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地相关字典
地[dì]字在结尾的词语
- 霍地[huò dì]
副词,表示动作突然发生:霍地闪开 ㄧ霍地立起身来。
- 子地[zǐ dì]
北方。
- 大洋盆地[dà yáng pén dì]
简称“洋盆”。面积辽阔,四周较浅而中部较深的大洋底。深度2500大洋盆地6000米。为大洋的主体。其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78%。
- 四脯着地[sì fǔ zháo dì]
见“四铺子着地”。
- 治地[zhì dì]
谓管理土地的赋税。
- 灵地[líng dì]
美好的精神境界。
- 十地[shí dì]
梵语Da?abhūmi的意译。或译为“十住”。佛家谓菩萨修行所经历的十个境界。大乘菩萨十地为: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另有三乘共十地,四乘十地,真言十地等,名目各有不同。
- 乏地[fá dì]
贫瘠的土地。
- 恁地[nèn dì]
也作“恁的”。①这样:既然恁地,依着你说,明日绝早上山。②怎么:外间恁地如此吵闹|却恁地教甚么人在间壁吱吱的哭,搅俺兄弟们吃酒?
- 阵地[zhèn dì]
①为实施战斗,兵力和武器所占领的地域。是部队实施战斗,发扬火力,运用战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重要依托。
②一定的场所:文化阵地|教育阵地。
- 一矢地[yī shǐ dì]
一箭道。
- 避地[bì dì]
1.亦作“避墬”。 2.谓迁地以避灾祸。 3.犹言避世隐居。
- 札地[zhá dì]
落实,解决。
- 悄地[qiāo dì]
暗地里。
- 讼地[sòng dì]
为争地而诉讼。
- 春白地[chūn bái dì]
到春天还没有翻耕播种的土地。
- 丑地[chǒu dì]
指东北偏北方位。
- 丹青地[dān qīng dì]
指朝廷庙堂。
- 片子地[piān zi dì]
方言。谓小块荒地。
- 导弹基地[dǎo dàn jī dì]
担负核反击作战、战备建设、战备训练等任务或用来进行导弹实验的基地。
- 穑地[sè dì]
农田。
- 穴地[xué dì]
1.地陷。 2.挖地道。
- 银地[yín dì]
佛教谓菩萨所居以琉璃铺地﹐故称。常借指佛寺。
- 见天见地[jiàn tiān jiàn dì]
方言。每天。
- 卷地[juǎn dì]
从地面席卷而过。形容势头迅猛。
- 军事基地[jūn shì jī dì]
为军事上的进攻或防守而驻扎军队并储备军火和军事物资的地区。
- 巽地[xùn dì]
东南方位。
- 养廉地[yǎng lián dì]
清制,对官吏除发常俸外,另给恩俸名曰“养廉”;或划给土地,以供收租,名曰“养廉地”。
- 茔地[yíng dì]
墓地。 墓地;坟地
- 境地[jìng dì]
①生活上或工作上遇到的情况:处于孤立的境地。②境界②。
- 菜地[cài dì]
1.种蔬菜的园圃。2.即采地。古卿大夫因官受封的采邑。菜,通“采”。 种蔬菜的园圃
- 分地[fèn dì]
1.亦作“分墬”。 2.分封土地。 3.分割土地。 4.遍地;随地。 5.谓区分土质所宜,种植五谷。 6.分防之地。 7.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中,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 场地[chǎng dì]
适应某种需要的空地。如体育﹑施工﹑堆物的地方。 供活动、施工、试验等使用的地方野餐的场地在城市中扫雪机存放场地
- 赂地[lù dì]
赠送的土地。
- 荒地[huāng dì]
没有开垦或没有耕种的土地。
- 开阔地[kāi kuò dì]
军事上指没有树林、山丘等遮挡的大片平地。
- 请地[qǐng dì]
要求割地。
- 踠地[wǎn dì]
屈曲斜垂着地貌。
