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材>地梢瓜

地梢瓜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梢瓜

药材名称地梢瓜

拼音Dì Shāo Guā

别名地梢花、地瓜

来源萝藦牛皮消属植物地梢瓜Cynanchum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C. sibiricum (L.) R. Brown],以全草果实入药。夏秋采,切段晒干生用。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益气,通乳。用于体虚乳汁不下;外用治瘊子。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鲜草适量,折断取汁外搽瘊子。

备注(1)本植物变种雀瓢Cynanchum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 var. australe (Maxim.) Tsiang [C. sibiricum (L.) R. Broun var. australe Maxim.]亦同供药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地梢瓜

药材名称地梢瓜

拼音Dì Shāo Guā

别名地梢花(《苏南种子植物》),羊不奶棵、小丝瓜、浮瓢棵(《河南中草药手册》)。

出处《河南中草药手册》

来源萝藦种植物细叶白前全草果实。夏,秋采全草及果实,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20厘米。地下茎单轴横生。茎直立或斜升,多分枝,密被柔毛,有白色乳汁。单叶对生;叶片线形,长30~50毫米,宽2~5毫米,先端尖,基部稍狭,全缘,下面中脉隆起。伞形聚伞花序腋生;花小,黄白色;花冠钟形,长约5毫米,5深裂,副花冠浅筒形,上部5裂,裂片与花冠裂片互生;雄蕊5,花丝短;2心皮,分离。蓇葖果纺锤形,两端短尖,中部宽大,长约6厘米,宽约2厘米。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于路旁、沟边、山坡草丛、沙荒地上。分布东北及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安徽、江苏等地。

化学成分根含多种糖甙,水解产生细叶白前甙元和喷奴皂甙元。

药理作用提取物有某些抗病毒作用。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补肺气,清热降火,生津止渴,消炎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

复方①治气血亏虚:地枪瓜全草一两,土黄芪二两。水煎服。

②治脑神经衰弱:地梢瓜全草一斤。水煎取汁,用药汁打鸡蛋二个,当茶饮,日服二次。

③治咽喉痛:地梢瓜一两(全草二两)。水煎服,或鲜果嚼服。(性味以下出《河南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地梢瓜

药材名称地梢瓜

拼音Dì Shāo Guā

英文名Herb of Bastardtoadflax-like Swallowwort

别名女青、山角、地瓜儿、羊不奶果、小丝瓜、浮瓢棵、老瓜瓢、沙奶奶、马奶奶、沙奶草、细叶牛皮消、雀瓜、罗汉草、地瓜子、地葛、地瓜瓢、盘龙草、牛梢瓜、羊奶草、羊巴奶

出处出自《河南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细叶白前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ynanchum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2.Cynanchum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var.aus-trale(Maxim.)Tsiang et P.T.Li[C.sibiricum R.Br.var.aus-trale Maxim. Et Ko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1.茎自基部我分枝。叶对生或近对生;叶片线形,长3-5cm,宽2-5mm,下面中脉隆起。伞形聚伞花序腋生;花萼外面被柔毛;花冠绿白色;副花冠杯状,裂片三角状披针形,渐关,高过药隔的膜片。蓇葖纺锤形,先端渐尖,中部膨大,长5-6cm,直径约2cm。种子扁平,暗褐色,长达8mm,种毛白色绢质,长达2cm。花期5-8月,果期8-10月。

2.雀瓢 与原种相似茎柔弱,分枝较少,茎端通常伸长而缠绕。叶线形或线状长圆形;花较小,较多。花期3-8月,果期5-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00-2000m的山坡、沙丘或干旱山谷、荒地、田边等处。

2.生于水沟旁及河岸边或山坡、路旁的灌木丛或草地上。

资源分布:1.分布东北,华北及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安徽,甘肃,新疆,江苏等地。

