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六相关字典
六[liù]字在开头的词语
- 六笙诗[liù shēng shī]
1.亦称“笙诗”。 2.《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佚诗的合称。这六篇诗都已亡佚﹐在《仪礼.燕礼》中其曲都以笙吹奏﹐故名。
- 六箴[liù zhēn]
谓六项劝戒之言。具体内容所指不一。
- 六驳[liù bó]
1.兽名。亦省称“驳”。 2.树木名。即梓榆。
- 六茎[liù jīng]
古乐名。传为颛顼所作。
- 六代[liù dài]
1.指黄帝﹑唐﹑虞﹑夏﹑殷﹑周。 2.指唐﹑虞﹑夏﹑殷﹑周﹑汉。 3.指夏﹑殷﹑周﹑秦﹑汉﹑魏。三国魏曹冏有《六代论》﹐论夏﹑殷﹑周﹑秦﹑汉﹑魏兴衰之由。文见《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论》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4.指三国吴﹑东晋和南朝之宋﹑齐﹑梁﹑陈。
- 六房[liù fáng]
1.谓同宗的六支族。房﹐宗族的分支。 2.宋门下省设六房:孔目房﹑吏房﹑户房﹑兵房﹑礼房﹑刑房﹐由给事中分治。见《宋史.职官志一》。元﹑明﹑清之州县衙门亦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后遂以为地方衙门中吏役的总称。
- 六号[liù hào]
古代对三种神祇和三种祭品各有美称﹐合称“六号”。
- 六弓[liù gōng]
六种弓。
- 六德[liù dé]
1.谓人的六种美德。 2.古代使臣的六项守则。 3.周大司徒教民的六项道德标准。 4.兵家之六德:礼﹑仁﹑信﹑义﹑勇﹑智。
- 六尘[liù chén]
佛教语。即色﹑声﹑香﹑味﹑触﹑法。与“六根”相接﹐便能染污净心﹐导致烦恼。
- 六州[liù zhōu]
1.指古代九州中的六州。 2.指唐时六州郡。 3.乐曲名。
- 六慎[liù shèn]
谓国君所应谨慎的六事。《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申子曰:‘慎而言也﹐人且知(和)女;慎而行也﹐人且随女。而有知见也﹐人且匿女;而无知也﹐人且意女。女有知也﹐人且臧女;女无知也﹐人且行女。故曰:惟无为可以规之。’”后以为立身处世的箴言。
- 六阳[liù yáng]
1.中医十二经脉中﹐有手三阳﹑足三阳(阳明﹑太阳﹑少阳)六经脉﹐谓之六阳。见《灵枢经.经脉》。六阳经脉皆聚于头部﹐故亦称头为六阳或六阳会首、六阳魁首。 2.古以天气为阳﹐地气为阴﹐十一月至来年四月为阳气上升之时﹐合称六阳。
- 六察[liù chá]
1.唐宋时置监察御史﹐分察六部﹑六事﹐号六察官。 2.监察御史的代称。
- 六场通头[liù chǎng tōng tóu]
见“六场通透”。
- 六虚[liù xū]
1.《易》六十四卦每卦六爻的位置。爻分阴阳﹐每卦之爻变动无定﹐故爻位称虚。 2.上下四方。
- 六一翁[liù yī wēng]
对六一居士的敬称。
- 六亲[liù qīn]
六种亲属,究竟指哪些亲属说法不一,较早的一种说法是指父、母、兄、弟、妻、子。泛指亲属:六亲不认。 古指父、母、兄、弟、妻、子;泛指亲戚,亲人
- 六宗[liù zōng]
1.古所尊祀的六神。《书.舜典》:“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徧于群神。”六宗为何神﹐汉以来诸说不一:
- 六监[liù jiān]
王莽时之司中﹑太御﹑太卫﹑奋武﹑军正﹑大赘﹐位皆上卿﹐号称“六监”。
- 六禽[liù qín]
六种供膳的禽类。《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六禽﹐雁﹑鹑﹑鷃﹑雉﹑鸠﹑鸽。”郑玄注则“六禽﹐于禽献及六挚﹐宜为羔﹑豚﹑犊﹑麛﹑雉﹑雁﹐凡鸟兽未孕曰禽。”说与郑司农异。
- 六兽[liù shòu]
1.谓麋﹑鹿﹑熊﹑麕﹑野豕﹑兔。或谓“熊”当为“狼”。 2.指皇后发簪上的熊﹑虎﹑赤熊﹑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等六种饰物。
- 六文[liù wén]
1.指六书。 2.六种文字﹐即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鸟书。
- 六闲[liù xián]
谓六吕。古乐声调的名称。
- 六仙桌[liù xiān zhuō]
一种较八仙桌小﹑较四仙桌大的方桌。
- 六说白道[liù shuō bái dào]
犹胡说八道。
- 六节[liù jié]
1.古卿大夫朝聘天子诸侯﹐或吏民通行他国﹐用作凭证的六种信物。节﹐符信。 2.谓马之行止进退驰骤的节度。 3.谓好﹑恶﹑喜﹑怒﹑哀﹑乐六情。
- 六艺[liù yì]
①古代指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科目。②古代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书。
- 六属铠[liù shǔ kǎi]
由六叶兕牛皮组连而成的铠甲。
- 六点儿[liù diǎn er]
天的隐语。牙牌中幺数为地﹐六数为天。
- 六术[liù shù]
1.指军事上的六项原则。 2.指占日﹑占月﹑占星气﹑律吕﹑甲子﹑算数。
- 六六鳞[liù liù lín]
鲤鱼别称。鲤鱼脊中鳞一道﹐每片鳞上有黑点﹐大小皆三十六鳞。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鳞介》﹑《埤雅.释鱼》。古诗有“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语﹐后遂以“六六鳞”指代书信。
- 六证[liù zhèng]
见“六征”。
- 六骏[liù jùn]
唐太宗征战时所骑过的六匹骏马: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飒露紫﹑青骓。贞观十一年﹐太宗作《六马图赞》(文见《全唐文》卷十)﹐使欧阳询以八分体书之﹐刻石。欧书亡﹐宋游师雄重刻六碑(见《金石萃编》卷一三九)。
- 六蛮[liù mán]
古指我国南方各少数民族。
- 六陵[liù líng]
指永思陵﹑永阜陵﹑永崇陵﹑永茂陵﹑永穆陵﹑永绍陵﹐乃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的陵墓﹐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十八公里之宝山(又名攒宫山)。
- 六和[liù hé]
1.谓以滑﹑甘调制酸﹑苦﹑辛﹑咸四种滋味。《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郑玄注:“和之者,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皆有滑﹑甘,是谓六和。”孔颖达疏:“以四时有四味,皆有滑有甘,益之为六也,是为六和也。”按郑注系据《周礼.天官.食医》经文。后用以指多种美味。 2.佛教语。谓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 六玺[liù xǐ]
秦汉皇帝除传国玺之外﹐尚有六玺﹐皆白玉制﹐螭虎纽﹐用武都紫泥封:一﹐皇帝行玺﹐用于封国;二﹐皇帝之玺﹐用于赐诸王侯;三﹐皇帝信玺﹐用于发兵;四﹐天子行玺﹐用于召大臣;五﹐天子之玺﹐用于策封外国君主;六﹐天子信玺﹐用于祭天地鬼神。其后﹐自晋至隋﹐用制屡变而其名不改。唐又增神玺﹑受命玺﹐为八玺;武则天时改诸玺曰宝。参阅《后汉书.武帝纪上》“丙午﹐赤眉君臣面缚奉高皇帝玺绶”李贤注引汉蔡邕《独断》﹑《宋书.礼志五》。
- 六志[liù zhì]
指好﹑恶﹑喜﹑怒﹑哀﹑乐六情。
- 六宫[liù gōng]
古代皇后的寝宫,后也指后妃或其居所:六宫粉黛无颜色。
- 六铢纱[liù zhū shā]
指六铢衣。
- 六逸[liù yì]
指竹溪六逸。
- 六官[liù guān]
1.周六卿之官。《周礼》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国之政﹐总称六官或六卿。 2.隋唐后中央政权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之尚书总称六官。
- 六蔽[liù bì]
1.亦作“六弊”。 2.谓因不好学而造成的六种弊端。《论语.阳货》:“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后因以谓不学无识。
- 六甲天书[liù jiǎ tiān shū]
道教编造的一种据称可以驱遣鬼神﹑呼风唤雨的法术秘籍﹐常见于旧小说﹑戏曲。
- 六膳[liù shàn]
六种肉类膳食品。《周礼.天宫.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苽。”据此﹐“六膳”乃牛﹑羊﹑豕﹑犬﹑雁﹑鱼。又﹐《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郑玄注﹕“六牲﹐马﹑牛﹑羊﹑豕﹑犬﹑鸡也。”说与《周礼》稍异。
- 六英[liù yīng]
1.古乐名。相传为帝喾或颛顼之乐。 2.亦作“六霙”。雪花。
- 六入[liù rù]
佛教谓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为内六入﹐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为外六入;六根﹑六尘互相涉入﹐即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而生六识。
- 六魄[liù pò]
古人迷信﹐以为人体有七魄﹐人死﹐除一魄守其骸骨﹐馀六魄皆沦散。
- 六骥[liù jì]
1.谓驾车的六骏马。 2.相传羲和为日御﹐驾六龙﹐故亦以“六骥”比喻日光﹑光阴。
- 六子[liù zǐ]
谓《易》八卦中的震﹑巽﹑坎﹑离﹑艮﹑兑。此六卦皆由构成干卦的阳爻和构成坤卦的阴爻组成﹐故称。
- 六条[liù tiáo]
