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白术茯苓汤

白术茯苓汤

《鸡峰》卷十八:白术茯苓汤

药方名称白术茯苓汤

别名白术

处方白术4两,茯苓2两,甘草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逐支饮,通利小便。主饮积胸痞,痰停膈上,头痛目眩,噫醋吞酸,嘈烦忪悸,喘咳呕逆,体重胁痛,腹痛肠鸣,倚息短气,身形如肿。及时行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振振身摇;脾虚泄泻,脉缓者。

用法用量白术汤(《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泻由乎湿,脾土虚弱,不能制御于中,故偏渗大肠,泄泻不止焉。白术崇土燥湿,茯苓渗湿和脾,炙草缓中益胃,兼益中州之气也。水煎温服,使湿去土强,则脾能健运而敷化有权,泄泻无不自止矣。此健脾渗湿之剂,为脾亏泄泻之专方。

摘录《鸡峰》卷十八

兰室秘藏》卷中:白术茯苓汤

药方名称白术茯苓汤

别名白术

处方白术1两,白茯苓1两,半夏1两,炒曲2钱,麦糵面5分(炒)。

功能主治实脾胃。主胃气弱,风邪羁绊于脾胃之间,身重有痰,恶心欲吐。

用法用量白术汤(《普济方》卷二十五)。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医统》卷三十五引《机要》:白术茯苓汤

药方名称白术茯苓汤

处方白术5钱,茯苓5钱。

功能主治湿泻,或食积、湿热作泻,脾胃虚弱,不能克制水谷,湿盛作泻者。

用法用量上作1服。水煎,食前服。

各家论述医方考》:脾胃者,土也。土虚则不能四布津液,水谷常留于胃而生湿矣。经曰:湿盛则濡泻。故知水泻之疾,原于湿也。白术甘温而燥,甘则入脾,燥则胜湿;茯苓甘温而淡,温则益脾,淡则渗湿,土旺湿衰,泻斯止矣。

摘录《医统》卷三十五引《机要》

《外台》卷八引《范汪方》:白术茯苓汤

药方名称白术茯苓汤

处方白术5两,茯苓3两,橘皮2两,当归2两,附子(炮)2两,生姜4两,半夏4两(切),桂4两,细辛4两(一作人参)。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胸中结,痰饮澼结,脐下弦满,呕逆不得食;亦主风水。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次服。服3剂良。

注意羊肉、饧、桃、李、雀肉、猪肉、冷水、生葱、生菜、醋物。

摘录《外台》卷八引《范汪方》

猜你喜欢

  • 五石丸

    药方名称五石丸处方紫石英(细研,水飞)45克钟乳石粉45克白石英45克(细研,水飞过)赤石脂30克(细研)石膏30克(细研,水飞过)五味子30克 熟干地黄45克麦门冬45克(去心,焙)黄耆30克(锉)

  • 傅春散

    药方名称傅春散处方梅花蕊2钱,桃花蕊(各取阴干)2钱,经霜丝瓜2钱,朱砂2钱,甘草1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痘疮已出未出,陷伏不起,或隐在皮肤之间。用法用量每服5分或3分,煎紫草饮下。摘录《医统》卷九

  • 加味建中汤

    《幼科直言》卷五:加味建中汤药方名称加味建中汤处方白术(炒)、白芍(炒)、扁豆(炒)、黄耆、陈皮、甘草、白茯苓、丹皮、枣仁、沙参。功能主治小儿病后,面黄肌瘦,夜出盗汗。用法用量大枣1枚为引。摘录《幼科

  • 井苔散

    药方名称井苔散处方井中苔半两,土马鬃半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彻耳疮。用法用量灯盏中油调涂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二

  • 健脾阳和膏

    药方名称健脾阳和膏处方党参2两,于术1两(炒),茯苓2两(研),枇杷叶2两(制,去毛),枳壳1两5钱(炒),桔梗1两(苦),木香1两(研),草豆蔻1两2钱(研),三仙4钱(炒黄),辛夷1两,陈皮1两5

  • 报恩丸

    药方名称报恩丸处方川黄连1两,白羊肝1具(去筋膜,忌铁器)。制法以黄连末和肝于砂盆内,研令极细,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眼目内障等一切目疾。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滚水送下,连作5剂。注意忌猪肉、冷水、雄

  • 鹅胆膏

    药方名称鹅胆膏处方杏仁7个(去皮尖),轻粉5分,胆矾5分。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杨梅疮。发于面,不便见人;或发于肛门,不便大解。用法用量鹅胆调,点疮上。摘录《疡科选粹》卷六

  • 猴头健胃灵胶囊

    药方名称猴头健胃灵胶囊处方猴头菌培养物浸膏、海螵蛸、延胡索(制)、白芍(制)、香附(制)、甘草(制)性状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黄色的粉末;气芳香,味甜、微苦。炮制上六味,猴头菌培养物浸膏系取猴头菌培养物

  • 桃花圆

    药方名称桃花圆处方赤石脂、干姜(炮),各等分。炮制上为末,水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肠胃虚弱,冷气乘之,脐腹搅痛,下痢纯白,或冷热相搏,赤白相杂,肠滑不禁,日夜无度。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温米饮

  • 扶气止血汤

    药方名称扶气止血汤处方泡参4钱,白术2钱,熟地3钱,续断3钱,焦艾3钱,桑寄生5钱,黄耆3钱。功能主治补气固胎。主妊娠气虚胎漏,时而下血,其量较多,精神疲倦,心累气短,饮食无味,腰胀腹不痛,舌淡红苔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