2.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江苏、河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1)地梢瓜 全划长15-30cm,常弯曲,地上部分被短柔毛。根细长,褐色,有长根。茎不缠绕,多自基部分枝,圆柱形,具纵皱;体轻,质脆,易折断。叶对生,多破碎或脱落,完整者展平后呈条形,长3-5cm,宽2-5cm,全缘。花小,黄白色。蓇葖果纺锤形,表面具纵皱纹。气微,味涩。

(2)雀瓢 茎缠绕,分枝较少;叶条形或条状长圆形。

化学成分从地梢瓜全草中分离得到;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阿魏酸(ferul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蔗糖(sucrose),槲皮素(quercetin),1,.3-O-二甲基肌醇(1,3-O-dimethyl-myo-inositol)[1];又报道分离得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ol acetate),α-香树脂醇正辛烷酸酯(α-amyrin caprylate),1,3-二棕榈酰-2-山梨酰-甘油(glyceride-1,3-dipalmito-2-sorbate),柽柳素(tamarixetin),柽柳素-3-O-β-D-半乳糖甙(tamarix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地梢瓜甙(thesioideoside)[2]。雀瓢全草中分离得到柽柳素(tamarixetin)和槲皮素(puercetin)[3]。

药理作用本品提取物体内、体外都有一事实上的搞病毒作用[1]。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补肺气;清热降火;生津止渴;消炎止痛。主虚火上炎;咽喉疼痛;气阴不足;神疲健忘;虚烦口渴;头昏失眠;产后体虚;乳汁不足

用法用量内服:15-30g,煎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金腰燕

    药材名称金腰燕拼音Jīn Yāo Yàn别名巧燕来源雀形目燕科金腰燕Hirundo daurica L.,以肉入药。原形态金腰燕大小似家燕,上体蓝黑色,腰有显着的栗黄色横带,下体棕白色。生境

  • 珠儿参叶

    药材名称珠儿参叶拼音Zhū ér Shēn Yè别名参叶、参叶子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珠儿参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ax japonicus C.A.Mey.var.major(Burk.

  • 黑塔子根

    《中药大辞典》:黑塔子根药材名称黑塔子根拼音Hēi Tǎ Zǐ Gēn别名油柿根(《分类草药性》)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柿科植物福州柿的根。9~11月采挖,晒干。原形态福州柿,又名:黑塔子、黑丁香、

  • 滇丁香

    药材名称滇丁香拼音Diān Dīnɡ Xiānɡ别名野了香、桂丁香、酒瓶花、小黄树、丁香花、露球花、满山香、白花木出处《植物名实图考》第二十九卷群芳类载有滇丁香,曰:"丁香生云南圃中。大本如藤,叶如枇

  • 巴山虎

    药材名称巴山虎拼音Bā Shān Hǔ别名金扣钮根(《陆川本草》),细钮扣根、扣子头(《南宁市药物志》),紫花茄根(《福建中草药》)。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茄科植物紫花茄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

  • 西南金刚藤

    药材名称西南金刚藤拼音Xī Nán Jīn Gānɡ Ténɡ别名金刚菜、菝葜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西南菝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milax bockii Warb采收和储藏:8-9月采挖,

  • 五脉山黧豆

    药材名称五脉山黧豆来源豆科五脉山黧豆Lathyrus quinquenervius (Miq.) Litv.,以全草、花、种子入药。生境分部辽宁、吉林、陕西、内蒙古。性味苦、涩,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 山柰

    《中国药典》:山柰药材名称山柰拼音Shān Nài别名三藾、沙姜、山辣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L.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原形态

  • 鮧鱼

    《中药大辞典》:鮧鱼药材名称鮧鱼拼音Yí Yú别名鰋(《诗经》),额白鱼(《尔雅》郭璞注),鳐(崔禹锡《食经》),鳀鱼(《食经》),石鰋、潭虱(《医林纂要》),鲶(《动物学大辞典》

  • 龙齿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齿药材名称龙齿拼音Lónɡ Chǐ来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牙齿化石。性状呈完整的齿状或破碎成不规则的块状。主要为犬齿及臼齿。犬齿呈圆锥形,先端弯而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