1.汉制﹐刺史班行六条诏书﹐以考察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颜师古注引《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祅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
- 六龙车[liù lóng chē]
见“六龙舆”。
- 六欲天[liù yù tiān]
佛经谓欲界有六重天,即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 见《俱舍论》八。
- 六玉[liù yù]
1.谓祭天地四方神所用的六种玉器。 2.六玉饰。
- 六十四卦[liù shí sì guà]
《易》中的八经卦﹐两两重复排列为六十四卦。卦名是:干﹑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 六幽[liù yōu]
指天地四方。
- 六面印[liù miàn yìn]
六面都刻有印文的一种私印。流行于南北朝。呈“凸”字形﹐印鼻端刻有一小印﹐其馀五面也刻有印文。因专用于书信﹐故在姓名下常附加“印信”﹑“启事”﹑“白笺”等字样。明清后﹐正方或长方印六面都刻有印文的﹐也称“六面印”。
- 六耳[liù ěr]
谓第三者。
- 六合城[liù hé chéng]
隋何稠创制的行军所用活动木城。
- 六沉枪[liù chén qiāng]
即绿沉枪。
- 六羽[liù yǔ]
1.古代诸侯的乐舞。有六列﹐每列六人﹐持羽而舞﹐故名。 2.即六翮。
- 六服[liù fù]
1.周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书.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周礼.秋官.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嫔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孔颖达疏:“要服﹐蛮服也者﹐《职方》云‘蛮服’﹐要﹑蛮义一也。”王莽曾仿行六服之制。《汉书.王
- 六合塔[liù hé tǎ]
见“六和塔”。
- 六场通透[liù chǎng tōng tòu]
1.亦称“六阳通头”。 2.戏曲术语。谓于文(唱)﹑武(打)﹑吹(笛﹑唢呐)﹑拉(胡琴)﹑弹(月琴﹑三弦)﹑打(锣鼓)等六种技艺无一不精。一说六场专指六种乐器的演奏﹐即文场的胡琴﹑月琴﹑南弦子﹐武场的单皮﹑大锣﹑小锣。
- 六押[liù yā]
唐制﹐中书省舍人六员﹐分押尚书六曹﹐佐宰相判案。见《新唐书.百官志二》。后因以“六押”为中书舍人之别称。
- 六六六[liù liù liù]
化学名六氯环己烷。有机氯杀虫剂。白色或淡黄色粉末﹐不溶于水﹐能溶于酒精和煤油。曾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农药﹐除能防治蝗虫﹑稻螟虫﹑小麦吸浆虫外﹐并可杀蚊﹑蝇﹑臭虫等害虫。对人体也有致害作用。现已不使用。 一种杀虫药,白色或淡黄色粉末。分子式C 6 H 6 Cl 6
- 六花阵[liù huā zhèn]
唐李靖本诸葛亮八阵法创制的阵法。
- 六蕃[liù fān]
唐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
- 六神[liù shén]
古人指主宰心、肺、肝、肾、脾、胆六脏之神,泛指心神:六神不安ㄧ六神无主。
- 六姻[liù yīn]
犹六亲。
- 六虱[liù shī]
谓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弱民》:“三官生虱六:曰岁,曰食,曰美,曰好,曰志,曰行……六虱成俗,兵必大败。”亦以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见《商君书.靳令》。
- 六地[liù dì]
原谓上下四方﹐引申指大地。
- 六饮[liù yǐn]
古天子的六种饮料。
- 六御[liù yù]
1.亦作“六驭”。 2.指天子的车驾。语出《易.干》:“时乘六龙以御天。”
- 六如[liù rú]
也称六喻。佛教以梦﹑幻﹑泡﹑影﹑露﹑电﹐喻世事之空幻无常。《金刚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六彩[liù cǎi]
中国水墨画术语。谓黑、白、干、湿、浓、淡为“六彩”。黑白以显阴阳明暗,干湿以显苍翠秀润,浓淡以显凹凸远近。参阅 清 唐岱《绘事发微》。
- 六指儿[liù zhǐr]
①长了六个指头的手或脚。②有六指儿的人。
- 六省[liù shěng]
指唐代的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六省。
- 六印[liù yìn]
1.谓六国相印。 2.六将军印。 3.唐时官马身上的六种印记。
- 六纛[liù dào]
1.六面军中大旗。唐节度使军中所用。 2.泛指军中主帅的大旗。
- 六律[liù lǜ]
古代乐音标准名。相传黄帝时伶伦截竹为管﹐以管之长短分别声音的高低清浊﹐乐器的音调皆以此为准。乐律有十二﹐阴阳各六﹐阳为律﹐阴为吕。六律即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 六边形[liù biān xíng]
有六个角并因此有六条边的平面多边形。 有六个角并因此有六条边的平面多边形
- 六院[liù yuàn]
1.唐山南道之精兵。 2.宋官署名﹐登闻检院﹑登闻鼓院﹑官告院﹑都进奏院﹑诸军司粮料院﹑审计院之合称。 3.院﹐指行院﹐歌妓集聚之地。明初南京妓院著名者有来宾﹑重译﹑轻烟﹑淡粉﹑梅妍﹑柳翠六院﹐后遂以为妓院的代称。 4.犹六宫。明清时后妃所居之地。皇宫之内廷﹐在三宫的两边﹐有东西六宫﹐东六宫是:斋宫﹑景仁宫﹑承干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西六宫是: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长春宫﹑咸福宫﹑重华宫。此即旧时民间流传所谓“六院”。
- 六市[liù shì]
犹六街﹐指都市的大街闹市。
- 六鳌[liù áo]
亦作“六鼇”。神话中负载五仙山的六只大龟。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 岱舆 、 员峤 、 方壶 、 瀛洲 、 蓬莱 五山,乃仙圣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于海,常随潮波上下往还。“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 岱舆 、 员峤 二山流于北极,沈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事见《列子.汤问》。
- 六识[liù shí]
佛教所称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生见﹑闻﹑嗅﹑味﹑觉﹑知六种认识作用。“六识”为大﹑小乘之共说﹐而位于大乘八识中之前六识﹐故亦称“前六识”。
- 六一泉[liù yī quán]
1.在杭州市孤山西南麓。宋欧阳修晩号六一居士﹐曾与西湖僧惠勤友善。元佑四年苏轼再守杭州时﹐二人皆已死﹐忽有清泉出惠勤讲堂之后﹐为纪念欧阳修﹐遂命名为六一泉。参阅苏轼《六一泉铭》。 2.在安徽滁县西南醉翁亭畔。原名玻璃泉﹐后人因宋欧阳修曾守滁州﹐因取其晩年自号为名。参阅《嘉庆一统志》卷一三○。
- 六顺[liù shùn]
谓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
- 六奋[liù fèn]
犹言六出。
- 六历[liù lì]
1.上古时的六种历法。 2.谓《大衍历》﹑《宣明历》﹑《纪元历》﹑《统天历》﹑《大明历》﹑《授时历》。
- 六徵[liù zhǐ]
亦作“六证”。考察、识别人臣的六个方面。徵,验证。《逸周书·官人》:“王曰:‘呜呼!大师,朕维民务官,论用有徵:观诚,考言,视声,观色,观隐,揆德。可得闻乎?’周公 曰:‘亦有六徵,呜呼,乃齐以揆之。’”《大戴礼记·文王官人》:“伦有七属,属有九用,用有六徵:一曰观诚,二曰考志,三曰视中,四曰观色,五曰观隐,六曰揆德。”《大戴礼记·文王官人》:“女平心去私,慎用六证。”卢辩 注:“六证,六徵。”
- 六列[liù liè]
1.古乐名。 2.谓《古列女传》之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辨通六篇。
- 六物[liù wù]
1.谓岁﹑时﹑日﹑月﹑星﹑辰。 2.六币。 3.酿酒所需之六物。《礼记.月令》:“﹝仲冬之月﹞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糵必时,湛炽必絜,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毋有差贷。”孔颖达疏:“兼用六物者,秫稻一,曲糵二,湛炽三,水泉四,陶器五,火齐六也。物,事也,谓作酒之人用此六事作酒。”《吕氏春秋.仲冬》:“兼用六物。”高诱注:“六物,秫﹑稻﹑曲﹑糵﹑水﹑火也。”后亦以指酒。 4.佛教之制﹐比丘(受过具足戒的男僧)必备的衣具有六:一﹑僧伽黎(大衣)﹐二﹑郁多罗僧(中衣)﹐三﹑安陀会(下衣
- 六马[liù mǎ]
1.谓驾车之马众多。 2.秦以后﹐皇帝之车驾用六马。 3.六种类型之马。
- 六幺[liù yāo]
见“六幺令”。 唐代有名的曲子初为《霓裳》后《六幺》。——唐. 白居易《琵琶行》
- 六月债[liù yuè zhài]
旧时民间有“六月债﹐趁热还”的谚语﹐意谓农民六月借债﹐须承诺秋收后偿还。后常借以比喻报应迅速。
- 六萌车[liù méng chē]
古代妇女所乘的一种车。
- 六枝子[liù zhī zǐ]
1.亦作“六枝儿”。 2.一只手(或足)长六个指头。
- 六腑[liù fǔ]
中医称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为六腑。
