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
冻相关字典
冻[dòng]字在开头的词语
- 冻土[dòng tǔ]
1.冻结的土壤。 2.今按冻结的持续时间分为暂时性冻土﹑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
- 冻冻[dòng dòng]
象声词。
- 冻裂[dòng liè]
因寒冻而开裂。 在重霜季节,由于树干的不平衡收缩使树干裂开
- 冻青[dòng qīng]
树木名。即冬青。
- 冻噤[dòng jìn]
因冻极而不能开口做声。
- 冻疮[dòng chuāng]
局部皮肤因受低温损害而成的疮。 又名冻风。冷风严寒伤及皮肉,气血凝滞而成。多发于手足、耳廓等处
- 冻结[dòng jié]
①液体遇冷凝结;使物体受冻凝结。②比喻阻止流动或变动(指人员、资金等):冻结存款。③比喻暂不执行或发展:协议冻结ㄧ冻结双方关系。
- 冻岚[dòng lán]
指山林中寒凉的雾气。
- 冻喂[dòng wèi]
冻馁。
- 冻皴[dòng cūn]
受冻皴裂。
- 冻石[dòng shí]
一种可作印章和工艺品的石料。俗称蜡石。其质地细密滑润,透明如冻,故称。
- 冻人[dòng rén]
受冻之民。
- 冻蛰[dòng zhé]
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 冻梨[dòng lí]
形容老人面色。
- 冻寒[dòng hán]
挨冻受寒。
- 冻伤[dòng shāng]
机体的组织由于低温而引起的损伤。轻的皮肤红肿,灼痛或发痒,重的皮肤 起水泡,最重的引起皮肤、肌肉甚至骨骼坏死。 有机体组织因低温而引起的损伤
- 冻研[dòng yán]
冻砚。
- 冻钦钦[dòng qīn qīn]
形容冷得发抖。
- 冻饿[dòng è]
受冻挨饿。
- 冻酒[dòng jiǔ]
寒凉的酒。
- 冻雀唐昭[dòng què táng zhāo]
指唐昭宗受朱温胁迫,由长安迁都洛阳事。《资治通鉴.唐昭宗天佑元年》:“﹝春正月﹞甲子,车驾至华州,民夹道呼万岁,上泣谓曰:‘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馆于兴德宫,谓侍臣曰:‘鄙语云:”纥干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乐处。“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因泣下沾襟,左右莫能仰视。”后因以“冻雀唐昭”为典,指处于穷途末路境地的帝王。
- 冻笔[dòng bǐ]
因寒冷而冻结的毛笔。
- 冻闭[dòng bì]
犹言冰封。
- 冻刺刺[dòng cì cì]
严寒刺骨貌。
- 冻雨[dòng yǔ]
一种特殊的降水现象,这种雨从天空落下时是0℃以下的过冷却水滴,一落地就结为固态的冰。 以液态降落的雨,系与地面或暴露物体碰撞时冻结所致
- 冻餧[dòng wèi]
冻馁。
- 冻冰[dòng bīng]
1.凝结成冰。 2.犹寒冰。 水受冷凝结成冰
- 冻芋[dòng yù]
指芋艿。因成熟较晩,常于冬天食用,故称。
- 冻樾[dòng yuè]
清凉的树荫。
- 冻轮[dòng lún]
冰轮。比喻又圆又明的月亮。
- 冻冽[dòng liè]
犹言寒冽。谓冰冷;极冷。
- 冻凝[dòng níng]
1.因遇冷而凝结。 2.引申为凝聚。
- 冻雷[dòng léi]
指春天的雷。因天气未暖,还没解冻,故称。
- 冻雀[dòng què]
寒天受冻的鸟雀。
- 冻醴[dòng lǐ]
冷酒。
- 冻云[dòng yún]
严冬的阴云。
- 冻死[dòng sǐ]
因寒冷而使生物死亡。因寒冷而使生物死亡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毛泽东《七律.冬云》
- 冻硬[dòng yìng]
因冷冻的作用而使变硬、受损害、被杀死或受其他影响。如:一夜的霜冻使地面冻硬了。 因冷冻的作用而使变硬、受损害、被杀死或受其他影响一夜的霜冻使地面冻硬了
- 冻肉[dòng ròu]
冷冻的肉食。 冷冻的肉食
- 冻害[dòng hài]
农业上指由于气温下降使植物体的组织受到破坏。 由于气温的突然下降或低温持续多日,植物体的组织受到破坏
- 冻笋[dòng sǔn]
冬末早春出生的竹笋。
- 冻干[dòng gān]
在高真空下以冻结状态干燥,为此水或其他冻干溶剂快速升华,剩下多孔固体。
- 冻草[dòng cǎo]
1.使草受冻。 2.指经冬未死的草。
- 冻土地貌[dòng tǔ dì mào]
又称“冰缘地貌”。由多年冻土层中的冻融作用形成的地貌。如具有特殊图案的多边形土、石海、冰丘等。分布于不被冰川覆盖的气候严寒地区,中国青藏高原和东北等地有冻土地貌分布。
- 冻瘃[dòng zhú]
〈方〉冻疮。
- 冻碌碌[dòng lù lù]
冻得发抖的样子。
- 冻砚[dòng yàn]
结冰的砚台。
- 冻馁[dòng něi]
