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和中散

和中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中散

药方名称和中散

处方厚朴(去皮.姜炙)六两,白术三两,干姜(炮)、甘草(炙),各二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脾胃不和,呕逆恶心,冷热不调,减食泄泻,腹痛肠鸣,少力嗜卧。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水八分盏,生姜二片,煎六分,去滓,稍热服,乳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和中散

药方名称和中散

处方附子(炮7度,水淬,去皮脐,为末)1两,黄连(去须,为末)1两,乳香(研)1分。

功能主治冷热痢,腹痛里急。

用法用量上3味,如患冷热痢,取黄连半钱,附子半钱、乳香1字,以陈米饮调下,未止再服,以青橘皮汤调下;如患赤痢,附子末半钱、黄连末1钱、乳香1字;如患白痢,黄连末半钱、附子末1钱、乳香1字,米饮调下,未止以黑豆7粒煎汤止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卫生总微》卷十:和中散

药方名称和中散

处方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生姜制)、甘草(炙)各等分(一方有藿香叶减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痰逆胃虚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生姜3片,大枣1个,同煎至6分,温服。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阎氏小儿方论》:和中散

药方名称和中散

处方人参(切,去须,焙)、白茯苓白术甘草(锉,炒)、干葛(锉)、黄耆(切,焙)、白扁豆(炒)、藿香叶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和胃气,止吐泻,定烦渴。主小儿腹痛吐泻,烦渴厌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干枣2个(去核),生姜5片,煎8分,食前温服。

摘录《阎氏小儿方论》

《局方》卷十:和中散

药方名称和中散

别名和中汤

处方厚朴(去皮,姜炙)6两,白术3两,干姜(炮)2两,甘草(炙)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不和,呕逆恶心,冷热不调,减食泄泻,腹痛肠鸣,少力嗜卧。

用法用量和中汤(《医统》卷八十九)。

摘录《局方》卷十

活幼心书》卷下:和中散

药方名称和中散

处方人参(去芦)1两,白扁豆(炒,去壳)1两,白茯苓(去皮)1两,川芎1两,缩砂仁1两,香附子1两,半夏(汤浸,煮透,锉,焙干)1两,甘草1两,肉豆蔻7钱,诃子(去核)7钱。

功能主治和胃气,进饮食,悦颜色,理风痰。主小儿久病才愈,面黄清瘦,神昏气弱,脾胃未实,食物过伤,停饮生痰,留滞中脘,耗虚真气,或成吐泻。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2片,大枣1个,煎7分,空心温服,或不拘时候。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卫生总微》卷十:和中散

药方名称和中散

处方藿香(去土)1两,白豆蔻1两,人参(去芦)1两,木香半两,丁香半两,干姜(炮)半两,厚朴(去皮,生姜制)半两,甘草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三焦不调,停寒膈上,吐泻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小盏,入生姜3片,煎至6分,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直指小儿》卷一:和中散

药方名称和中散

别名和中汤

处方茯苓1分,石莲肉1分,藿香半分,人参半分,天麻半分,白扁豆(制)半分,木香半分,白术半分,甘草(炒)半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和胃气,止吐泻。主

用法用量和中汤(《袖珍小儿》卷二)。《袖珍小儿》本方用法:上锉散。每服二钱,加生姜大枣煎服。

摘录《直指小儿》卷一

普济方》卷三九五:和中散

药方名称和中散

处方干姜1两,厚朴(去皮,炙制)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阴阳不和,清浊相干,霍乱吐利,壮热烦渴,胸膈痞闷,腹胀满,面色青白,手足厥冷,困顿多睡,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水8分,生姜3片,同煎至3分,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五

《袖珍小儿》卷九:和中散

药方名称和中散

处方藿香5钱,枳壳(麸炒)5钱,陈皮5钱,甘草5钱,厚朴(姜制)3钱5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五色泻痢。

用法用量每服1-2钱,红枣煎汤调服。

摘录《袖珍小儿》卷九

慎斋遗书》卷五:和中散

药方名称和中散

处方炮姜4两,肉桂2两,吴茱萸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上通下达,安胃和中。主中寒腹痛,或寒泻清水,或饮食伤,嗳麸气,或久痢虚寒。臌胀属虚寒者。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丸剂,名“和中丸”(见《风劳臌膈》),方用干姜四两(切片,分四份:一份用人参一两煎汤拌炒汁尽,一份用青皮煎汁拌炒,一份用紫苏煎汤拌炒,一份用陈皮煎汤拌炒,各炒焦黑)、肉桂二两(分三份:一份用益智仁三钱煎汤拌炒,一份用小茴香二钱同煎,一份用破故纸同煎)、吴萸一两(分二份:一份用苡仁一两煎汤炒,一份用盐三钱同浸炒),共为末,苏叶煎汤,打神曲糊丸。随症轻重,作汤送下;虚者人参汤下。《慎柔五书》本方用法:每服五分,用苦烈好大酒一杯,炖半热调下。