- 素地[sù dì]
1.洁白的质地。 2.没有建筑物的土地。引申为基础。
- 水地[shuǐ dì]
1.以水平之法量地高下。 2.泛指地理形势。 3.特指水域。 4.犹水田。
- 讬地[tuō dì]
依托大地。
- 墚地[liáng dì]
山梁上的田地。 山梁上的田地
- 整地[zhěng dì]
播种前一系列土壤耕作措施的总称。包括耕地﹑耙耱或开沟﹑做畦等。 耕翻平整土地,为播种做准备
- 危地[wēi dì]
危险的地方。
- 曳地[yè dì]
1.拖地。 2.倒卧在地。
- 杙地[yì dì]
钉木桩于地。
- 暵地[hàn dì]
翻晒土壤。
- 涝洼地[lào wā dì]
低洼易淹的田地。
- 劈地[pī dì]
迅疾貌。
- 委地[wěi dì]
①散落或委弃于地:花钿委地无人收。②拖垂于地:坐在镜前梳头,发长委地。③比喻没落:文武之道,至于春秋之世委地矣。
- 政地[zhèng dì]
处理政事的地方。指朝廷。
- 争地[zhēng dì]
1.争夺土地。 2.指战争双方必然争夺的险要之地。
- 吆天喝地[yāo tiān hē dì]
1.亦作“天喝地”。 2.大声喊叫。
- 竹天竹地[zhú tiān zhú dì]
方言。犹言作天作地。形容无理取闹。
- 旱地[hàn dì]
旱田。
- 科地[kē dì]
旧时艺人应邀于喜庆筵宴间演出。 供演出的场地、场子
- 冢地[zhǒng dì]
墓地。
- 宝地[bǎo dì]
①指地势优越或物资丰富的地方。②敬辞,称对方所在的地方:借贵方一块宝地暂住几天。
- 香火地[xiāng huǒ dì]
同“香火田”。
- 贱地[jiàn dì]
对自己住地的谦称。
- 失地[shī dì]
1.丧失国土。 2.沦陷的土地。 3.谓处非其地。
- 扫地[sǎo dì]
1.打扫地面。 2.比喻除尽;丢光。 3.比喻全部,尽数。
- 福地[fú dì]
①道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福地洞天。②指幸福的地方:身在福地不知福。
- 缩地[suō dì]
传说中化远为近的神仙之术。晋葛洪《神仙传.壶公》:“费长房有神术,能缩地脉,千里存在,目前宛然,放之复舒如旧也。”后因谓两地相距遥远不能迅速会晤为缩地无术。
- 离垢地[lí gòu dì]
佛教语。指解脱烦恼之佛国境地。
- 某地[mǒu dì]
亦称“某处”,一个不确定或没指名的地方。如:到法国某地去。
- 名地[míng dì]
1.名胜之地。 2.名声与地位。
- 约地[yuē dì]
乡村。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教养·讲读上谕》:“今之约地乡耆,市井庸鄙以充也。”
- 圈地[quān dì]
1.指清初满族统治阶级圈占指定的民地。系掠夺土地的一种方式。 2.指圈占的土地。
- 宿地[sù dì]
住宿的地方。
- 沙地[shā dì]
1.海滨河岸由泥沙淤积成的滩地。 2.含沙多的土地。
- 学地[xué dì]
犹学田。办学用的土地。
- 原地[yuán dì]
原来的地点;起始点。 处于原来的位置或地位原地未动
- 涝地[lào dì]
地势低下易被水淹的土地。 地势低下易被水淹的田地。也叫“涝洼地”
- 叠地[dié dì]
亦作“迭地”。 把甲地的土层挖来堆积到乙地,使乙地土层加厚,叫做“叠地”。《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莒南县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的经验》:“社员迭地的时候,教员就教‘迭地’两个字。”
- 私地[sī dì]
1.私人的土地或地区。 2.秘密处所。 3.暗中;背地里。
- 闲地[xián dì]
1.亦作“闲地”。空闲的土地。
- 实地[shí dì]
1.指平地,地面。 2.实实在在。 3.犹实际。 4.事物发生或产生的地方;在现场(做某事)。
- 灶地[zào dì]
盐民聚居设灶煮盐的地方。