〈书〉寒冷饥饿;受冻挨饿。 过分的寒冷与饥饿今诸生…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明. 宋廉《送东阳马生序》
- 冻毫[dòng háo]
冻笔。
- 冻荄[dòng gāi]
经冬的草根。
冻[dòng]字在结尾的词语
- 痠冻[suān dòng]
指四肢受寒而麻木。
- 云冻[yún dòng]
谓天气寒冷时阴云凝聚。
- 贫冻[pín dòng]
1.贫寒冻馁之人。 2.贫寒冻馁。
- 冱冻[hù dòng]
谓天寒地冻。
- 鱼冻[yú dòng]
1.食品。鱼烹煮后的汤汁凝结成的半固体。 2.石名。可制砚。
- 软冻冻[ruǎn dòng dòng]
形容松软而有弹性。
- 化冻[huà dòng]
冰冻的江河、土地等融化。 冰河融化,大地解冻
- 封冻[fēng dòng]
①(江、河等)水面结冰。②土地上冻。
- 速冻[sù dòng]
用快速降低温度以保持食品新鲜特征和品质的方法。一般食品快速冷冻并保持在-18℃以下时,其组织内水分冻结成冰的晶粒较小,因而对食品组织的破坏程度较小,能起更好的保鲜作用。 迅速冷冻使食物形成极小的冰晶,不严重损伤细胞组织,从而保存了食物的原汁与香味,且能保存较长时间
- 放冻[fàng dòng]
古代冬日河水涸冻,停止河运,放舟卒还营,叫放冻。
- 深度冷冻[shēn dù lěng dòng]
又称“深度制冷”、“低温制冷”。制取-100°c以下低温的制冷技术。可用来液化气体和分离气体混合物。
- 青田冻[qīng tián dòng]
青田石中的上品。晶莹透明如冻冰﹐故称。
- 颗冻[kē dòng]
见“颗涷”。
- 含冻[hán dòng]
犹凝冰,结冰。
- 连底冻[lián dǐ dòng]
1.严寒致使河塘水缸等彻底冻结。形容极为寒冷。 2.形容为人严肃冷峻。
- 霜冻[shuāng dòng]
在冷暖过渡季节,气温下降到0°c以下时,植物受冻致害的现象。出现霜冻时不一定伴有白霜,称为“暗霜”或“黑霜”。多发生在晴冷无风的夜间。一般洼地、盆地的霜冻比平地严重,故有“雪打高山霜打洼”的谚语。常用熏烟、灌水、覆盖等方法减轻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
- 呵冻[hē dòng]
谓嘘气使砚中凝结的墨汁融解。
- 凄冻[qī dòng]
寒冷。
- 披冻[pī dòng]
解冻。
- 鱼脑冻[yú nǎo dòng]
石名。质地优良,可制砚。
- 阴冻[yīn dòng]
背阳处的冻冰。《管子.巨乘马》﹕“日至六十日而阳冻释﹐七十日而阴冻释。阴冻释而秇稷。”郭沫若等集校引张佩纶曰﹕“《说文》﹕‘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一说为地下的冻冰。见《管子集校》引刘绩注。
- 凝冻[níng dòng]
1.冰冻,冻结。 2.比喻凝固,少变化。 因冰冻而凝固
- 残冻[cán dòng]
指未化尽的冰雪。
- 冰冻[bīng dòng]
1.冰。 2.结冰;使之冷冻。 3.寒冷。 由于冷却而冻结成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开冻[kāi dòng]
冰冻的江河、土地融化。
- 泮冻[pàn dòng]
解冻。
冻[dòng]字的成语
- 冻浦鱼惊[dòng pǔ yú jīng]
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后为孝亲之典。
- 天寒地冻[tiān hán dì dòng]
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天上寒冷,大地封冻。形容气候严寒天寒地冻不怕冷,荒原一片篝火红
- 担饥受冻[dān jī shòu dòng]
担:经受。经受饥饿与寒冷。
- 滴水成冻[dī shuǐ chéng dòng]
滴:液体一点点落下;冻:凝结成冰。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 挨饿受冻[ái è shòu dòng]
遭受饥饿与寒冷侵袭。指无衣无食的穷困境况。同“挨冻受饿”。
- 冷窗冻壁[lěng chuāng dòng bì]
形容贫寒。
- 篝灯呵冻[gōu dēng hē dòng]
置灯于笼中,并以口气嘘物取暖。比喻写作之勤奋。
- 冰解冻释[bīng jiě dòng shì]
如同冰冻融化一般。比喻困难或障碍消除。
- 冰消冻释[bīng xiāo dòng shì]
比喻困难或障碍像冰融化那样消释。
- 挨冻受饿[ái dòng shòu è]
指无衣无食的穷困境况。
冻[dòng]字在中间的词语
- 不冻港[bù dòng gǎng]
较冷地区的常年不结冰的海港。 常年不冰冻的海港
- 解冻水[jiě dòng shuǐ]
指正月之水。
- 冷冻厂[lěng dòng chǎng]
备制、贮藏和销售冷冻食品的工厂。 备制、贮藏和销售冷冻食品的工厂
- 石冻春[shí dòng chūn]
美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