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八正合剂

八正合剂

药方名称八正合剂

处方瞿麦118g车前子(炒)?118g 扁蓄118g大黄118g滑石118g 川木通118g栀子118g甘草118g灯心草59g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液体;味苦、微甜。

炮制以上九味,车前子用25%乙醇浸渍,收集浸渍液。大黄照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5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其余七味加水煎煮三次,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约1300ml,与浸渍液、渗漉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近1000ml,加入苯甲酸钠3g,加水使成1000ml,搅匀,分装,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2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

规格每瓶装(1)100ml(2)120ml(3)200ml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海金沙丸

    药方名称海金沙丸处方真川黄柏(研细末)、净海金砂各等分。制法上以鲜猪脊髓,去皮,只用髓质生打为丸,晒干。功能主治淋浊,不论新久。用法用量每服2-3钱,淡盐汤吞服。摘录《疡科纲要》卷下

  • 白虎加参汤

    药方名称白虎加参汤别名化斑汤处方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山栀、麦门冬、人参、五味子、天花粉、黄连、生姜、大枣。功能主治热病汗后烦渴,脉洪大,背恶寒者。用法用量心烦,加竹叶、竹茹;小便短少,加滑石;背恶

  • 五痫丸

    药方名称五痫丸别名五痫神应丸(《景岳全书》卷五十四)。处方天南星30克(炮)乌蛇30克(酒浸一宿,去皮、骨,焙干,称)朱砂7.5克(别研)全蝎6克 (去毒)半夏60克(汤浸七次)雄黄4.5克(研)蜈蚣

  • 养肝丸

    药方名称养肝丸处方当归(去芦,酒浸)车前子(酒蒸,焙)防风白芍药蕤仁(别研)熟地黄(酒蒸,焙)川芎楮实子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养血补肝。治肝血不足,眼目昏花,或生眵泪,久视

  • 绯帛膏

    药方名称绯帛膏处方排帛(烧灰,研)1分,倒棘刺49枚(烧灰,研),雄黄(研)1分,磁石(捣研)1分,麝香(研)1分,蚺蛇胆(研)1分,槐枝1条(长8寸,锉),猪脂(蜡月者)5两。制法上为细末,次炼脂作

  • 青木香散

    药方名称青木香散处方青木香60克附子30克 白灰30克 矾石15克制法上四物,合捣为粉。功能主治治腋臭。用法用量掺腋下。摘录《医心方》卷四引《范汪方》

  • 白龙骨丸

    《医统》卷八十七:白龙骨丸药方名称白龙骨丸处方白龙骨、牡蛎(大白者,火煅赤)各等分。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小便白浊。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赤茯苓汤送下。摘录《医统》卷八十七《普

  • 发火汤

    药方名称发火汤处方柴胡3克甘草3克茯神9克 炒枣仁9克当归9克陈皮9克神曲3克 炒栀子3克白芥子6克白术6克 广木香末1.5克远志3克功能主治主火郁为病,少气,胸、胁、腹背、面目、四肢填塞愤懑,时而呕

  • 川芎茶

    药方名称川芎茶处方紫苏叶(锉碎)、生姜(锉丝)、鲜川芎梗叶(锉碎。如无,用干川芎亦可)、陈皮、鲜菖蒲(用根,锉丝)各等分。制法作1盒,细茶1盒,于5月5日午时洗干净手收药,与茶拌匀,用厚纸包封,勿令泄

  • 归耆止血汤

    药方名称归耆止血汤处方当归、黄耆、蒲黄(半生半炒)、香附、桂心、熟艾、白术、地榆(炒黑)、黄芩(炒黑)、炙草、川芎。功能主治祛客寒,温经血。主妇人因感风冷,余经留滞血海,经行后己止5-6日,忽然暴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