- 轮歇地[lún xiē dì]
即休闲地。在一定时期内不种作物,但仍进行管理,借以休养地力的耕地。
- 突地[tū dì]
以头触地。
- 赡庙地[shàn miào dì]
租给农民耕种,收取田租以供寺庙香火费用的田地。
- 险地[xiǎn dì]
1.险要的地方。2.危险的境地。
- 干凈地[gàn jìng dì]
干净地;宁静的地方。
- 近地[jìn dì]
1.近畿之地;内地。
- 胞衣地[bāo yī dì]
埋胞衣的地方。犹言出生地。
- 根地[gēn dì]
犹根据地。
- 制地[zhì dì]
控制土地。
- 空地[kòng dì]
①没有被利用的土地:门前有一块空地可以种菜。②(空地儿)空着的地方;空隙:屋角还有点空地,正好放一个小柜。
- 泪天倒地[lèi tiān dǎo dì]
谓悲痛至极。
- 膝地[xī dì]
两膝着地。
- 火地[huǒ dì]
犹火田。
- 配地[pèi dì]
1.亦作“配墬”。古代祭地,以后妃袝祭。 2.谓功德与地一样博大深厚。
- 面地[miàn dì]
脸面俯伏至地。表示钦佩之诚。
- 台地[tái dì]
周围为陡坡,顶面广阔平坦的高地。如中国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台地。
- 平地[píng dì]
1.平坦的地面。 2.平整地面。 3.犹言突然;平白无故。 4.平稳地;稳当地。 高度上无显著变化的陆地
- 卜地[bǔ dì]
1.选择居地。 2.特指选择葬地。
- 所在地[suǒ zài dì]
人或事物所处的地方。
- 养地[yǎng dì]
供给生活资料的封地。指汤沐邑。 采取施肥、轮作等方法提高土地肥力
- 新天地[xīn tiān dì]
新的领域;新的境界。 一个新的或未充分开拓而有广泛开拓或发展活动余地的领域
- 蹍地[niǎn dì]
1.亦作“{?}地”。 2.履地,行走于地。
- 客地[kè dì]
他乡;外地。
- 坠地[zhuì dì]
1.物体落地。 2.衰落;丧失。 3.指婴儿刚生下来。
- 份地[fèn dì]
封建社会里,农民从封建主那里领到的耕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主,农民使用份地时必须在封建主土地上做无偿劳役或缴纳实物或货币地租,担负各种赋税和徭役。
- 二荒地[èr huāng dì]
指种过而又荒了的地。
- 一子地[yī zǐ dì]
菩萨阶位之一。
- 高地[gāo dì]
地势高的地方,军事上特指地势较高能够俯视、控制四周的地方:无名高地。
- 冷地[lěng dì]
1.寒冷的土地。 2.冷僻处所。
- 支地[zhī dì]
丈量土地。
- 三摩地[sān mó dì]
三昧。
- 迁地[qiān dì]
犹言迁移到别处。
- 水漫地[shuǐ màn dì]
指利用泥水淤塞造成的平原。
- 辰地[chén dì]
指东南偏东的地方。
- 蹠地[zhí dì]
1.以足踏地。
- 生地[shēng dì]
1.谓可以保全生命之地;安全之地。 2.新地。 3.天资;资质。 4.未开垦之地。 5.中药名。生地黄的简称。未经蒸制的地黄的根,有退热﹑止血等作用。
- 隐地[yǐn dì]
1.隐瞒的土地。 2.浓荫蔽日之地。
- 凶地[xiōng dì]
不吉之地。
- 绿地[lǜ dì]
城市中绿化植被的空地。 城市中绿化植被的空地
- 抢地[qiāng dì]
触地;撞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 完地[wán dì]
平整土地。
- 提地[tí dì]
古代妇女装饰用的套网的假发髻。
- 低地[dī dì]
比相邻地区低的地面。 比相邻地区低的地面
- 席地[xí dì]
原指席子铺在地上供坐卧。后泛指在地上坐卧:席地依墙而坐。
- 集散地[jí sàn dì]
本地区货物集中外运和外地货物由此分散到区内各地的地方。
- 抽地[chōu dì]
地主收回原来租给农民的土地。
- 租借地[zū jiè dì]
