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材>火炭母草根

火炭母草根

《中药大辞典》:火炭母草根

药材名称火炭母草根

拼音Huǒ Tàn Mǔ Cǎo Gēn

出处《重庆草药》

来源蓼科植物火炭母。夏、秋采挖。

性味酸甘,平。

①《分类草药性》:"味甘,平,无毒。"

②《重庆草药》:"味甘酸,性温平。"

功能主治治气虚头昏,耳鸣,耳聋,白带,跌打损伤。

①《分类草药性》:"治气虚耳聋,妇人白带。"

②《广州植物志》:"跌打刀伤之要药。"

③《重庆草药》:"益气,行血,祛风,解热。治虚弱、风热、头昏、气虚耳鸣、血气痛、白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品1~2两)。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风热头昏,虚火上冲(高血压)或气血虚弱,头晕耳鸣:火炭母草根一斤.炖黑皮鸡服。(《重庆草药》)

②治乳痈:鲜火炭母根一两。水煎调酒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跌打伤:鲜火炭母根二两。合猪肉炖熟,加酒再炖十多分钟服。(《泉州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火炭母草根

药材名称火炭母草根

拼音Huǒ Tàn Mǔ Cǎo Gēn

出处出自《重庆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灭炭母草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chinense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长达1m。茎近直立或蜿蜒,无毛。叶互生,有柄,叶柄基部两侧常各有一耳垂形的小裂片,垂片通常早落;托叶鞘通常膜质,斜截形;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5-10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全缘,两面均无毛,有时下面沿脉有毛,下面有褐色小点。头状花序排成伞房花序或圆锥花序;花序轴密生腺毛;苞片膜质,卵形,无毛;花白色或淡红色;花被5裂,裂片果时增大;雄蕊8,花柱3。瘦果卵形,有3棱,黑色,光亮。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水边、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火炭母草根中含L-肌醇(L-inositol), D-半乳糖醛酸(D-galacturonic acid),D-半乳糖(D-galactose),麦芽糖(maltose), L-鼠李糖(L-rhamnose)[1],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2],还含有多种氨基酸[3]。

性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补益脾肾;平降肝阳;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体虚乏力;耳鸣耳聋;头目眩晕;白带;乳痈;肺痈;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治气虚耳聋,妇人白带。

2.《广州植物志》:跌打刀伤之要药。

3.《重庆草药》:益气,行血,祛风,解热。治虚弱、风热、头昏、气虚耳鸣、血气痛、白带。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龙虱

    《中药大辞典》:龙虱药材名称龙虱拼音Lónɡ Shī别名水鳖虫(《江苏中药名实考》),射尿龟、尿缸贼(《陆川本草》),水龟子(《中药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龙虱科昆虫东方潜龙虱的全虫。

  • 红胡豆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胡豆七药材名称红胡豆七别名打不死、红三七、石风丹来源景天科景天属植物齿叶景天Sedum odontophyllum Ford.,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收,晒干。性味酸,凉。功能主治止

  • 四方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四方藤药材名称四方藤拼音Sì Fānɡ Ténɡ别名红四方藤、翼枝白粉藤来源葡萄科白粉藤属植物四方藤Cissus pteroclada Hayata,以藤入药。

  • 中华胡枝子

    药材名称中华胡枝子拼音Zhōnɡ Huá Hú Zhī Zǐ别名高脚硬梗太阳草、台湾胡枝子来源豆科中华胡枝子Lespedeza chinensis G. Don,以根入药。生境分部

  • 密蒙花

    《中国药典》:密蒙花药材名称密蒙花拼音Mì Ménɡ Huā英文名FLOS BUDDLEJAE别名蒙花、蒙花珠、老蒙花、羊耳朵朵尖、水锦花、黄花醉鱼草来源本品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Bu

  • 冻绿叶

    药材名称冻绿叶拼音Dònɡ Lǜ Yè别名黑午茶。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冻绿Rhamnus utilis Decne.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mnus utilis Decne.[R.da

  • 山龙眼

    药材名称山龙眼别名黄豆树、大力王来源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石岩枫Mallotus repandus (Willd.) Muell.-Arg.,以根、茎及叶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微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活络

  • 野丁香根

    《中药大辞典》:野丁香根药材名称野丁香根拼音Yě Dīnɡ Xiānɡ Gēn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桂丁香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丁香"条。性味涩微苦,凉。

  • 油散木

    药材名称油散木别名大参来源五加科油散木Macropanax dispermus (Blume) O. Ktunze,以根入药。生境分部贵州。性味甘、微辛,平。功能主治健脾理气,舒筋活络。主治小儿疳积,

  • 菊苣根

    药材名称菊苣根拼音Jú Jù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菊苣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chorium intybus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片晒干。原形态菊苣多年生草本,高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