- 六零六[liù líng liù]
1.亦称“洒尔佛散”。 2.(德文salvarsan)西药名。静脉注射可治梅毒﹑雅司病﹑回归热等。1907年发明据说经反复实验达六百零六次始成功﹐故名。
- 六州歌头[liù zhōu gē tóu]
词牌名。本《鼓吹曲》﹐六州为唐之伊﹑凉(梁)﹑甘﹑石﹑氐(熙)﹑渭﹐每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后用为词牌。双调平仄韵互叶,一百四十三字。音调悲壮﹐多以写吊古之词。《词谱》卷三八谓以贺铸的“少年侠气”一首为定体。
- 六天[liù tiān]
1.汉代纬书﹐附会五帝传说和《史记.天官书》太微宫内有五星曰五帝座之文﹐谓天帝有六﹐即天皇大帝与五方之帝﹐是谓“六天”。 2.谓人死后所居之六天宫。 3.道教谓上天分为六。 4.佛经有欲界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又称夜摩天)﹑兜率陀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见《楞严经》卷八。
- 六辔[liù pèi]
辔﹐缰绳。古一车四马﹐马各二辔﹐其两边骖马之内辔系于轼前﹐谓之軜﹐御者只执六辔。《诗.秦风.小戎》:“四牡孔阜,六辔在手。”孔颖达疏:“四马八辔,而经传皆言六辔,明有二辔当系之。马之有辔者,所以制马之左右,令之随逐人意。骖马欲入,则逼于胁驱,内辔不须牵挽,故知纳者,纳骖内辔系于轼前,其系之处以白金为觼也。”后以指称车马或驾驭车马。
- 六凿[liù záo]
指耳﹑目等六孔。《庄子.外物》:“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成玄英疏:“凿﹐孔也。”清曹寅《夜饮和培山眼镜歌》:“人生六凿宜藏用﹐五官首出司明重。”一说﹐犹六情。喜﹑怒﹑哀﹑乐﹑爱﹑恶。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谓六情攘夺”。
- 六赤[liù chì]
骰子。
- 六管[liù guǎn]
玉制六律管。
- 六神亲眷[liù shén qīn juàn]
指近亲。旧时占卜术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腾蛇为六神﹐而以父母﹑子孙﹑兄弟﹑官鬼等相配合﹐故称“六神亲眷”。
- 六蜚[liù fēi]
见“六飞”。
- 六出祁山[liù chū qí shān]
三国蜀汉诸葛亮攻魏的战事。相传公元228-234年,诸葛亮六次出祁山(今甘肃礼县东)攻击曹魏,第一次因马谡战败而退兵,后五次因供给不继等原因不果。实际上,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仅两次。
- 六通[liù tōng]
1.谓上下四方无不通畅。 2.佛教语。谓六种神通力:神境智证通(亦云神足通)﹑天眼智证通(亦云天眼通)﹑天耳智证通(亦云天耳通)﹑他心智证通(亦云他心通)﹑宿住随念智证通(即宿命智证通﹐亦云宿命通)﹑漏尽智证通(亦云漏尽通)。神足通﹐谓其游涉往来非常自在;天眼通﹐谓得色界天眼根﹐能透视无碍;天耳通﹐谓得色界天耳根﹐听闻无碍;他心通﹐谓能知他人之心念而无隔碍;宿命通﹐谓知自身及六道众生宿世行业而无障碍﹔漏尽通﹐谓断尽一切烦恼得自在无碍。前五通﹐凡夫亦能得之﹐而第六通﹐唯圣者始得。 3.谓通解六试题。
- 六骡[liù luó]
匈奴单于所乘之六匹骡马。《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六骡,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汉书.霍去病传》作“六臝”。后以指入侵者的坐骑。
- 六莹[liù yíng]
古乐名。相传为帝喾或颛顼所作。
- 六淫[liù yín]
1.谓阴﹑阳﹑风﹑雨﹑晦﹑明六气太过而成为致病的主要因素。 2.中医名词。谓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太过﹐乃外感疾病的主要病因。
- 六世[liù shì]
指秦国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代先王。如:奋六世之余烈。——汉.贾谊《过秦论》。
- 六帖[liù tiē]
唐科举考试﹐进士﹑明经科都有帖经试。凡十帖﹐中六帖即可通过帖经考试﹐故称“六帖”。参阅《通典.选举三》﹑宋程大昌《演繁露.六帖》。参见“帖经”。
- 六渠[liù qú]
见“六辅渠”。
- 六等[liù děng]
1.六个等级。
- 六章[liù zhāng]
谓青﹑赤﹑黄﹑白﹑黑﹑玄六色。
- 六相[liù xiāng]
1.传说辅佐黄帝的六臣:蚩尤﹑大常﹑奢龙﹑祝融﹑大封﹑后土﹐分掌天地四方。 2.佛教语。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见《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 六壬[liù rén]
旧时一种占卜方法,用阴阳五行来推算吉凶祸福(六十组干支中,起头是‘壬 ’字的有六组,故称六壬):精于六壬。
- 六六鱼[liù liù yú]
见“六六鳞”。
- 六钧弓[liù jūn gōng]
谓强弓。
- 六结[liù jié]
佛教语。以一巾编系六结﹐喻唯一之真性因妄执分别而结为六根。
- 六贵[liù guì]
指南朝齐废帝东昏侯所宠信之萧遥光﹑萧坦之﹑徐孝嗣﹑刘暄﹑江祏﹑江祀六人。
- 六骸[liù hái]
谓身首四肢。
- 六诏[liù zhào]
唐代位于今云南及四川西南的乌蛮六个部落的总称﹐即蒙隽诏﹑越析诏﹑浪穹诏﹑邆睒诏﹑施浪诏﹑蒙舍诏。“诏”义为王或首领。其帅有六﹐因号“六诏”。唐开元二十六年后﹐蒙舍诏并吞其他五部﹐因其在五部南(今巍山县南境)﹐史称南诏。其地在今云南及四川西部。唐元稹《蛮子朝》诗:“西南六诏有遗种,僻在荒陬路寻壅。”后用以称云南。
- 六石弓[liù dàn gōng]
一种极强劲的弓。古代以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六石弓即需七百二十斤拉力才能拉开的弓。
- 六务[liù wù]
1.谓国君所必须勉力从事的六事。 2.宋代于江陵府﹑真州﹑海州﹑汉阳军﹑无为军﹑蕲州之蕲口所设之六处官方茶叶贸易机构。也称六榷务。
- 六丁[liù dīng]
道教认为六丁(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为阴神﹐为天帝所役使;道士则可用符箓召请﹐以供驱使。
- 六籍[liù jí]
1.即六经。 2.佛教著作《大般若经》﹑《金刚经》﹑《维摩诘经》﹑《楞伽经》﹑《圆觉经》﹑《楞严经》﹐号称禅家六籍。
- 六局[liù jú]
1.隋殿内省和唐宋殿中省设置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宋为尚酝)﹑尚辇等六局﹐掌宫廷之供奉。参阅《隋书.百官志下》﹑《旧唐书.职官志三》﹑《宋史.职官志四》。 2.隋门下省设城门﹑尚食﹑尚药﹑符玺﹑御府﹑殿内等六局。门下坊设司经﹑宫门﹑内直﹑典膳﹑药藏﹑斋帅等六局。宫内亦增置女官﹐准尚书省﹐设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工六局。参阅《隋书.百官志下》﹑《隋书.后妃传序》。 3.宋代官府贵家置四司六局﹐掌筵席排设。京师街市有此行业﹐以供民户雇用。四司为帐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六局为果子局﹑蜜煎
- 六箸[liù zhù]
古博弈之具。
- 六出公[liù chū gōng]
见“六出花”。
- 六本[liù běn]
古谓立身行事的六项根本:孝﹑哀﹑勇﹑能﹑嗣﹑力。
- 六丁六甲[liù dīng liù jiǎ]
指六丁神和六甲神。
- 六刺[liù cì]
滩名﹐在安徽省泾县陵阳溪。
- 六变[liù biàn]
谓乐章改变六次。古代祭百神﹐乐章变六次祭典始成。
- 六参[liù cān]
谓一月朝参六次。
- 六十甲子[liù shí jiǎ zǐ]
1.以天干和地支按顺序相配﹐从“甲子”起﹐到“癸亥”止﹐满六十为一周﹐称为“六十甲子”。亦称“六十花甲子”。 2.指人满六十岁。 3.道家信奉的六十个星宿神﹐即六十甲子日值日的六十位神。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作为称呼这些神的名字。
- 六礼[liù lǐ]
1.谓古代的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和乡射礼﹑相见礼。 2.古代在确立婚姻过程中的六种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3.古享祭宗庙之礼有六:肆献祼﹑馈食﹑祠﹑禴﹑尝﹑烝。 4.诸侯朝见天子之礼有六。
- 六郎[liù láng]
1.《旧唐书.杨再思传》:“易之之弟昌宗以姿貌见宠幸﹐再思又谀之曰:‘人言六郎面似莲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其倾巧取媚也如此”。张昌宗行六﹐故云。后用为咏莲之典实。 2.宋杨继业之六子杨延昭英勇善战﹐在边防二十馀年﹐屡挫契丹兵将﹐人称杨六郎。详见《宋史》本传。
- 六区[liù qū]
谓上下四方。
- 六转儿[liù zhuǎn ér]
见“六轮子”。
- 六舞[liù wǔ]
1.六种乐舞。谓黄帝之《云门》﹑尧之《咸池》﹑舜之《大韶(?)》,禹之《大夏》﹑汤之《大濩》﹑武王之《大武》。 2.六种乐舞。谓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 六枝儿[liù zhī ér]
见“六枝子”。
- 六月霜[liù yuè shuāng]
见“六月飞霜”。
- 六一居士[liù yī jū shì]
即“欧阳修”。
- 六将军[liù jiàng jūn]
谓春秋时晋国之范﹑中行﹑智伯﹑韩﹑魏﹑赵六卿。
- 六一老[liù yī lǎo]
对六一居士的尊称。
- 六鹢[liù yì]