一国以租借名义在他国暂时取得使用﹑管理权的地区。租借地的所有权仍属于出租国﹐租借期满交还。
- 处女地[chǔ nǚ dì]
未开垦的土地。
- 竈地[zào dì]
盐民聚居设灶煮盐的地方。《清会典·户部三·尚书侍郎职掌五》:“凡田地之别,有民田,有更名地,有屯田,有灶地。”原注:“长芦、山东、两淮、浙江、福建、广东 灶丁之地曰灶地。”
- 可耕地[kě gēng dì]
可以耕作的土地。包括现有耕地和可开垦的宜农荒地。但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需退耕还林、退耕还牧的土地不在内。 适于耕耘和种植作物的土地
- 天地[tiān dì]
1.天和地。指自然界或社会。 2.犹天下。 3.指天地神灵。 4.犹境界﹐境地。
- 头地[tóu dì]
指高出别人的地位。
- 强地[qiáng dì]
犹要地。
- 落地[luò dì]
1.指婴儿出生。 2.指物体的下端直达地面。 3.物体落到地上。 4.谓声音停止。
- 祭地[jì dì]
1.天子祭祀地神。 2.供祀神祭祖用的土地。 3.即祭田。
- 坟地[fén dì]
埋葬死人的地方;坟墓所在的地方。
- 众地[zhòng dì]
众人公有的土地。
- 磬地[qìng dì]
犹全国。磬,通“罄”。
- 任地[rèn dì]
1.犹任土。按照土地的不同情况征收赋税。 2.利用土地。 3.依据﹑凭借地势。
- 垡子地[fá zǐ dì]
方言。经翻耕的土地。
- 言地[yán dì]
言官的职位。
- 恶地[è dì]
贫瘠之地。
- 干浄地[gān jìng dì]
干净地;宁静的地方。
- 陆地[lù dì]
地球表面出露于海面以上的部分。按面积大小分别称为大陆和岛屿。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格棱兰岛。 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与海洋的水域形成对照航行到看不见陆地了
- 盐碱地[yán jiǎn dì]
含有较多盐分的土地。此种土地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土壤里盐分较高的土地,不适于植物生长
- 金地[jīn dì]
1.土地的美称。 2.佛教谓菩萨所居以黄金铺地﹐故称。 3.借指佛寺。
- 跳天唆地[tiào tiān suō dì]
见“跳天索地”。
- 翻地[fān dì]
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 特地[tè dì]
1.亦作“特的”。 2.突然,忽然。 3.亦作“特底”。特别,格外。 特意;特为他昨晚特地来看你,你不在家
- 引地[yǐn dì]
旧时指定给请引行盐的盐商的专卖区。又称引岸。
- 方地[fāng dì]
大地。古谓天圆地方﹐故称。
- 性地[xìng dì]
禀性;性情。
- 住地[zhù dì]
住宅所在地。 住宅所在地
- 盆地[pén dì]
四周高、中间低,形如盆状的地表形态。世界最大的盆地为刚果盆地,中国最大的盆地为塔里木盆地。
- 刷地[shuā dì]
1.亦作“刷的”。 2.犹言一下子。突然。
- 围地[wéi dì]
指出入通道狭窄,易被敌人围攻之地。
- 丕地[pī dì]
见“丕的”。
- 合扑地[hé pū dì]
合扑。
- 烧地[shāo dì]
1.被野火烧过的地面。 2.把地面烧热。
- 伏地[fú dì]
〈方〉本地出产或土法制造的:伏地小米儿ㄧ伏地面。
- 坐地[zuò dì]
1.坐在地上。 2.坐着;坐。 3.犹轻易;就地。
- 野地[yě dì]
犹郊野。
- 酹地[lèi dì]
谓以酒洒地而表示祭奠。
- 位地[wèi dì]
官位门第。
- 乐地[lè dì]
快乐的境地。
- 举地[jǔ dì]
犹略地。
- 绢地[juàn dì]
书画之绢底。
- 谷地[gǔ dì]
地面上向一定方向倾斜的低洼地。如山谷、河谷。 地面低洼并向某一方向倾斜的山谷、河谷等