摘录慎斋遗书》卷五

《准绳·幼科》卷四:和中散

药方名称和中散

处方厚朴(姜汁制炒)1钱半,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1钱,干姜(炮)6分,甘草(炙)6分。

功能主治小儿中焦停寒或夹宿食,痘疮欲出来出而吐利者。

用法用量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准绳·幼科》卷四

普济方》卷二十五引《卫生家宝》:和中散

药方名称和中散

处方人参1两(去芦),白茯苓1两(去皮),白术1两,黄耆1两(去芦),甘草半两(微炒),白扁豆半两(姜汁浸1宿,蒸过,去皮,焙干,微炒),木香1分(煨),藿香叶半两(去梗),缩砂仁半两,半夏1两(汤泡洗7次)。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补脾胃,解劳倦,退热止呕,消痰进食,轻健四肢。主

用法用量每服2大钱,用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1个(去核),煎至6分,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五引《卫生家宝》

猜你喜欢

  • 柳叶汤

    药方名称柳叶汤处方生柳叶3斤(细切,冬用皮)。功能主治漆疮。用法用量以水1斗5升,煮取7升。适寒温洗之,1日3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四

  • 发灰汤

    药方名称发灰汤处方乱发(烧灰)1两,车前子1两,大黄(锉,炒)1两,桂(去粗皮)1两,当归(切,焙)1两,滑石1两,冬瓜子5合,木通(锉)1两半。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产后小便不通。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

  • 加减当归地榆散

    药方名称加减当归地榆散处方御米壳(蜜炒)2两,当归(焙)1两,地榆半两,黄连(拣净)半两,芍药半两,甘草(炒)半两。功能主治冷热不调,气毒恶毒,湿热肠垢,毒痢休息,膏痢腥秽,干呕不食,肌热,小便涩。用

  • 裨脾丸

    药方名称裨脾丸别名建脾丸处方附子(炮)1两,蜀椒(汗)1两,桂心2两,赤石脂2两,黄连2两,人参2两,干姜2两,茯苓2两,大麦糵2两,陈面(炒)2两,石斛2两,当归2两,钟乳3两(研)。制法上捣筛,蜜

  • 清暑痢疾丸

    药方名称清暑痢疾丸处方黄连30克 归身75克白芍75克(炒)黄芩75克(炒)槟榔75克枳壳75克半夏60克地榆60克(炒)焦楂150克 川朴60克(炒)木香30克 熟军60克 二丑60克(炒)扁豆15

  • 散聚汤

    药方名称散聚汤处方半夏(汤洗七次)槟榔当归各22克陈皮杏仁(麸炒,去皮、尖)桂心各60克茯苓甘草(炙)附子(炮,去皮、脐)川芎枳壳(麸炒,去瓤)厚朴(姜汁制)吴茱萸(汤洗)各30克制法上药锉细。功能主

  • 灵宝救苦丹

    药方名称灵宝救苦丹处方麝香5分,番蟾酥(酒化)5分,真狗宝5分,西牛黄5分,廉珍珠3分,梅冰片2分,明硼砂5分,草河车1钱,真熊胆3分,真山上百草霜1钱(如无,用陈京墨代),真血竭5分,去油乳香5分,

  • 姜葱熨

    药方名称姜葱熨处方生姜8分,葱(连须叶)8分(另切,捣细,麻布绞汁并置1处)。功能主治伤寒初起,必有食积,先按患人胸腹略觉胀闷作痛,即是病,时饮食停滞,变成结胸杀人,及结胸痞满等证。凡男、妇、老、幼食

  • 红蓝花散

    方出《圣惠》卷三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一九○:红蓝花散药方名称红蓝花散处方红蓝花2两,伏龙肝1合,甘草半两(生用)。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心肺热极,吐血不止。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煎竹茹汤调下。摘录方

  • 豮猪肝方

    《圣济总录》卷一八九:豮猪肝方药方名称豮猪肝方处方豮猪肝(洗净)1具。制法以酽醋2升,同煮极熟。功能主治水泻冷劳气痢似鱼脑者。用法用量切作片,入芜荑末调和,空心食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九《圣济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