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材>甘肃棘豆

甘肃棘豆

《中药大辞典》:甘肃棘豆

药材名称甘肃棘豆

拼音Gān Sù Jí Dòu

别名色舍儿(藏名)

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肃棘豆全草。7~8月采,切段,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20厘米。基部有分枝,疏生白色长柔毛,间有黑色短柔毛。单数羽状复叶,长5~10厘米;叶轴上面具沟,密生白色间黑色长柔毛;托叶卵状披针形,基部连合,与叶柄分离;小叶13~25,卵状矩圆形至披针形,长8~13毫米,宽4~6毫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两面有密长柔毛。总状花序近头状,腋生;总花梗长5.5~15厘米,有白色间黑色长柔毛;花萼钟状,长约9毫米,宽约3毫米,密生黑色间有白色长柔毛,萼齿条形,与筒部近等长;花冠黄色,长约12毫米。荚果长椭圆形或矩圆状卵形,长8~12毫米,膨胀,密生黑色长柔毛。

生境分部生于干燥草原、山坡、河边或林下。分布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微辛,温。

归经入心、肺、小肠经。

功能主治解毒医疮,止血利尿。治各种内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甘肃棘豆

药材名称甘肃棘豆

拼音Gān Sù Jí Dòu

英文名Herb of Kansu Skullcap

别名色舍儿。

出处出自《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甘肃棘豆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xytropis kansuensis Bunge [O.leucocephala Ulbr.;O.thionantha Ulbr.]

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全草,切段,晒干。

原形态甘肃棘豆 多年生小草本,高15-25cm。茎直立或斜上,基部分枝,疏被白色长柔毛,有时有黑色短柔毛。羽状复叶,长5-13cm,叶轴密被长柔毛;托叶卵状披针形,基部连合,与叶柄分离;小叶13-25,叶片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长8-13mm,宽4-6m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两面均密被长柔毛。头状花序生于花梗顶端,总花便长5-15cm,被长柔毛;花萼简状,长约9mm,密被长柔毛,萼齿线形;花冠黄色,旗瓣长10-18mm,宽卵形,翼瓣稍短,龙骨瓣比翼瓣短,顶端具喙;雄蕊10,二体;子房有多数胚珠,花柱向内弯,柱头头状。荚果长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约lcm,膨胀,密生黑色长柔毛。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300-5300m的干燥草原及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多皱缩成团,密被灰白色、黑色柔毛。主根圆锥形,叶丛生,绿色或淡绿色,湿润展平后为羽状复叶,小叶片13-25,披外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全缘。可见近头状的总状花序,圆锥形,总花梗较长。荚果椭圆形,长约1cm,宽约4mm,膨胀,被黑色长柔毛。气微,味微甘苦。

化学成分含一种黄酮衍生物: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3-O-(6-十六酰-β-D-吡喃阿卓糖甙)[5,4’-dihydroxy-7-methoxyflavone-3-O-(6-hexadecanoyl-β-D-altropyranoside)]。

全草还含挥发油77种,其中下列7种成分的含量较高:顺式金合欢醇(cis-rarnesol),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劳蔻酸(myristic acid), 12-甲基肉豆蔻酸(12-methrmyflsticacid),6,10,14-三甲基十五烷酮-2(6,10,14-trimethyl-2-pentadecanone),壬二烯酸醛(nonadienoic aldehyde)和棕榈酸(palmitic acid)。

性味微辛;温

归经心;肺;小肠经

功能主治止血;利尿;解毒疗疮。主各种内出血;水肿;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杉叶藻

    《全国中草药汇编》:杉叶藻药材名称杉叶藻拼音Shān Yè Zǎo别名秦扯[藏名]来源杉叶藻科杉叶藻Hippuris vulgaris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至西北,西南及西藏。性味

  • 连蕊茶

    药材名称连蕊茶拼音Lián Ruǐ Chá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毛花连蕊茶的根、叶、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ellia fraterna Hance采收和储藏:根、叶,全年均可采,根切片,晒

  • 长柄车前蕨

    药材名称长柄车前蕨拼音Chánɡ Bǐnɡ Chē Qián Jué英文名Longstalk Antrophyum别名金钱标、金线彪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车前蕨科植

  • 海浮石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浮石药材名称海浮石拼音Hǎi Fú Shí别名浮石、浮海石、浮水石、海石花来源药材分海浮石和海石花两类。海浮石为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所形成的石块;海石花为胞科动物

  • 海鹞鱼尾刺

    药材名称海鹞鱼尾刺拼音Hǎi Yào Yú Wěi Cì别名魟鱼刺来源药材基源:为魟科动物赤魟、花点魟及其近缘种的尾刺。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asyatis akajei(Muller et He

  • 兔皮毛

    《中药大辞典》:兔皮毛药材名称兔皮毛拼音Tù Pí Máo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皮毛。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兔肉"条。功能主治治灸疮

  • 扁竹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扁竹兰药材名称扁竹兰拼音Biǎn Zhú Lán别名兰花扁竹、扁竹鸢尾、扁竹、都拉来源鸢尾科扁竹兰Iris wattii Baker,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云南

  • 五指毛桃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指毛桃药材名称五指毛桃拼音Wú Zhǐ Máo Táo别名五指榕、五指牛奶、五指香、五叉牛奶、土黄芪[广东]、三爪龙、五爪龙、五爪桃、山狗差来源为桑

  • 白地牛

    药材名称白地牛来源萝藦科白地牛Cynanchum mooreanum Hems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广东。功能主治主治肠结核。用法用量配苦木霜、黄柏、毛冬青

  • 小蓑衣藤

    药材名称小蓑衣藤拼音Xiǎo Suō Yī Ténɡ别名小木通(《中国药植志》)。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为毛茛种植物小蓑衣藤的根或茎叶。全年可采。原形态落叶蔓生灌木,高可达5米。茎绿色至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