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柏叶丸

柏叶丸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柏叶丸

药方名称柏叶丸

处方柏叶30克(微炙)续断22克 芎藭22克禹余粮60克(烧,醋淬七遍)艾叶22克(微炒)阿胶30克(捣碎炒令黄燥)牡蛎30克(烧为粉)地榆30克(锉)熟干地黄30克当归22克(锉,微炒)丹参22克 蛇甲30克(炙微黄)鹿茸30克(去毛,涂酥,炙微黄)鳖甲30克(涂醋,炙微黄)赤石脂3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崩中漏下不止,渐加黄瘦,四肢无力,腹内疼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次30丸,空腹时以温酒送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柏叶丸

药方名称柏叶丸

处方柏叶(去梗)黄连(去须)阿胶(炙令燥)地榆(锉)当归(焙)各15克

制法上五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脓血久痢,腹内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米饮下,不拘时。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柏叶丸

药方名称柏叶丸

处方柏叶1两,乌梅肉(晒干)1两,皂荚1梃(去皮并子,水浸透,捣研取汁)。

制法上3味,除皂荚外,为末,将皂荚汁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痔肿痛,时有脓血。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温熟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秘传大麻风方》:柏叶丸

药方名称柏叶丸

处方侧柏叶(9蒸9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能生眉发。主大麻风,眉发脱落。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1日3次,开水送下。

摘录《秘传大麻风方》

《圣惠》卷七十三:柏叶丸

药方名称柏叶丸

处方柏叶1两(微炙),续断3分,芎?3分,禹余粮2两(烧,醋淬7次),艾叶3分(微炒),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牡蛎1两(烧为粉),地榆1两(锉),熟干地黄1两,当归3分(锉,微炒),丹参3分,鮀甲1两(炙微黄),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鳖甲1两(涂醋炙微黄),赤石脂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崩中漏下不止,渐加黄瘦,四肢无力,腹内疼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三

《圣惠》卷三十三:柏叶丸

药方名称柏叶丸

处方柏叶1两(微炙),夜明砂1两(以糯米炒令黄)。

制法上为末,用牛胆汁拌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明目。主青盲。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临卧时以竹叶汤送下;至五更初再服20丸,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猜你喜欢

  • 接骨九炼丹

    药方名称接骨九炼丹别名接骨丹处方粪窖内多年瓦片。制法上用长流水洗净,炭火煅通红,好米醋内渍9次,碗覆于地上去火毒,研末,1两,加五加皮末、男子发灰、麻皮灰各5钱,和匀。功能主治手足骨折。用法用量接骨丹

  • 海葱散

    药方名称海葱散处方海葱5厘。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虚证水肿。用法用量顿服,每日1次。摘录《经验良方》

  • 返魂散

    《产宝诸方》:返魂散药方名称返魂散处方多年陈豆酱2合(晒干,于新瓦上炒令烟白,取摊于地上,少时为末用之),黑鲤鱼口(并皮作片,起取肉,烧灰存性)。功能主治胎死腹中,经45日,母腹胀,脐下冷者;或更月腹

  • 甘李根散

    药方名称甘李根散处方甘李根2两(锉),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1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当归1两(锉,微炒),干姜半两(炮裂,锉)

  • 聪耳地黄丸

    药方名称聪耳地黄丸处方六味地黄丸加远志1两,石菖蒲1两,牛膝1两,杏仁8钱。制法上为蜜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耳病。用法用量每服50丸,以酒送下。摘录《吴氏医方汇编》卷一

  • 蛤蚕散

    药方名称蛤蚕散处方蚕茧壳(须未出蛾者)、五倍子各等分。功能主治小儿口内腐烂。用法用量炙焦为末。吹口角。摘录《疡科遗编》卷下

  • 茅姜煎

    药方名称茅姜煎处方茅根3钱,干姜(炒)3钱。功能主治劳伤溺血。用法用量加蜜1匙,水煎服。摘录《仙拈集》卷二

  • 柴术参苓汤

    药方名称柴术参苓汤处方白术(炒)1钱,人参1钱,茯苓1钱,柴胡5分,川芎5分,山栀5分,芍药(炒)5分,甘草(炒)5分,熟地(自制)8分,当归8分。功能主治妇人肝火血热,遍身瘙痒,或起赤晕,或筋挛结核

  • 截风丸

    药方名称截风丸别名截风丹处方天麻2钱,直僵蚕(炒)2钱,南星(炮)2钱,麝少许,赤蜈蚣1条(大者,酒浸,炙),白附子(炮)1钱,防风1钱,朱砂1钱,全蝎(焙)1钱。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

  • 术连丸

    药方名称术连丸处方白术120克黄连13.5克制法共为细末,神曲糊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治嘈杂。用法用量每次服50~70丸,津咽下。摘录《医学正传》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