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材>红花寄生

红花寄生

药材名称红花寄生

拼音Hónɡ Huā Jì Shēnɡ

别名红花寄、柏寄生、桃树寄生、红花桑寄生、寄脏匡、寄居花童

出处本品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植物名实图考》称柏寄生,云:"生滇南柏树上,叶小而厚,主舒筋骨......滇多寄生,皆连其本。"根据《中国植物志》的考证,认为其原植物与今桑寄生科植物红花寄生、小红花寄生一致。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红花寄生、小红花寄生的带叶茎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红花寄生 Scurrula parasitica L. [ Loranthusparasiticus(L.) Merr.]2.小红花寄生 Scurrula parasitica L. Var. graciliflora(Wall.Ex DC.)H. S. Kiu [ Loranthus graciliflorus Wall.ExDC.]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切片,晒干。

原形态1.灌木,高0.5-lm。嫩枝、叶密被锈色星状毛,稍后毛全脱落变无毛;小枝灰褐色,具皮孔。叶对生或近对生,厚纸质;叶柄长5-6mm;叶片卵形至长卵形,长5-8cm,宽2-4cm,先端钝,基部阔楔形;侧脉5-6对,两面均明显。总状花序,1-2(-3)腋生或生于小枝已落叶腋部,各部分均被褐色毛,花序梗和花序轴共长2-3mm,具花3-5(-6)朵,花红色,密集;花梗长2-3mm;苞片三角形;花托陀螺状,长2-2.5mm;副萼环状,全缘;花冠花蕾时管状,长2-2.5cm,稍弯,下半部膨胀,顶部椭圆状,开花时顶部4裂,裂片披针形,长5-8mm,反折;花柱线状,柱头头状。浆果梨形,长约10mm,直径约3mm,下半部骤狭呈长柄状,红黄色,果皮平滑。花、果期10月至翌年1月。

2.本变种的嫩枝、叶、花序和花均密被黄褐色星状毛;叶片纸质,长卵形或长圆形,长5-6cm,宽2-4cm。花序具花3-7朵,密集;花托陀螺状,长约2mm;副萼环状;花冠黄绿色,长1-1.2cm,裂片披针形,长约3mm。浆果梨形,红黄色,长约8mm,直径3mm,下半部骤狭呈长柄状,被疏毛。花、果期4-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0-1000(-2800)m的沿海平原或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袖树、橘树、柠檬黄皮、桃树、梨树或山茶科、大戟科、夹竹桃科、榆科、无患子科或马桑等植物上,稀寄生于云南油杉、干香柏上。

2. 生于海拔850-2100m的山谷或山地阔叶林中,寄生于桃树、梨树、杏树、石榴、普洱茶锥栗、小时马鞍树或松属等植物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2.分布于广西(隆林)、四川(米易、金阳)、贵州西南部、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1)红花寄生 带叶茎枝圆柱形,多分枝,长3-5cm,直径约lcm,细枝和枝梢直径2-3mm。

表面粗糙,老枝红褐色或深褐色;小枝及枝梢赭红色,幼枝有的有棕褐色星状毛;表面有众多点状和黄褐色或灰褐色横向皮孔,以及不规则、粗而密的纵纹。质坚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菲薄,赭褐色,易与木部分离,木部宽阔,淡黄色或土黄色,有放射状纹理,髓部深黄色。叶对生或近对生,易脱落;叶片多破碎,卷缩;完整者卵形至长卵形,长5-8cm,宽2-4cm,黄褐色或茶褐色,侧脉明显,两面均光滑无毛,全缘,厚纸质而脆,嫩叶有的有棕褐色星状毛;叶柄长约5mm,有的有未脱落的花果,花蕾管状,顶部长圆形,急尖,开放时,先端4裂,裂片反折,可见雄蕊4枚及花柱;果梨形,顶端钝圆,下半部渐狭呈长柄状。气清香,味微涩而苦。

(2)小红花寄生 与红花寄生相似。但叶稍小,纸质;花、果均较细小。

显微鉴别 红花寄生茎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外侧数列细胞含红棕色物。皮层6-10列细胞,散有含草酸钙方晶的石细胞。中柱鞘部位纤维成束。韧皮部半月或新月形,韧皮射线几乎为含草酸钙方晶的石细胞组成。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占茎的横切面大部分,导管单个或2-4个相聚,木射线宽可达10余列细胞,散有含草酸钙方晶的石细胞。髓部散有石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均有气孔。上表皮细胞下有1列下皮细胞,类方形。两面均有栅栏组织,中间为海绵组织。主脉维管束3-5个外韧型,其上下均有黄棕色纤维束。薄壁组织中散有含草酸钙方晶的石细胞群。