- 一头地[yī tóu dì]
1.犹言一着,一步。 2.一旦。
- 旺地[wàng dì]
迷信认为可使人兴盛的地方。
- 踏地[tà dì]
1.亦作“蹋地”。亦作“蹹地”。 2.歌舞时以脚踩踏地面为节拍。 3.踩地,蹬脚。激愤时的动作。 4.席地而坐时两膝拱起,以足着地。
- 熟地[shú dì]
1.经过多年耕种的土地。 2.中药名。经过蒸晒的地黄。也称熟地黄。
- 便地[biàn dì]
形势便利之地。
- 香岩地[xiāng yán dì]
净土:佛界。
- 焰慧地[yàn huì dì]
佛教语。谓大乘菩萨十地修行中的第四地。在此阶次中,菩萨精进道业,断除思惑,慧性炽盛如焰。
- 雷地[léi dì]
雷声震地。
- 尺地[chǐ dì]
一尺之地,极言其小。
- 坡地[pō dì]
山坡上倾斜的田地。 山坡上倾斜的田地
- 转地[zhuǎn dì]
1.喻力量大,能扭转局势。 2.谓在世上推移。 3.转换地方。 4.指土地重耕。
- 香地[xiāng dì]
指佛地。
- 密地[mì dì]
1.机要之地。谓枢要职务。 2.人迹罕至之地,隐秘之地。 3.秘密地,暗地里。
- 贵地[guì dì]
1.显贵的地位。 2.称他人居住地的敬语。 3.堪舆家所指子孙将出贵人的葬地。
- 起地[qǐ dì]
1.距离地面;离开地面。 2.疏松土地。
- 涂地[tú dì]
1.谓涂抹﹑漫布于地。 2.惨死;遭受残害。 3.谓彻底败坏而不可收拾。
- 墓地[mù dì]
坟墓所占的土地。
- 无地[wú dì]
1.没有地方;没有土地。 2.没有大地。 3.犹言看不见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范围广袤。 4.犹言至极;不尽。形容无限喜爱﹑惶恐﹑惊喜﹑感愧等感情。
- 剗地[chǎn dì]
1.依旧,照样。宋 辛弃疾《新荷叶·再题傅岩叟悠然阁》词:“岁晚 渊明,也吟草盛苗稀。风流剗地,向尊前、采菊题诗。”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一片狂心,九曲柔肠,剗地闷如昨夜。”明 许三阶《节侠记·送别》:“愁听啼鸟频求侣,怜知己剗地分离。千里含情,一杯促膝。”
- 凾刃之地[hán rèn zhī dì]
比喻狭小的地方。
- 源地[yuán dì]
地球表面上发生具有该地区特点的,有均一的温度和湿度条件的大块气团的一个广大地区。 地球表面上发生具有该地区特点的,有均一的温度和湿度条件的大块气团的一个广大地区
- 澒地[hòng dì]
铺浇水银的墓穴。
- 园地[yuán dì]
①种植蔬菜、果木、花卉等植物的地方:农业园地|菜篮子工程园地。②按事物性质区分的范围:科技园地|艺术园地|黑板报园地。
- 辟地[pì dì]
1.开拓疆土。 2.开垦土地。
- 锚地[máo dì]
又称“锚泊地”、“泊地”。供船舶抛锚停泊,避风,海关、边防检查和检疫,水上过驳和船队编组作业等的水域。其面积因锚泊方式、锚泊船舶的数量和尺度、风浪和流速大小等因素而定。 船只抛锚停泊或适于停泊的地方
- 义地[yì dì]
旧时由私人或团体设置埋葬贫民的公共坟场。 旧时掩埋穷人的公共墓地
- 据地[jù dì]
1.以手按着地;席地而坐。 2.占据地盘。
- 斥地[chì dì]
开拓土地。
- 休闲地[xiū xián dì]
在一定时期内不种作物,但仍进行管理,借以休养地力的耕地。
- 军地[jūn dì]
军队和地方:~两用人才。
- 要地[yào dì]
1.要害之地。多指军事上的重要地方。 2.枢要地位;显要地位。
- 徇地[xùn dì]
掠取土地。
- 狩地[shòu dì]
古代天子﹑诸侯冬猎之地。
- 黜位削地[chù wèi xuē dì]
贬降爵位,削减封地。
- 蓦地[mò dì]
副词。表示出乎意料:蓦地刮起一阵大风。
- 岗地[gǎng dì]
坡度较平缓的丘陵地带上的旱田。
- 外地[wài dì]
1.指京城以外的地方。 2.犹外乡。 本地以外的地方他本人在外地工作
- 紧地[jǐn dì]
