基部角黄色。虹膜黑

  • 尖顶地星

    药材名称尖顶地星别名地星、土星菌、马勃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灰包目地星科尖顶地星Geastrum triplex (Jungh.) Fisch.,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夏秋雨后,生于林内地上。分布于吉林、

  • 功劳叶

    药材名称功劳叶拼音Gōnɡ Láo Yè别名枸骨叶、猫儿刺、枸骨刺、八角茶、老鼠刺、十大功劳叶、老虎刺、狗古艻、散血丹、八角刺、羊角刺、老鼠怕出处本品入药始见于《本草拾遗》,原名"枸骨叶"。功劳叶为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