粉末特征:黄棕色。①石细胞较多,单个或数个相聚,类方形、类圆形或梭形,有的具分枝或乳头状突起,直径30-60μm,长46-132μm,壁厚5-40μm,多三面增厚,层纹细密清晰,胞腔偏向一侧,含草酸钙方晶或红棕色物。②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2-45μm,有的具网纹三生增厚,或形成具缘纹孔场,另有网纹和螺纹导管。③叠生星状毛多断裂,完整者4叠以上,每叠3-6分枝,分枝弯曲,先端渐尖。④草酸钙方晶散在或存在于石细胞腔中,方形、长方形或多面体,直径13-33μm。⑤叶片碎片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气孔平轴式。⑥中柱鞘纤维细长,两端尖,长800-1300μm,直径16-20μm,壁厚,胞腔线形。⑦木纤维长240-400μm,直径12-22μm,两端尖,有的中部一侧凸起,壁厚,孔沟稀疏。此外,有木栓细胞、木薄壁细胞、髓薄壁细胞及淀粉粒。

理化鉴别(1)取红花寄生粉末5g,加乙醇50ml,回流提取30min,滤过。分取滤液2ml置试管中,加镁粉少许及浓盐酸4-5滴,水浴上加热3min,显红色。(检查黄酮)(2)薄层色谱 取红花寄生乙醇浓缩液lml,作供试品液,另以槲皮甙、广寄生甙、槲寄生甙甲及槲皮素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0.3%CMC板上,以氯仿-甲醇-甲酸(8:2:0.1)展开,展距14cm。取出于后,喷以5%三氯化铝乙醇液,于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绿色荧光斑点。

化学成分茎叶中含槲皮素(quercetin)0.3%。

性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活血解毒。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胃痛;乳少;跌打损伤;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外用:嫩枝叶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绒毛诃子

    药材名称绒毛诃子来源使君子科绒毛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 var. tomentella Kurt.,以果入药。生境分部云南、西藏。性味苦、涩,温。功能主治涩肠,敛肺,降气

  • 长瓦韦

    《中药大辞典》:长瓦韦药材名称长瓦韦拼音Chánɡ Wǎ Wéi别名扎柏(藏名)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长瓦韦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原形态附生草本,长约20余

  • 乔木刺桐

    《全国中草药汇编》:乔木刺桐药材名称乔木刺桐拼音Qiáo Mù Cì Tónɡ别名泡龙桐刺、刺通树、海桐皮、刺木通、鹦哥花来源豆科乔木刺桐Erythrina a

  • 雀榕根

    《中药大辞典》:雀榕根药材名称雀榕根拼音Què Rónɡ Gēn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桑科植物笔管榕的根。功能主治治乳痈,干根五钱,酒水煎服;另用鲜叶加冷饭捣烂外敷。摘录《中药大

  • 红花鹅掌柴

    药材名称红花鹅掌柴拼音Hónɡ Huā é Zhǎnɡ Chái英文名root of Redflower schefflera别名七叶莲、通花树、当遁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

  • 黑血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血藤药材名称黑血藤别名褐毛黎豆、肉麻绳、黑肉风、牛豆藤来源豆科黑血藤Mucuna castanea Merr.,以老茎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海南。性味涩,凉。功能主治清肺热,止咳,

  • 铜棒锤

    《全国中草药汇编》:铜棒锤药材名称铜棒锤拼音Tónɡ Bànɡ Chuí别名铜锤紫堇来源罂粟科紫堇属植物条裂紫堇Corydalis linarioides Maxim.,

  • 水芙蓉

    《中药大辞典》:水芙蓉药材名称水芙蓉拼音Shuǐ Fú Rónɡ别名麻雀草(《岭南大学校园植物名录》),水管筒、三叉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水薄荷、软骨倒水莲(《广东中草

  • 鲛鱼皮

    药材名称鲛鱼皮拼音Jiāo Yú Pí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或其他鲨鱼的皮。性味①《别录》:"甘咸,无毒。"②《品汇精要》:"味

  • 粗糙凤尾蕨

    药材名称粗糙凤尾蕨拼音Cū Cāo Fènɡ Wěi Jué别名井口边草[云南]来源蕨类凤尾蕨科粗糙凤尾蕨Pteris laeta Wal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南地区。性味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