犹必然。
- 風波平地[fēng bō píng dì]
比喻突然发生了事故或变化。 明 许三阶《节侠记·开宗》:“因辐輳旧日姻盟,潜归去,风波平地,夫妇各飘零。”
- 北地[běi dì]
北部地方。
- 猛孤丁地[měng gū dīng dì]
1.亦作“猛孤仃的”。亦作“猛孤停的”。 2.突然。
- 一地[yī dì]
1.一处地方。 2.同一地方。 3.到处。 4.犹一味,总是。 5.犹满地。
- 跪土地[guì tǔ dì]
旧学校对学生体罚的一种。
- 谢天地[xiè tiān dì]
犹言谢天谢地。
- 信地[xìn dì]
军队驻扎和管辖的地区。
- 宅地[zhái dì]
包括房址在内的一块平地。 包括房址在内的一块平地
- 遗地[yí dì]
1.空馀的土地。 2.指言语或行动中留下的可回旋的地步。
- 瞎天盲地[xiā tiān máng dì]
方言。形容不辨方向,行动盲目。
- 极地[jí dì]
极圈以内的地区。 极圈以内的区域
- 等地[děng dì]
当地。亦作等的。偌大你不知我这北京有个 卢员外,等地财主。——《水浒传》
- 洼地[wā dì]
①地表局部低洼的地方。因排水不良,中部往往积水成湖泊、沼泽。②位于海平面以下的内陆盆地。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洼地之一。
- 叫天吖地[jiào tiān ā dì]
犹言呼天喊地。
- 湿地[shī dì]
富含土壤水分的土地(如沼泽、泥炭地)。 富含土壤水分的土地(如沼泽、泥炭地)
- 司地[sī dì]
掌管有关土地人民的事务。
- 圮地[pǐ dì]
指难于通行的地方。
- 发祥地[fā xiáng dì]
原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现用来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黄河流域物产丰富,山河壮丽,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
- 噉饭地[dàn fàn dì]
见“噉饭处”。
- 万年吉地[wàn nián jí dì]
墓地的委婉说法。
- 甲地[jiǎ dì]
1.上等的地位。 2.上等的田地。
- 无生地[wú shēng dì]
佛教语。谓涅盘的境界。
- 山坡地[shān pō dì]
在山坡上的耕地。
- 官地[guān dì]
1.属于官府的土地。 2.指为大家所共有的土地。
- 显地[xiǎn dì]
显要的地位。
- 川地[chuān dì]
平旷的地带。
- 衆地[zhòng dì]
众人公有的土地。《吕氏春秋·审分》:“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杨树达《积微居读书记·读吕氏春秋札记·审分览》:“众地,谓众人公有之地。”
- 营地[yíng dì]
1.军队驻扎的地方。 2.指团体﹑组织等在野外设置的短期活动﹑休憩的地方。
- 顺地[shùn dì]
遵循地理之所宜。
- 皂地[zào dì]
1.亦作“皁地”。 2.黑色的质地。
- 壤地[rǎng dì]
1.田地。 2.国土;领土。
- 驻地[zhù dì]
1.部队或外勤工作人员所驻的地方。 2.地方行政机关所在地。
- 薄地[bó dì]
不肥沃的田地。
- 因地[yīn dì]
原委;因由。
- 植民地[zhí mín dì]
即殖民地。植,通“殖”。
- 投地[tóu dì]
1.仆倒于地。 2.掷物于地。
- 寄地[jì dì]
1.寄放妻儿财货的地方。 2.暂时由他人代管的地方。
- 跳天索地[tiào tiān suǒ dì]
暴跳怒骂的样子。
- 乍地[zhà dì]
忽然。
- 宿营地[sù yíng dì]
供野营、扎营之用的区域或场所(如田野或小树林)。 供野营、扎营之用的区域或场所(如田野或小树林)山(指定军山)东名高平,是(诸葛) 亮宿营处。——《水经注.沔水》
- 烧缸地[shāo gāng dì]
