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白灰散

白灰散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得效》卷十七:白灰散

药方名称白灰散

处方白布灰。

功能主治紧唇。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白灯散”。

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得效》卷十七

方出《本草纲目》卷九引《简便方》。名见《古今医鉴》卷九:白灰散

药方名称白灰散

处方石灰

功能主治痄腮肿痛。

用法用量古今医鉴》本方用石灰不拘多少(炒七次,地下窨七次),醋调,敷肿处。

摘录方出《本草纲目》卷九引《简便方》。名见《古今医鉴》卷九

《得效》卷十八:白灰散

药方名称白灰散

处方石灰不拘多少。

制法韭菜汁调,阴干,为末。

功能主治恶疮,刀斧伤见血。

用法用量少许敷上,擦少时,血止便安。如肠溃出,桑白皮线缝合罨之,帛系,定效。

摘录《得效》卷十八

猜你喜欢

  • 乌贝散

    药方名称乌贝散处方海螵蛸(去壳)850g 渐贝母150g陈皮油1.5g性状为黄白色的粉末;气微香,味咸、微苦。炮制以上三味,海螵蛸、浙贝母粉碎成细粉,加入陈皮油,混匀,过筛,即得。功能主治制酸止痛,收

  • 大蒜新汲水方

    药方名称大蒜新汲水方处方大蒜1握,新黄土。功能主治中暑,伤暑。用法用量2药同研烂,以新汲水和之,滤去滓,灌入即活。摘录《种福堂方》卷二

  • 益母草膏

    药方名称益母草膏来源为益母草经加工制成的煎膏。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稠厚的半流体;气微,味苦、甜。炮制取益母草,切碎,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1~1.25(80℃

  • 加味麻仁丸

    《证治准绳·类方》卷三引《体仁汇编》:加味麻仁丸药方名称加味麻仁丸处方大黄30克白芍药厚朴(姜汁炒)当归杏仁(去皮、尖)麻仁槟榔南木香枳壳各15克麝香少许制法上药为末,蜜丸。功能主治润肠通便。治关格,

  • 柴苓栀子汤

    药方名称柴苓栀子汤处方柴胡8分,黄芩8分,人参8分,半夏8分,陈皮1钱,炙甘草1钱,白术1钱,茯苓1钱,猪苓7分,泽泻7分,山栀7分。功能主治黄疸。用法用量水2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1盏,食远服

  • 枳实导滞丸

    《中国药典》:枳实导滞丸药方名称枳实导滞丸处方枳实(炒)100g大黄200g黄连(姜汁炒)60g黄芩60g 六神曲(炒)100g白术(炒)100g茯苓60g泽泻40g性状为浅褐色至深褐色的水丸;气微香

  • 黄芽丸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黄芽丸药方名称黄芽丸处方人参60克 焦干姜9克制法上药研末,炼白蜜为丸,如芡实大。功能主治益气温中。治脾胃虚寒,或饮食不化,或时多胀满泄泻,吞酸呕吐。用法用量常嚼服之。摘录《景岳

  • 六味脍

    药方名称六味脍处方鲫鱼(去鳞,切脍)10两,干姜(炮)1分,荜茇1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胡椒(炒)1分,莳萝1分。功能主治冷痢白如鼻涕,脐腹切痛。用法用量上6味,除鱼外,为细末。先将豉汁8

  • 家传秘捶红膏药

    药方名称家传秘捶红膏药处方千金子肉1两,蓖麻子肉4两,桃仁1两,杏仁1两,老木鳖子肉1两。制法上共捣烂,入藤黄1钱,蟾酥1钱,乳香末3钱、没药3钱,研匀,再捶入松香,看老嫩得宜,再入樟冰1两,血竭、银

  • 含化麝香丸

    药方名称含化麝香丸处方麝香1分(细研入),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川升麻3分,黄芩3分,浮萍草3分,零陵香3分,甘草3分(生用),寒水石3分,黄连3分(去须)。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