1.亦作“六鶂”。 2.《春秋.僖公十六年》:“六鹢退飞﹐过宋都。”杜预注:“鹢﹐水鸟。高飞遇风而退。宋人以为灾﹐告于诸侯﹐故书。”《史记.宋微子世家》:“六鶂退蜚﹐风疾也。”后以指灾异或局势逆转。
- 六乐[liù lè]
1.谓黄帝﹑尧﹑舜﹑禹﹑汤﹑周武王六代的古乐。 2.泛指音乐。 3.指六种金属乐器:钟﹑镈﹑錞﹑镯﹑铙﹑铎。
- 六畜道[liù chù dào]
指佛教所称六道中的畜生道。
- 六街鼓[liù jiē gǔ]
唐京城设置的报时警众的鼓。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街鼓》:“唐旧制京城内金吾昏晓传呼,以戒行者,马周请置六街鼓,号之曰‘冬冬鼓’。”后历代京城均沿置。
- 六传[liù chuán]
传车六乘。《汉书.文帝纪》:“代王笑谓宋昌曰:‘果如公言。’乃令宋昌骖乘﹐张武等六人乘六乘传诣长安。”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传车六乘也。”后因以“六传”指皇子入为天子。
- 六藏[liù zàng]
六腑。《庄子.齐物论》:“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成玄英疏:“六藏,六腑也,谓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也。”或以心﹑肝﹑脾﹑肺﹑肾﹑命门为“六藏”。
- 六龙[liù lóng]
1.谓《易》干卦的六爻。 2.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羲和为御者。 3.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因以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4.六兄弟的美称。
- 六先生[liù xiān shēng]
指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司马光。也指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张栻﹑朱熹等六人。
- 六盘山[liù pán shān]
中国西部山脉,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甘肃省东部。山脊海拔超过2500米,最高峰米缸山达2942米。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因此得名。 中国西部山脉,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甘肃省东部。山脊海拔超过2500米,最高峰米缸山达2942米。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因此得名
- 六幺令[liù yāo lìng]
1.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六幺》﹑《绿腰》。幺是小的意思﹐因此调羽弦最小﹐节奏繁急﹐故名。其词为双调九十四字﹐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北曲属黄钟宫者﹐字数与词牌或南曲都不同;属仙吕宫者﹐字数与词牌相同﹐句读略异;都用在套曲中。京剧亦有《六幺令》﹐系吹打曲牌﹐无唱词﹐多用于官员上朝﹑回府时。
- 六司[liù sī]
1.隋宫廷女官名。隋文帝开皇二年﹐宫内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络\。六司:一司令﹐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二司乐﹐掌音律;三司饰﹐掌簪珥花严;四司医﹐掌方药卜筮;五司筵﹐掌铺设洒扫;六司制﹐掌衣服裁缝。参阅《隋书.后妃传序》。 2.唐府州置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六官。
- 六经[liù jīng]
也称“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六经皆史。
- 六馆[liù guǎn]
1.国子监之别称。唐制﹐国子监领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统称六馆。宋元以后﹐渐加合并﹐以至仅存国子一学﹐但后世仍以六馆指国子监。 2.谓清之实录馆﹑文颖馆﹑国史馆﹑四库全书馆﹑四库会要馆﹑内廷方略馆。
- 六象[liù xiàng]
见“六像”。
- 六乡[liù xiāng]
1.周制:王城之外百里以内﹐分为六乡﹐每乡设乡大夫管理政务。 2.王莽时仿周制﹐于长安西都置六乡。
- 六鶂[liù yì]
见“六鹢”。
- 六贼[liù zéi]
1.谓危害天下的六种恶人。 2.指北宋末之蔡京﹑朱勔﹑王黼﹑李彦﹑童贯﹑梁师成六人。他们结党营私﹐危害国家﹐被太学生陈东等斥为“六贼”。见《宋史.钦宗纪》。 3.佛教语。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谓此六尘能以眼﹑耳等六根为媒介﹐劫掠“法财”﹐损害善性﹐故称。见《楞严经》卷四。 4.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谓此六根妄逐尘境﹐如贼劫财。
- 六桥[liù qiáo]
浙江省杭州西湖外湖苏堤上之六桥: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宋苏轼所建。亦指西湖里湖之六桥:环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明杨孟瑛所建。参阅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孤山三堤胜迹》。
- 六朝[liù cháo]
①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吴称建业,今南京),合称六朝。②泛指南北朝时期:六朝文ㄧ六朝书法。参看〖南北朝〗。
- 六牙[liù yá]
谓六牙白象。佛教谓象柔顺而有力。“六牙”表示六种神通。菩萨自兜率天降生,即化乘六牙白象入胎。见《瑞应本起经》卷上。亦为普贤菩萨的坐骑。见《法华经.普贤劝发品》。
- 六界[liù jiè]
见“六大”。
- 六府[liù fǔ]
中医术语。也称“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个脏器的合称。具有受纳、消化、转输、传导水谷精微与糟粕等功能。
- 六食[liù shí]
1.六谷所作的食物。 2.古代军事家为长期坚守城池所提出的一种节约粮食的措施:一斗粮食分为六份﹐每天吃两份﹐为一人三天的限量。
- 六牲[liù shēng]
即六畜:马﹑牛﹑羊﹑豕﹑犬﹑鸡。《周礼.地官.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共祭祀之牲牷。”郑玄注:“六牲﹐谓牛马羊豕犬鸡。”又《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郑玄注:“六牲﹐马牛羊豕犬鸡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周官上》:“此六牲与《牧人》不同。《牧人》之六牲谓马牛羊豕犬鸡﹐此六牲则牛羊豕犬雁鱼也。盖膳夫之饮食膳羞﹐与《食医》之六食﹑六膳﹑百羞相应。”可备一说。
- 六郡[liù jùn]
指汉的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
- 六月起义[liù yuè qǐ yì]
法国1848年革命期间巴黎工人阶级举行的武装起义。法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迫于工人压力,开办“国家工厂”,收容失业工人。但另一方面又暗中积聚力量,阴谋打击工人阶级。6月22日,政府下令解散国家工厂,失业工人走投无路。次日巴黎工人举行起义,并提出建立“民主与社会共和国”的口号。26日,起义失败。马克思称这次起义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
- 六梦[liù mèng]
古代把梦分为六类﹐根据日月星辰以占其吉凶。
- 六害[liù hài]
阴阳家之说。谓年﹑月﹑日之辰皆有六合﹐与六合相冲之辰亦有六﹐是为六害。如正月建寅﹐与亥合﹐与巳则冲﹐故寅与巳为害;二月建卯﹐与戌合,与辰冲,故卯与辰为害。馀类推。年﹑日之六害亦仿此。
- 六币[liù bì]
古代朝聘所献的六种礼物。
- 六韵诗[liù yùn shī]
律诗的一种。多为五言。六韵十二句。科举时代特指试帖诗。
- 六珈[liù jiā]
古贵族妇女发簪上的玉饰。
- 六尺舆[liù chǐ yú]
帝王所乘的车。
- 六眷[liù juàn]
犹六亲。
- 六师[liù shī]
周天子所统六军之师。《书.康王之诰》:“张皇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曾运干正读:“六师,天子六军。周制一万二千五百人为师。”《孟子.告子下》:“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后以为天子军队之称。《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尽力输诚,奬厉六师……以宁社稷,以报万分。”唐许敬宗《奉和入潼关》诗:“济潼纡万乘,临河耀六师。”清魏源《圣武记》卷六:“及车驾将至,冰骤坚,六师毕济。”亦泛指全部军队。参见“六军”。
- 六嫔[liù pín]
古诸侯宫中的六女官。
- 六家七宗[liù jiā qī zōng]
佛教语。魏晋时期般若学各派的总称。佛教徒对般若部诸经所讲的“空”义产生不同理解﹐至东晋形成“六家七宗”﹐即道安的“本无宗”﹑支敏度的“心无宗”﹑支道林的“即色宗”﹑于法开的“识含宗”﹑道壹的“幻化宗”﹑于道邃的“缘会宗”﹐是为“六家”。其中“本无”又分出“本无异宗”﹐故名“七宗”。
- 六出花[liù chū huā]