取土烧酒缸之处。
- 内地[nèi dì]
①王朝京畿之内的地区: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②离边疆或沿海较远的地区:内地与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 轰地[hōng dì]
巨声震地。
- 亡地[wáng dì]
绝境。
- 郊地[jiāo dì]
1.都邑附近之地。 2.古帝王郊祭地祇。
- 扇地[shàn dì]
侵削地力。
- 行地[xíng dì]
1.行于地上。 2.《易.坤》:“牝马地类,行地无疆。”王弼注:“地之所以得无疆者,以卑顺行之故也。干以龙御天,坤以马行地。”孔颖达疏:“以柔顺为体,终无祸患,顺行地无疆,不复穷已。”后以“行地”比喻坤德柔顺。 3.比喻威德之行。 4.比喻处世实践。 5.经行的地方。
- 纥地[gē dì]
笑声。
- 龙凤地[lóng fèng dì]
堪舆家谓风水宝地。
- 水浇地[shuǐ jiāo dì]
可以利用灌溉系统浇水的耕地。
- 白兰地[bái lán dì]
英文brandy的音译。用葡萄酒或葡萄果实发酵渣经蒸馏、加药配制而成。新酒需在橡木桶内醇化贮放3-5年,上等品贮放时间更长。酒精含量38%白兰地43%。以法国科涅克地区所产的最为著名,中国亦有生产,如金奖白兰地。
- 绝地[jué dì]
①极险恶的地方:这里左边是悬崖,右边是深沟,真是个绝地。②绝境②:陷于绝地。
- 战地[zhàn dì]
两军交战的地方或接近交战的区域。 作战的地区;战场战地记者
- 耕地[gēng dì]
用犁把田地里的土翻松。
- 狥地[xùn dì]
犹略地。攻夺土地。
- 格地地[gé dì dì]
方言。颤抖,发抖的样子。
- 质地[zhì dì]
①事物的性质或结构:质地细密|质地精良。②指人的品质或素质:质地忠厚。
- 腾地[téng dì]
见“腾的”。 同“腾的”
- 现地[xiàn dì]
直接从事军事、施工等活动的地方。如:组织坦克部队进行现地勘察。
- 脚地[jiǎo dì]
方言。屋里或屋外空馀的地方;建筑物内部的地面。
- 潜地[qián dì]
暗中。
- 断绝地[duàn jué dì]
多有自然障碍,通行困难的地表。
- 暗地[àn dì]
私下;暗中。
- 舆地[yú dì]
1.《易.说卦》:“坤为地……为大舆。”后遂以“舆地”指大地;土地。 2.地理。
- 铲地[chǎn dì]
1.反而。 2.怎的。
- 刚地[gāng dì]
犹言偏是,硬是。
- 锄地[chú dì]
以锄头进行中耕、除草等的田间管理。 以锄头进行中耕、除草等的田间管理
- 动地[dòng dì]
震撼大地。
- 黑地[hēi dì]
指没有登记在国家地亩册子上的田地。
- 本地[běn dì]
人、物所在的地区;叙事时特指的某个地区:本地人ㄧ本地口音。
- 贴地[tiē dì]
谓贴近地面。
- 当地[dāng dì]
1.指当事人所在的旁边的地上。 2.人物所在的或事情发生的那个地方;本地。 指某人所在或某事发生的地方
- 庄地[zhuāng dì]
庄田。
- 拜天地[bài tiān dì]
拜堂。
- 工地[gōng dì]
进行建筑、开发、生产等工作的现场。 工人施工、生产的地方
- 交地[jiāo dì]
1.孙子所说“九地”之一。指道路交错,交通方便的地区。 2.犹易地。
- 埽地[sào dì]
1.古代郊祀的仪制,于坛下扫地设祭。《礼记.礼器》:“有以下为贵者,至敬不坛,埽地而祭。”孔颖达疏:“初则燔柴于大坛,燔柴讫,于坛下扫地而设祭。此周法也。”《汉书.郊祀志下》:“臣闻郊飨帝之义,埽地而祭。”后以为简易祭祀仪式。 2.谓扫除净尽。亦喻完全丧失。
- 故地[gù dì]
曾居住过的地方:故地重游。 旧地,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 番地[fān dì]
指少数民族地区或外国。
- 啖饭地[dàn fàn dì]
见“啖饭处”。
- 沃地[wò dì]
