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材>血参

血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血参

药材名称血参

拼音Xuè Shēn

来源菊科蟛蜞菊属植物麻叶蟛蜞Wedelia wallichii Less.,以全草入药。秋季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用于贫血,产后流血过多,子宫肌瘤,闭经,神经衰弱。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血参

药材名称血参

拼音Xuè Shēn

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菊科植物麻叶蟛蜞全草。秋季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须根丛生、肉质,折断后有红色汁液流出。茎直立,圆柱形,绿红色。单叶对生,卵圆形或卵圆状披针形,长3.5~7厘米,宽1~3.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被白色茸毛,边缘有锯齿,3出脉。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缘花雌性,花冠舌状黄色,中央管状花两性。瘦果长圆形。

生境分部生于石灰岩坡地灌木丛中。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治贫血,产后大流血,子宫肌瘤,闭经,神经衰弱。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血参

药材名称血参

拼音Xuè Shēn

英文名Herb of Wallich Wedelia

别名乳腺草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山蟛蜞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edelia wallichii Less.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蟛蜞菊 直截了当立草本。高60-80cm。茎圆柱形,分枝,有沟纹,被糙毛或老时脱毛,节间长4-10cm,在上部有时达15cm。叶对生;叶柄长1-2cm;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连叶柄长6-11cm,宽3-4cm,先端渐尖,基部浑圆或楔形,边缘有圆齿或细齿,两面被基部为疣状的糙毛,惟有时下面的毛细密,近基出3脉,上面平坦,下面略凸出,中脉中、上部常有1-2对侧脉,网脉不是明显;上部叶小,披针形,有短柄,连叶柄长4-5cm,宽10-17mm。头状花序较小,径达15mm,通常单生于叶腋和茎顶;花序梗细弱,长3-5cm,被向上贴生糙毛;总苞钟形,高与顶端宽近相等,7-10mm,基部狭,径仅5mm或更狭;总苞片2层,外层绿色,叶质,长圆形,长约1cm,先端钝或短尖,背面被贴生糙毛,内层长圆形至披针形,长约7mm,先端渐尖,背面上端被疏毛;托片折叠成长圆形,先端芒尖,被疏毛,上部边缘常有少数裂齿;舌状花1层,黄色,舌片长圆形,长4-6mm,宽约2mm,先端2-3裂齿,筒部短,长约1mm;管状花向上端渐扩大,檐部5裂,裂片长圆形,先端钝,被疏短毛。瘦果倒卵状三棱形,略扁,长约5mm,贡约为长的1/2,红褐色而具白色疣状突起,先端收缩成浑圆,上部细短毛,收缩部分的毛较密;冠毛2-3个,短刺芒状,生于冠毛环上。花期4-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山坡草地、溪边路旁或山区沟谷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止痛。主贫血;产后大流血;子宫肌瘤;闭经;神经衰弱;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肥皂荚

    《全国中草药汇编》:肥皂荚药材名称肥皂荚拼音Féi Zào Jiá别名肉皂荚、肥猪子来源豆科肥皂荚属植物肥皂荚Gymnocladus chinensis Baill.,以

  • 催吐白薇

    药材名称催吐白薇来源萝藦科催吐白薇Cynanchum vinceto xicum (L.) Pers.,以根、种子入药。生境分部台湾、四川、云南。功能主治根的制剂有催吐作用。种子抽提物对心脏有类似“羊

  • 见血封喉

    药材名称见血封喉拼音Jiàn Xuè Fēnɡ Hóu别名弩箭子、毒箭木、大药树、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见血封喉的乳汁和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tiaris toxicaria(Pers.)L

  • 滨海前胡

    药材名称滨海前胡拼音Bīn Hǎi Qián Hú英文名Binhai common hogfennel root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滨海前胡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刺石榴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石榴药材名称刺石榴拼音Cì Shí Liu别名山石榴来源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 Rolfe,以果入药。果成熟时采,去果柄及宿萼,

  • 红花苗

    药材名称红花苗拼音Hónɡ Huā Miáo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幼苗。功能主治《开宝本草》:"生捣碎,敷瘀肿。"摘录《中药大辞典》

  • 刺子莞

    药材名称刺子莞别名龙须草、绣球草来源莎草科刺子莞Rhynchospora rubra (Lour.) Makino,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华东、西南、华南。性味甘、咸,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治淋浊。用

  • 豹药藤

    药材名称豹药藤拼音Bào Yào Ténɡ英文名Deceiving Swallowwort别名四川白前、西川鹅绒藤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萝藦科植物豹药藤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糯米泔

    《中药大辞典》:糯米泔药材名称糯米泔拼音Nuò Mǐ Gān别名粘米泔水(《本草述》)。出处《纲目》来源为淘洗糯米时,第二次滤出的米泔水。性味《纲目》:"甘,凉,无毒。"

  • 水苦荬根

    药材名称水苦荬根拼音Shuǐ Kǔ Mǎi Gēn出处《本草图经》来源玄参科植物水苦荬的根。原形态详"水苦荬"条。性味微苦辛,寒。功能主治主风热上壅,喉咽肿痛及项上风疬,以酒磨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