1.亦称“六出公”。 2.雪花的别称。
- 六龙舆[liù lóng yú]
天子的车驾。因用六马﹐故名。
- 六学[liù xué]
1.指六艺或六经。 2.谓周代的小学﹑东学﹑南学﹑西学﹑北学﹑太学。见《大戴礼记.保傅》。 3.唐国子监设六馆﹐亦称“六学”。
- 六联[liù lián]
古代谓六方面的政务须官府各部门联合行事。
- 六鼓[liù gǔ]
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
- 六趣[liù qù]
犹六道。
- 六祖[liù zǔ]
佛家称禅宗的第六代祖师慧能。他师承五祖弘忍﹐主张直澈心源﹐顿悟成佛。慧能起初弘法岭南﹐是为南宗﹐其后蔚为“五家七宗”﹐影响深远。有《坛经》传世。见宋志盘《佛祖统纪.达磨禅宗》。
- 六花[liù huā]
1.雪花。雪花结晶六瓣﹐故名。 2.阵名。
- 六指[liù zhǐ]
1.谓上下四方。 2.谓一手(或脚)长六个指头。
- 六见[liù jiàn]
谓周时诸侯见天子的六种形式:朝﹑宗﹑觐﹑遇﹑会﹑同。
- 六庚日[liù gēng rì]
干支相配的六个庚日:庚子﹑庚寅﹑庚辰﹑庚午﹑庚申﹑庚戌。
- 六夷[liù yí]
古指东夷﹑西南夷﹑西羌﹑西域﹑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各族。后泛指外族。
- 六牙白象[liù yá bái xiàng]
见“六牙”。
- 六尺[liù chǐ]
1.见“六尺之孤”。 2.指成年男子之身躯。
- 六部[liù bù]
从隋唐开始,中国封建王朝的中央行政机构一般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统称六部。
- 六科[liù kē]
1.唐宋时科举取士的六种科目。唐六科为:明经﹑进士﹑秀才﹑明法﹑明书﹑明算。唐刘肃《大唐新语.厘革》:“隋炀帝改置明(经)﹑进(士)二科。国家因隋制,增置秀才﹑明法﹑明字﹑明算,并前为六科。”宋景德天圣时﹐其六科为:一﹑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二﹑博达坟典﹐明于教化;三﹑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四﹑详明政理﹐可使从政;五﹑识洞韬略﹐运筹决胜;六﹑军谋宏远﹐材任边寄。绍兴年间﹐又以文章典雅﹑节操方正﹑法理该通﹑节用爱民﹑刚方岂弟﹑智勇绝伦为六科。参阅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六科》。 2.明清官制设有六科给事中﹐
- 六弊[liù bì]
见“六蔽”。
- 六言诗[liù yán shī]
诗体名。全篇每句六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也写有六言诗,但都不传。这种诗体不很流行。今所见六言诗以汉末孔融所作为最早。
- 六一炉[liù yī lú]
道家的炼丹炉。
- 六纪[liù jì]
1.指封建社会中的六种伦常关系。 2.传说自遂人氏至伏羲氏凡六纪。
- 六甲穷日[liù jiǎ qióng rì]
古代以干支纪日﹐干支末一天为癸亥﹐称“六甲穷日”。古人迷信﹐认为这一日不吉利。
- 六衢[liù qú]
1.谓上下四方的通道。 2.犹六街。
- 六部兵[liù bù bīng]
东汉光武帝兄刘伯升所置的军队。
- 六钟[liù zhōng]
亦作“六锺”。六吕。十二律中属阴声之六音。
- 六弦琵琶[liù xián pí pá]
见“六弦琴”。
- 六经皆史[liù jīng jiē shǐ]
谓《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皆为中国古代史书的一种主张。首倡于元郝经﹐清袁枚亦主此说﹐至章学诚才系统地提出这一主张。他认为六经乃夏﹑商﹑周典章政教的历史记录﹐并非圣人为垂教立言而作。他提出了“六经皆史”﹑“六经皆器”的命题﹐反对“离器言道”。龚自珍﹑章炳麟亦倡此说。参阅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易教》﹑《经解》﹐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章炳麟《国故论衡.原经》。
- 六念[liù niàn]
佛教语。谓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见《大般涅盘经》卷十八。
- 六吕[liù lǚ]
古乐有十二律﹐阳声阴声各六﹐阳为律﹐阴为吕。
- 六堂[liù táng]
指明清国子监所设之率性堂﹑修道堂﹑诚心堂﹑正义堂﹑崇志堂﹑广业堂。
- 六雄[liù xióng]
1.指战国时韩﹑赵﹑魏﹑燕﹑齐﹑楚六国。 2.唐代以郑﹑陕﹑汴﹑绛﹑怀﹑魏六州﹐为形势重要之地﹐称为“六雄”。唐开元中﹐将境内自京都及都督都护府以外﹐以近畿为四辅﹐其余州县依其地理条件﹑户口多寡﹐分为六雄﹑十望﹑十紧及上中下各种等级。
- 六案[liù àn]
宋 于州、县仿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六个办事机构,称“六案”。《宋史·徽宗纪二》:“﹝ 崇寧 四年﹞令州县倣尚书六曹分六案。”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我可又奉官人委付将六案掌,有公事怎敢仓皇。”明 硕园《还魂记·仆侦》:“解上 江西 提刑廉访司,问那六案都孔目:‘这男女应得何罪?’六案请了律令,禀復道:‘但偷坟见尸者,依律一秋。’”
- 六合柱[liù hé zhù]
支撑天地四方的擎天柱。
- 六气[liù qì]
1.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指阴﹑阳﹑风﹑雨﹑晦﹑明。 2.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谓朝旦之气(朝霞)﹑日中之气(正阳)﹑日没之气(飞泉)﹑夜半之气(沆瀣)﹑天之气﹑地之气。 3.谓好﹑恶﹑喜﹑怒﹑哀﹑乐六情。 4.中医术语。或指寒﹑热﹑燥﹑湿﹑风﹑火六种症候。 5.中医术语。或指人体内的精﹑气﹑津﹑液﹑血﹑脉﹐以其本为气所化﹐故名。见《灵枢经.决气》。
- 六彝[liù yí]
祭祀所用的六种酒器。因刻画图饰各异﹐而名目不同。
- 六享[liù xiǎng]
周宗庙的六种祭祀。
- 六米[liù mǐ]
六种粮食作物。
- 六筦[liù guǎn]
西汉末年王莽为增加税收所实行的财政经济政策。即酒﹑盐﹑铁专卖﹐铸钱和收山泽税。见《汉书.王莽传中》。亦作“六管”。
- 六国[liù guó]
指战国时位于函谷关以东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
- 六爻[liù yáo]
《易》卦之画曰爻。六十四卦中﹐每卦六画﹐故称。如﹐干卦之﹐坤卦之。爻分阴阳﹐“-”为阳爻﹐称九;“--”为阴爻﹐称六。每卦六爻﹐自上而上数:阳爻称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阴爻称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易.系辞上》:“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孔颖达疏:“言六爻递相推动而生变化,是天﹑地﹑人三才至极之道。”后因以指占卜。
- 六队[liù duì]
王莽时所设的六个行政区。队﹐通“遂”。
- 六微[liù wēi]
1.指臣下六种微妙幽隐之事。 2.古代研究人体病变原理的术语。《素问》有《六微旨大论篇》﹐姚止庵题解云:“天有六气﹐人有三阴三阳﹐上下相应﹐变化于是乎生﹐疾病于是乎起;其旨甚微﹐故曰六微旨大论也。”因以“六微”指医道。
- 六陈[liù chén]
指大米﹑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六种粮食﹐以其可以久藏﹐故称“六陈”。
- 六分[liù fēn]
1.谓六分之一。 2.谓六分长﹐一寸的十分之六。 3.谓十分之六。 4.谓分为六等份。
- 六瑞[liù ruì]
王及五等诸侯于朝聘时所持之六种玉制信符。
- 六轮子[liù lún zi]
1.手枪的一种。亦称“六转儿”。 2.大麦的一个品种。
- 六大[liù dà]
商周时六种官职之总称。
- 六喻[liù yù]
即六如。详该条。
- 六根互用[liù gēn hù yòng]
佛教谓六根清净者﹐任何一根均可产生他根的功能﹐迭相为用。如耳视﹑目听之类。见《法华论》等。
- 六路[liù lù]
指上、下、前、后、左、右。泛指周围、各个方面: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 六尺马[liù chǐ mǎ]
指普通的马。
- 六疾馆[liù jí guǎn]
南朝齐文惠太子萧长懋所建馆名。
- 六宝[liù bǎo]
指明王圣人﹑玉﹑龟﹑珠﹑金﹑山林薮泽。古谓六者为国家之宝﹐故云。
- 六漠[liù mò]
犹六幕。
- 六甲[liù jiǎ]
①古代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依次相配成六十组干支,其中起头是‘甲’字的有六组,故称六甲。因笔画比较简单,多为儿童练字之用:学六甲。②旧时妇女怀孕称身怀六甲。
- 六出[liù chū]
1.花分瓣叫出﹐雪花六角﹐因以为雪的别名。 2.谓一花生六瓣。 3.古代妇女有“七出”之条﹐犯其一条即被休弃﹐唯帝王﹑诸侯之妻﹐无子不出﹐称为“六出”。
- 六家[liù jiā]
1.指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的主要派别: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汉司马谈有《论六家之要指》﹐见《史记.太史公自序》。 2.指史书之六种体裁:《尚书》记言体﹐《春秋》记事体﹐《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史记》通史纪传体﹐《汉书》断代纪传体。 3.指治《孝经》的六位学者:三国吴韦昭﹑三国魏王肃﹑三国吴虞翻﹑三国魏刘劭﹑隋刘炫﹑南朝齐陆澄。
