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宽中丸

宽中丸

《丹溪心法附余》卷三:宽中丸

药方名称宽中丸

处方山楂不拘多少(蒸熟晒干)

制法上药研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食宽中。治饮食过多,停滞不化,胸膈痞闷。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温开水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三

《三因》卷十六:宽中丸

药方名称宽中丸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木香(炮)、青皮大黄(湿纸裹煨)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醋煮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滞不快,饮食不消,胸膈痞塞,凝痰聚饮,状如伤寒,头疼,胸痞。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姜汤送下;头疼甚,调救生散送下。

摘录《三因》卷十六

《鸡峰》卷十三:宽中丸

药方名称宽中丸

别名指迷宽中丸

处方橘皮4两,白术2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不调,冷气客于中,壅遏不通而为胀满者。

用法用量指迷宽中丸(《普济方》卷二十二引《简易》)。

摘录《鸡峰》卷十三

圣济总录》卷七十二:宽中丸

药方名称宽中丸

处方乌头(炮裂,去皮肤)半两,吴茱萸(汤浸,焙,炒)半两,高良姜半两,甘遂(麸炒)半两,大黄半两,栀子仁半两,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49粒。

制法上为末,用枣肉为丸,如小绿豆大。

功能主治逐积滞,化宿食,和胸膈。主积聚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生姜橘皮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医方类聚》卷八十九引《王氏集验方》:宽中丸

药方名称宽中丸

处方苍术(去粗皮,米泔浸3日,炒干)2两,乌药(去粗皮)2两,香附子(火燎去毛)2两,三棱(醋煮,切,焙干)1两,广荗(煨)1两,青皮(去瓤)1两,陈皮(去白)1两,干姜(炮)1两,良姜(炒)1两,小茴香(炒)1两,神曲(炒)1两,麦芽1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宽中下气,暖胃调脾,消克饮食,补益虚损。主五劳七伤,下元虚冷,脚膝无力,腰滞腿疼,筋骨软弱,心胸胀满,呕逆恶心,恶闻食气;七症八瘕,五积六聚,痃癖气块,胁助疼痛,脐腹胀满,面黄肌瘦,身体倦怠,脾胃不和,不思饮食;风湿气痹,霍乱转筋,上吐下泻,气逆冲心,翻胃吐食,多年气痢,小肠疝气;妇人月事不行,脐腹疼痛,一切沉滞之气。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生姜汤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八十九引《王氏集验方》

普济方》卷一八二:宽中丸

药方名称宽中丸

处方木香5钱,三棱1两,莪术1两,青皮1两,陈皮1两,槟榔1两,桔梗1两,缩砂仁1两,人参1两,当归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宽胸进食,消痞化积。主一切气疾,诸般停滞,肚腹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米汤、姜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二

《医方类聚》卷一九五引《修月鲁般经》:宽中丸

药方名称宽中丸

处方香附4两,陈皮2两,青皮2两,枳壳2两,枳实2两,三棱2两,莪术2两,神曲1两,麦芽1两,糖球子1两,牵牛(头末)12两。

制法上为末,滴水为丸。

功能主治肚内痞闷。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食远白汤吞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五引《修月鲁般经》

普济方》卷二十二:宽中丸

药方名称宽中丸

处方大腹子(炮,去皮脐)、青皮大黄(湿纸裹煨)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滞不快,饮食不消,胸膈痞塞,凝痰聚饮,状如伤寒,头疼胸痞。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姜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二

医学纲目》卷十六引丹溪方:宽中丸

药方名称宽中丸

处方枳壳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诸般气痛。

摘录医学纲目》卷十六引丹溪方

普济方》卷二○四引《卫生家宝》:宽中丸

药方名称宽中丸

处方三棱1两,莪术1两,缩砂仁(炒)半两,青皮(去白)半两,沉香半两,陈皮(去白)半两,香附子半两,胡椒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宽胸膈,化冷物。主十膈五噎,滞满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后紫苏生姜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引《卫生家宝》

御药院方》卷三:宽中丸

药方名称宽中丸

处方槟榔(面裹煨熟)2两,木香2两,半夏2两(生姜制),陈橘皮半两,青橘皮半两,京三棱7钱半,牵牛4两(微炒,取头末2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不升降,痰涎郁塞,饮食不化。

用法用量方中槟榔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御药院方》卷三

猜你喜欢

  • 骨槽风汤

    药方名称骨槽风汤处方熟地1两,鹿角胶3钱(石碎,隔水炖化,冲服),好肉桂1钱,白芥子2钱(炒,研),甘草1钱,炮姜5分,麻黄5分。功能主治骨槽风。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摘录《春脚集》卷一

  • 熘炒黄花猪腰

    药方名称熘炒黄花猪腰处方猪腰500克黄花菜50克 姜 葱 蒜 素油食盐糖 芡粉各适量制法将猪腰切开,剔去筋膜臊腺,洗净,切成腰花块;黄花菜水泡发切段;炒锅中置素油烧热,先放入葱、姜、蒜等作料煸炒,再爆

  • 二甲复脉汤

    《温病条辨》卷三:二甲复脉汤药方名称二甲复脉汤处方炙甘草18克 干地黄18克 生白芍18克麦冬15克 (不去心)阿胶9克 麻仁9克 生牡蛎15克 生鳖甲24克功能主治育阴潜阴。主温病热邪深入下焦,脉象

  • 金宝膏

    药方名称金宝膏处方桑柴灰5碗(用沸汤10碗淋汁,用草纸一层,皮纸二层,放罗底,次置灰于上淋之),穿山甲2两(煨胖),信砒2钱(另研),杏仁7枚(去皮,同信砒、穿山甲研细),生地黄2两,辰砂1钱(另研)

  • 柴胡三白汤

    药方名称柴胡三白汤处方柴胡3钱,人参1钱5分,半夏1钱,白芍药1钱,白术1钱,白茯苓1钱,甘草5分,黄连8分,生姜5片。制法上锉1剂。功能主治身热,泄泻,烦渴。用法用量加大枣2枚,水煎,食前服。摘录《

  • 加减补肾安胎饮

    药方名称加减补肾安胎饮处方泡参4钱,白术2钱,茯神3钱,杜仲3钱,续断3钱,菟丝子3钱,阿胶2钱,蕲艾3钱,乌贼骨5钱,桑寄生5钱。功能主治补肾,止血,安胎。主体质较弱,胎气不固,复因房室触动,遂致胎

  • 肠风下血丸

    药方名称肠风下血丸处方石榴皮(烧存性)。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杀虫止血。主用法用量每服1钱5分,以酒调下。摘录《青囊秘传》

  • 回阳救急汤

    《伤寒六书》卷三:回阳救急汤药方名称回阳救急汤处方熟附子干姜人参甘草白术肉桂陈皮五味子茯苓半夏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治寒邪宜中阴经,恶寒,四肢冷厥,战栗腹疼,吐泻不渴,蜷卧沉重,或手指甲唇青,或

  • 蜀椒汤

    药方名称蜀椒汤处方蜀椒70克 芍药30克当归半夏甘草桂心人参茯苓各60克 蜜600毫升生姜汁300毫升功能主治益气养血,温中散寒;治产后气血两虚,感寒心痛。用法用量上十味,除蜜与生姜汁外,以水5.4升

  • 调气清肺汤

    药方名称调气清肺汤处方苏子杏仁橘红砂仁白茯苓桑白皮马兜铃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安胎。主妇人肺阴不足,每受孕至七月,肺气不肃,咳嗽气促,震动胞络,胎因不安,以致半产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顾氏医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