- 六辅渠[liù fǔ qú]
古代关中地区六条人工灌溉渠道的总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左内史儿宽在郑国渠上游南岸开凿六小渠﹐以辅助灌溉郑国渠所不能达到的高地﹐故名。民间亦省称“六渠”﹑“辅渠”。至唐犹存。
- 六同[liù tóng]
即六吕。阴律六﹐以铜为管﹐故名。
- 六更[liù gēng]
宋宫中更漏较民间为短﹐宫中五更﹐民间才四更。宫中五更过后﹐梆鼓交作﹐始开宫门﹐俗称之六更。
- 六角[liù jiǎo]
1.东汉时﹐匈奴之左右日逐王﹑左右温禺鞮王﹑左右斩将王﹐总称“六角”。 2.六角扇。
- 六一[liù yī]
1.见“六一泥”。 2.宋欧阳修晩年的自号。详“六一居士” 3.指六一泉。 4.六一国际儿童节的简称。详“六一儿童节”。
- 六挚[liù zhì]
1.亦作“六贽”。 2.古代相见馈赠的六种礼物。
- 六弦琴[liù xián qín]
弦乐器,有六根弦。一手按弦,一手拨弦。也叫吉他。
- 六王[liù wáng]
1.指夏启﹑商汤﹑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 2.指周之文王﹑武王﹑成王﹑厉王﹑宣王﹑幽王。 3.指战国齐﹑楚﹑燕﹑韩﹑魏﹑赵六国之王。
- 六合被[liù hé bèi]
后唐庄宗所制的锦被名。
- 六葩[liù pā]
雪的别称。雪花六角﹐故名。
- 六琯[liù guǎn]
玉制六律管。
- 六嬖[liù bì]
谓春秋时齐桓公所宠幸的六个姬妾:长卫姬﹑少卫姬﹑郑姬﹑葛嬴﹑密姬﹑宋华子。桓公死﹐六姬之子争立﹐酿成齐国内乱。见《左传.僖公十七年》。
- 六犯清音[liù fàn qīng yīn]
明清戏曲中串合十数曲为一曲的曲名之一。此由六曲组成﹐故名。
- 六齍[liù zī]
谓六谷。
- 六扰[liù rǎo]
指六畜。
- 六行[liù háng]
1.六个行列。 2.指唐代尚书省下属的吏﹑礼﹑户﹑工﹑刑﹑兵六部。泛指朝廷官吏。
- 六体[liù tǐ]
1.六种字体。
- 六一泥[liù yī ní]
1.道家炼丹用以封炉的一种泥。晋葛洪《抱朴子.金丹》:“用雄黄水﹑矾石水﹑戎盐﹑卤盐﹑矾石﹑牡蛎﹑赤石脂﹑滑石﹑胡粉,各数十斤,以为六一泥﹝封之﹞。”王明校释:“孙校:‘泥’下刻本有‘封之’二字。明案《签》六七‘泥’下有‘固济’二字。固济者,密封也。”后以指炼丹。 2.中药名。蚯蚓泥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土.蚯蚓泥》。
- 六卿分晋[liù qīng fēn jìn]
春秋后期﹐晋国范氏﹑中行氏﹑知氏﹑韩氏﹑赵氏﹑魏氏六卿秉持国政﹐并相继改革田亩制﹑税制﹐图谋富强﹐相互兼并﹐导致晋室瓦解﹐最后分立为赵﹑韩﹑魏三国﹐史称“六卿分晋”。
- 六州铁[liù zhōu tiě]
《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佑三年》载﹐罗绍威为天雄节度使﹐辖魏博六州四十三县。罗以魏博自田承嗣时所置牙军五千人﹐挟持军帅﹐骄横难制﹐乃阴借朱全忠军十万入魏博﹐尽杀牙兵。半年中罗绍威供应军需﹐耗费不赀;虽剪除骄兵﹐但亦自此衰弱。“绍威悔之﹐谓人曰:‘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后以“六州铁”为铸成大错之典。
- 六命[liù mìng]
周代分官爵为九等﹐称九命。六命为王之卿。
- 六尊[liù zūn]
六种注酒器。
- 六畜[liù chù]
指猪、牛、羊、马、鸡、狗,也泛指各种家畜、家禽: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猪、牛、羊、马、鸡、狗六种禽畜;泛指家畜六畜会聚图
- 六署[liù shǔ]
南朝齐尚书左右仆射﹑左右丞所领导的六个官署。
- 六廐[liù jiù]
古制天子有马六厩。汉曰:未央﹑承华﹑騊駼﹑骑马﹑辂軨﹑大厩﹐马皆万匹。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颜师古注引《汉旧仪》。唐曰:左飞﹑右飞﹑左万﹑右万﹑东南内﹑西南内。见《新唐书.百官志二》。
- 六画[liù huà]
1.亦称“六位”。 2.以《易》之每卦为六画﹐故名。
- 六法[liù fǎ]
1.谓规﹑矩﹑权﹑衡﹑准﹑绳。 2.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谓绘画有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后以为中国绘画的总法则和代称。 3.佛教谓六法戒。其说不一﹐撮其要者有:
- 六极[liù jí]
1.谓六种极凶恶之事。 2.谓上下四方。 3.谓命﹑丑﹑福﹑赏﹑祸﹑罚。 4.中医学名词。即气极﹑血极﹑筋极﹑骨极﹑精极﹑髓极﹐均为虚劳重症。
- 六瘼[liù mò]
民间的各种疾苦。
- 六论[liù lùn]
1.指《吕氏春秋》中的《开春论》﹑《慎行论》﹑《贵直论》﹑《不苟论》﹑《似顺论》﹑《士容论》。 2.指宋科举考试中的六道论题。
- 六庚[liù gēng]
传说主灾害的神兽名。
- 六齐[liù jì]
我国古代创制的六种铜锡比例不同的合金配方。
- 六器[liù qì]
1.祭享天地四方的六种玉器。 2.指六种乐器。
- 六时[liù shí]
1.攻伐他国的六种时机。 2.佛教分一昼夜为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 3.古分一昼夜为十二时﹐昼夜分言﹐则谓“六时”。常以指白日。
- 六出计[liù chū jì]
见“六出奇计”。
六[liù]字在中间的词语
- 三十六宫[sān shí liù gōng]
极言宫殿之多。
- 十六相[shí liù xiāng]
即十六族。
- 小六壬[xiǎo liù rén]
旧时占卜法之一。以大安﹑留连﹑速喜﹑赤口﹑小吉﹑空亡六位分列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上。占时按月﹑日﹑时顺序求之。得大安﹑速喜﹑小吉者为吉﹐其余为凶。俗称报时起课法。
- 百六掾[bǎi liù yuàn]
《晋书.元帝纪》:“﹝建武元年三月﹞辛卯﹐即王位﹐大赦﹐改元……诸参军拜奉车都尉﹐掾属驸马都尉。辟掾属百余人﹐时人谓之‘百六掾’。”后因以喻群僚。
- 三十六体[sān shí liù tǐ]
唐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排行第十六而诗文则以俪偶相夸,世称“三十六体”。
- 五六六七[wǔ liù liù qī]
语出《论语.先进》:“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后因以称学生。
- 三十六国[sān shí liù guó]
1.指汉时西域诸国。大部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汉书.西域传序》:“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王先谦补注:“三十六国者:婼羌﹑楼兰﹑且末﹑小宛﹑精絶﹑戎卢﹑扜弥﹑渠勒﹑于阗﹑皮山﹑乌秅﹑西夜﹑子合﹑蒲犁﹑依耐﹑无雷﹑难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莎车﹑疏勒﹑尉头﹑姑墨﹑温宿﹑龟兹﹑尉犁﹑危须﹑焉耆﹑姑师﹑墨山﹑劫﹑狐胡﹑渠犁﹑乌垒。” 2.指古代相传的海外三十六国。《淮南子.墬形训》:“凡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修股民﹑天民﹑肃慎民﹑白民﹑沃民﹑
- 四六风[sì liù fēng]
初生婴儿疾病。即脐风。发病多在出生后四天至六天。
- 五运六气[wǔ yùn liù qì]
中医学名词。古代医家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运行和阴﹑阳﹑风﹑雨﹑晦﹑明(《素问.至真要大论》以风﹑热﹑湿﹑火﹑燥﹑寒为六气。)六气的流转(即所谓“气运”),以推断气候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 三十六天[sān shí liù tiān]
道教称神仙居住的天界有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四梵天﹑三清天﹑大罗天,共三十六重。见《云笈七签》卷二一。
- 丈六金身[zhàng liù jīn shēn]
佛的三身之一。指变化身中的小身。因其高约一丈六尺,呈真金色,故名。亦以指称佛像。
- 十六角[shí liù jiǎo]
塔的别名。
- 百骸六藏[bǎi hái liù cáng]
指整个躯体内外。
- 第六感觉[dì liù gǎn jué]
指眼﹑耳﹑鼻﹑舌﹑身五官所属的视﹑听﹑嗅﹑味﹑触觉五种感觉以外的敏锐感觉。
- 十六罗汉[shí liù luó hàn]
指释迦的十六名上足弟子。即宾度罗跋罗惰阇﹑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惰阇﹑苏频陀﹑诺讵罗﹑跋陀罗﹑迦哩迦﹑伐阇罗弗多罗﹑戍博迦﹑半托迦﹑罗怙罗﹑那伽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托迦。参见“十八罗汉”。
- 三十六苑[sān shí liù yuàn]
汉代在北边﹑西边设养马场三十六所,号三十六苑。
- 三十六郡[sān shí liù jùn]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六年)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裴骃集解:“三十六郡者,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巨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与内史为三十六郡。”清姚鼐《复谈孝廉书》:“按《秦始皇纪》,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在其二十六年,迄三十三年,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是已为三十九郡。至秦亡时,
- 十六宅[shí liù zhái]
唐末诸王共居的第宅。武宗﹑宣宗皆由中官从十六宅迎立登位。昭宗时,韩建围十六宅,尽杀诸王,宅遂废。
- 二首六身[èr shǒu liù shēn]
指“亥”字。七十三岁的隐语。春秋时晋绛县人自谓,“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吏不知,问诸朝,师旷曰,“七十三年矣”。史赵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按亥之篆体上二横为首,以象二万;下三“人”字,“人”字形同“六”字,象六千六百六十。二万六千六百六十,即为此老七十三岁的日数。参阅《左传.襄公三十年》文及孔颖达疏。后用以喻高寿。
- 三棘六异[sān jí liù yì]
1.同“三翮六翼”。 2.指九鼎。
- 十六国[shí liù guó]
历史时期名。西晋末年,各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在北方先后建立割据政权。从公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到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方为止,一百三十五年间在北方黄河流域和今四川地区建立的割据政权,计有成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夏等十六国,另外还有冉魏、西燕及代等政权,历史上泛称这段时期为十六国时期。
- 十六族[shí liù zú]
指古代传说的高阳氏的后代八恺和高辛氏的后代八元,为舜向尧推荐的十六个贤臣。因其各有大功,皆赐氏族,故称。也称十六相。
- 二六板[èr liù bǎn]
京剧西皮中的调名。又称二六。二六为十二之意。因开口以前,胡琴过门共有十二板,故名。原出于昆曲《水仙子》﹑《刮地风》,多表现愤怒怨望急切之情。如《捉放曹》陈宫的“你那里休道我言多语诈”一段即是。
- 二六时[èr liù shí]
十二时辰。旧时以地支分一昼夜为十二时辰,因用以谓一天到晩,整天整夜。
- 昭陵六骏[zhāo líng liù jùn]
唐雕塑。即昭陵前的六件骏马浮雕石像,刻于公元637年。六马为唐太宗征战所骑。内“拳毛驹”、“飒露紫”两件1914年被盗往美国,“什伐赤”、“青骓”、“特勒骠”、“白蹄乌”四件今存国内。
- 冯六郎[féng liù láng]
即冯夷。
- 铜头六臂[tóng tóu liù bì]
神道的形状。
- 第六感[dì liù gǎn]
见“第六感觉”。
- 十六字令[shí liù zì lìng]
词牌名。又名《归字谣》﹑《苍梧谣》。因全词为十六字,故名。单调,三平韵。
- 二十六史[èr shí liù shǐ]
“二十五史”加《清史稿》的合称。
- 一六兀剌[yī liù wù là]
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或听不懂。
- 丈六仙[zhàng liù xiān]
指佛。
- 三笔六诗[sān bǐ liù shī]
谓刘孝仪长于文,刘孝威工于诗。
- 四六骈俪[sì liù pián lì]
指四六文。
- 十六烷值[shí liù wán zhí]
表示柴油发火性能的指标。将试样柴油与由十六烷(其十六烷值规定为100)和α-甲基萘(其十六烷值规定为0)配制的标准燃料进行对比试验,当试样柴油与某一配制标准燃料发火性能数据一致时,该标准燃料中十六烷的体积百分率,即为试样柴油的十六烷值。
- 三十六峯[sān shí liù fēng]
1.在 河南省 登封县 少室山,上有三十六峰。 唐 李白《赠嵩山焦炼师》诗序:“余访道 少室,尽登三十六峯。”唐 高适《别杨山人》诗:“不到 嵩阳 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一二故人不復见,三十六峯犹眼前。”
- 百六公[bǎi liù gōng]
南朝梁张绾之诨号。
- 三十六鳞[sān shí liù lín]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鳞介篇》:“鲤,脊中鳞一道,每鳞有小黑点,大小皆三十六鳞。”因以“三十六鳞”为鲤鱼的别称。
- 东京六姓[dōng jīng liù xìng]
指东汉六个皇后的族党。东京,代指东汉。
- 八六子[bā liù zǐ]
词牌名。双调平韵﹐起八十八字至九十三字﹐共六体。唐杜牧有《八六子》词。宋秦观《八六子》词有“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之句﹐故又名《感黄鹂》。《词谱》以为宋词中当以晁补之《八六子.喜秋晴》为正体。
- 前六识[qián liù shí]
见“六识”。
- 四六体[sì liù tǐ]
骈文的一体。详“四六”。
- 四六文[sì liù wén]
文体名。骈文的一体。形成于南朝,盛行于唐宋。全篇多以四字六字相间为句,世称骈四俪六。遣词华丽,多用典故,讲求句式对仗工整。
- 干校六记[gàn xiào liù jì]
散文集。杨绛作。1981年出版。收《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六篇。从衣食住行、同志之谊、夫妻之情等琐事中反映知识分子于“文化大革命”中在干校的劳动生活。文笔淡雅细腻,语言诙谐幽默,具有“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格调。
- 七符六诏[qī fú liù zhào]
谓多次发布命令。符,兵符。诏,诏书。
- 三十六界[sān shí liù jiè]
见“三十六天”。
- 十六进制[shí liù jìn zhì]
进位采用“逢16进1”的计数方法。计数基数是16。在十六进制的数中,各位上可能出现的数字有16个,即为0、1、2、3、4、5、6、7、8、9、a、b、c、d、e、f。其中a、b、c、d、e、f分别表示十进制数的10、11、12、13、14、15。
- 十六楼[shí liù lóu]
明初南京十四处官伎住的楼与南市﹑北市两楼的合称。
- 三书六礼[sān shū liù lǐ]
旧时婚礼,男家须具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礼仪,谓之“六礼”。在纳采﹑纳征﹑亲迎时,男家还要备置礼物,以书面致送女家,谓之“三书”。
- 破六韩[pò liù hán]
见“破落汗”。
- 普六茹[pǔ liù rú]
1.亦作“普陋茹”。 2.鲜卑诸姓之一。北魏孝文帝改茹氏。隋文帝之父杨忠曾因功被赐姓普六茹。见《魏书.官氏志》﹑《隋书.高祖纪上》。
- 三十六策[sān shí liù cè]
犹言三十六计。
六[liù]字在结尾的词语
- 用六[yòng liù]
《易》《坤》卦特有之爻题,谓六爻皆六。
- 滕六[téng liù]
1.传说中雪神名。 2.用以指雪。
- 逗五逗六[dòu wǔ dòu liù]
方言。形容毛毛躁躁,无目的地瞎忙。
- 恨五駡六[hèn wǔ mà liù]
泛指掷色子时咒骂坏点数的叫喊声。《红楼梦》第七五回:“只听里面称三赞四,耍笑之音虽多,又兼有恨五駡六,忿怨之声亦不少。”
- 象六[xiàng liù]
骰子的别称。
- 黄六[huáng liù]
方言。泛指欺骗﹑行诈的人。
- 九六[jiǔ liù]
1.《易.干》“初九”唐孔颖达疏:“七为少阳,八为少阴,质而不变,为爻之本体;九为老阳,六为老阴,文而从变,故为爻之别名。”因以“九六”泛指阴阳及柔刚等属性。 2.借指盛衰。 3.“阳九百六”之略语。古代道家称天厄为“阳九”,地厄为“百六”。因以“九六”指灾难或厄运。
- 丈六[zhàng liù]
一丈六尺。指佛的化身的长度。后亦借指佛身。
- 百六[bǎi liù]
1.古代以为厄运。 2.寒食日的别称。
- 阴六[yīn liù]
1.指十二律中的六吕。 2.道教谓三千三百年为小阳九﹐小百六﹔九千九百年为大阳九﹐大百六。阳九﹐奇数﹐为阳数之穷﹔百六﹐偶数﹐为阴数之穷。故百六亦称阴六。天厄谓之阳九﹐地亏谓之百六﹐即阴六。 3.厄运或灾害。
- 连六[lián liù]
见“连六鳌”。
- 马百六[mǎ bǎi liù]
见“马伯六”。
- 二六[èr liù]
1.即十二。 2.京剧西皮调名。详“二六板”。
- 四六[sì liù]
文体名。骈文的一体。因以四字六字为对偶,故名。骈文以四六对偶者,形成于南朝,盛行于唐宋。唐以来,格式完全定型,遂称“四六”,也称四六文或四六体。
- 匹力扑六[pǐ lì pū liù]
形容连续的声音。
- 双六[shuāng liù]
1.即双陆。古代一种博戏。 2.指进行双陆之戏。
- 呼红叫六[hū hóng jiào liù]
见“呼幺喝六”。
- 马八六[mǎ bā liù]
见“马伯六”。
- 三六[sān liù]
指十八。
- 上六[shàng liù]
《易》卦在第六位的阴爻叫上六。
六[liù]字的成语
- 六通四辟[liù tōng sì pì]
指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时。
- 四清六活[sì qīng liù huó]
形容机灵干练。
- 恨五骂六[hèn wǔ mà liù]
投骰子时的叫骂声。
- 吆五喝六[yāo wǔ hè liù]
掷骰子时的喊声(五、六是骰子的点子),泛指赌博时的喧哗声。
- 六尺之孤[liù chǐ zhī gū]
六尺:古代尺短,“六尺”形容个子未长高;孤:死去父亲的小孩。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 骈四俪六[pián sì lì liù]
骈:并列,对偶;俪:成双,成对。指多用四字、六字句对偶排比的骈体文。
- 五虚六耗[wǔ xū liù hào]
比喻弄虚作假。
- 三宫六院[sān gōng liù yuàn]
泛指帝王的妃嫔。泛指帝王的后宫或后妃
- 三茶六礼[sān chá liù lǐ]
犹言明媒正娶。旧指正式婚姻。
- 五音六律[wǔ yīn liù lǜ]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
- 五积六受[wǔ jī liù shòu]
形容不便活动,只能呆板地坐着。
- 五雀六燕[wǔ què liù yàn]
比喻双方轻重相差不多。
- 六合同风[liù hé tóng fēng]
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泛指天下。古指天下各处的风俗教化完全一样。
- 三姑六婆[sān gū liù pó]
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
- 六亲不认[liù qīn bù rèn]
形容不重天伦,不通人情,对亲属都不顾。有时也指对谁都不讲情面。
- 五冬六夏[wǔ dōng liù xià]
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 冬夏不分,比喻不论季节五冬六夏,他都去烧炭
- 三推六问[sān tuī liù wèn]
推:推究;问:审问。旧时指反复审训。
- 七情六欲[qī qíng liù yù]
泛指人的喜、怒、哀、乐和嗜欲等。
- 五心六意[wǔ xīn liù yì]
形容心思不定。
- 三真六草[sān zhēn liù cǎo]
真:正楷;草:草体。泛指各种书体。
- 四不拗六[sì bù niù liù]
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的意见。
- 三媒六证[sān méi liù zhèng]
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还必须有媒人介绍。表示郑重其事。
- 三头六臂[sān tóu liù bì]
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 佛经上说佛的法相有三个头六只臂,用来比喻了不起的本领 我李闯王并没有三头六臂。—— 姚雪垠《李自成》
- 六月飞霜[liù yuè fēi shuāng]
旧时比喻有冤狱。
- 百六阳九[bǎi liù yáng jiǔ]
泛指灾难之年或厄运。
- 五角六张[wǔ jiǎo liù zhāng]
角、张:星宿名。形容七颠八倒。也比喻事情不顺利。
- 六出冰花[liù chū bīng huā]
出:花分瓣;六出:六个花瓣。指雪花。 指雪花。雪的结晶一般为六角形,所以说“六出”
- 六街三市[liù jiē sān shì]
六街:唐代长安城中的六条大街;市:古代称早晨、中午、傍晚为三时之市。泛指大街小巷。
- 挑幺挑六[tiāo yāo tiāo liù]
幺、六:骰子的点了。挑剔,找差错。
- 六朝脂粉[liù cháo zhī fěn]
六朝:建都于建康(南京)的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脂粉:胭脂。形容繁华绮丽。形容六朝时金陵靡丽繁华景象。
- 六亲同运[liù qīn tóng yùn]
亲族、亲戚都有共同的命运。指亲族和亲戚们的遭遇相同。
- 五石六鹢[wǔ shí liù yì]
后用以比喻记述准确或为学缜密有序。
- 六经三史[liù jīng sān shǐ]
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泛指古代典籍。
- 五脊六兽[wǔ jǐ liù shòu]
用于宏伟的宫殿屋顶建筑。也形容心烦意乱,忐忑不安。
- 三班六房[sān bān liù fáng]
三班:指皂、壮、快班,均为差役;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房,均为书办胥吏。明、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
- 三亲六眷[sān qīn liù juàn]
三亲:父母、兄弟、夫妇;眷:家属、亲戚。泛指众亲戚。泛指众亲戚。亦作“三亲四眷”
- 六亲不和[liù qīn bù hé]
指和亲族、亲戚之间的关系不好。
- 三六九等[sān liù jiǔ děng]
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 六韬三略[liù tāo sān lüè]
《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后泛指兵书、兵法。
- 五抢六夺[wǔ qiǎng liù duó]
指竞相抢夺。
- 六尺之讬[liù chǐ zhī tuō]
指受嘱托抚育遗孤。
- 六亲无靠[liù qīn wú kào]
六亲:父、母、兄、弟、妻、子。形容很孤独,没有亲属可依靠。 没有亲人或亲眷投靠老人年岁已大,无儿无女,六亲无靠
- 六出纷飞[liù chū fēn fēi]
六出:雪花六角,因别称“六出”。大雪纷纷。
- 六马仰秣[liù mǎ yǎng mò]
六马:古代天子驾车用六匹马;仰秣:马被琴声吸引,仰头欣赏。形容乐声美妙,连马都抬起头倾听,不吃饲料。
- 三十六雨[sān shí liù yǔ]
指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 五合六聚[wǔ hé liù jù]
比喻屡次聚合到一起。
- 六合之内[liù hé zhī nèi]
六合:天地及东南西北。指天下。
- 六根清净[liù gēn qīng jìng]
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 眼观六路[yǎn guān liù lù]
眼睛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全面了解。
- 三头六证[sān tóu liù zhèng]
指众多的人证。
- 六畜兴旺[liù chù xīng wàng]
六畜:牛、马、羊、猪、鸡、狗。指各种牲畜、家禽繁衍兴旺。
- 呼幺喝六[hū yāo hè liù]
幺、六:骰子的点了。掷骰子时的喊声。泛指赌博。也形容吆喝。
- 三对六面[sān duì liù miàn]
人 指会同当事双方及中间人或见证人。
- 身怀六甲[shēn huái liù jiǎ]
六甲:传说为上帝造物的日子。指妇女怀孕。 六甲:传说为天帝造物的日子。《隋书.经籍志三》载有《六甲贯胎书》一卷。谓妇女身怀胎儿偏偏媳妇身怀六甲,好容易逃至海外,生下红蕖孙女,就在此处敷衍度日。——《镜花缘》
- 六脉调和[liù mài tiáo hé]
六脉:凡人左右手各有寸、关、尺三脉,合称六脉。指人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 阳九百六[yáng jiǔ bǎi liù]
阳九:古代术数家的说法,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元,初入元一百零六岁,外有灾岁九,称为“阳九”。指灾难之年或厄运。
- 六道轮回[liù dào lún huí]
佛教语,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指众生轮回的六大去处,即在这六道中轮回生死。
- 五藏六府[wǔ zàng liù fǔ]
指体内全部器官。五藏:心、肺、脾、肝、肾。六府: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亦作“五脏六腑”。
- 六合时邕[liù hé shí yōng]
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泛指天下;邕:和睦。指天下和睦。
- 五颜六色[wǔ yán liù sè]
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伸为各色各样。 泛指各种颜色
- 六神无主[liù shén wú zhǔ]
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形容惊恐万分而毫无主张 吓得知县已是六神无主。——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 三头六面[sān tóu liù miàn]
指当着众人或有关各方之面。
- 五脏六腑[wǔ zàng liù fǔ]
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 六出奇计[liù chū qí jì]
原指陈平所出的六条妙计。后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 六朝金粉[liù cháo jīn fěn]
六朝:南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金粉:旧时妇女妆饰用的铅粉,常用以形容繁华绮丽。亦形容六朝的靡丽繁华景象。
- 六经注我[liù jīng zhù wǒ]
注:解释;我:自己的观点。牵强地用各种经典著作中的论断来解释和证明自己的观点,为自己的议论服务。
- 挑么挑六[tiāo yāo tiāo liù]
挑剔,找差错。
- 五黄六月[wǔ huáng liù yuè]
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指天气炎热时,即农历五、六月
- 三十六行[sān shí liù háng]
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
- 三茶六饭[sān chá liù fàn]
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
六[lù]字在中间的词语
六[lù]字在开头的词语
- 六安茶[lù ān chá]
茶名。产自安徽省霍山县的大蜀山。霍山旧属六安﹐故名。相传能消垢腻﹐去滞积。旧为贡品。解放后其种植﹑焙制工艺均有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