1.肥沃的土地。 2.以水浇洗地面。
- 耙地[bà dì]
用耙进行的一种表土耕作,通常在犁耕后、播种前或早春保墒时进行,有疏松土壤、保蓄水分、提高土温等作用。 用耙进行的一种表土耕作,通常在犁耕后、播种前或早春保墒时进行,有疏松土壤、保蓄水分、提高土温等作用
- 丹地[dān dì]
1.染红地面。 2.古代帝王宫殿中涂饰着红色的地面,因用以指朝廷。
- 井地[jǐng dì]
即井田。
- 死地[sǐ dì]
1.死亡之地。 2.绝境。 无法生存的危险境地;绝境置之死地而后生
- 领地[lǐng dì]
1.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领主所占有的土地。 2.领土。 3.同“领域”。指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的范围。
- 开地[kāi dì]
1.开拓疆土。 2.翻地;耕地。 3.方言。开垦荒地。
- 大盆地[dà pén dì]
美国落基山脉同内华达山脉之间的盆地。面积约52万平方千米。内部被一系列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分隔成许多小盆地。气候干燥,植物稀少。北美洲主要的沙漠和内流区之一。有著名的大盐湖。
- 七地[qī dì]
佛教语。即远行地。菩萨十地之七。在此阶位,菩萨远离三界生死烦恼,成就方便智慧,证得无相空寂。亦称已作地。相当于小乘罗汉果的阶位。见《大智度论》卷七五。《华严经.十地品》:“菩萨摩诃萨修此妙行,如是方便慧现前故,名为入七地……深智慧定心,具行六地巳;一时生方便,智慧入七地。”
- 不恁地[bù nèn dì]
见“不恁的”。
- 掠地[lüè dì]
1.擦过或拂过地面。 2.掠夺土地。
- 攘地[rǎng dì]
开拓疆土。
- 嫏嬛福地[láng huán fú dì]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刘东山跨技顺城门 十八兄奇综村酒肆》是我国关于“嫏嬛”最早的记载。 中语云:“元来如此,好似嫏嬛。”用来比喻某人藏书众多,亦可比其作嫏嬛。
- 灼地[zhuó dì]
烘烤大地。
- 可地[kě dì]
复姓。后改为延氏。参阅《通志.氏族五》。
- 基地[jī dì]
作为某种事业基础的地区:军事 基地ㄧ工业建设基地。
- 安地[ān dì]
安全的地方;安定的地方。
- 厚地[hòu dì]
指大地。
- 翳地[yì dì]
谓树荫覆盖的土地。
- 瞻星揆地[zhān xīng kuí dì]
上观天候,下察地形。
- 纪纲地[jì gāng dì]
伸张法纪之地。 多特指谏官职务。
- 宥地[yòu dì]
机要之地。指枢密院。
- 杀地[shā dì]
1.犹死地。军事上指极为不利的地形。 2.占卜中一个方位的名称。
- 沙碱地[shā jiǎn dì]
含碱质的沙地。
- 跖地[zhí dì]
1.以足踏地。 2.指走兽。
- 善地[shàn dì]
好地方。
- 楚地[chǔ dì]
指古楚国所辖之地。
- 巩固阵地[gǒng gù zhèn dì]
采取措施牢固地控制已攻占的阵地。如调整部署、整修工事、补充粮弹、作好防敌反击的准备。 采取措施牢固地控制已攻占的阵地。如调整部署、整修工事、补充粮弹、作好防敌反击的准备
- 罄地[qìng dì]
所有地区。
- 绳地[shéng dì]
清代称以绳为计量单位的土地。
- 戈兰高地[gē lán gāo dì]
在叙利亚西南部同巴勒斯坦、约旦和黎巴嫩交界处。约旦河谷地东侧。面积约700平方千米。平均海拔500米。有国际输油管自南向北纵贯高地。1967年的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侵占。
- 乡地[xiāng dì]
1.故乡,家乡。 2.乡约与地保的并称。清代一乡之中,乡董或乡长以下设庄头﹑乡约﹑地保各一人,分管乡里杂务,皆为无俸役职。
- 劚地[zhú dì]
掘地;刨地。
- 卓地[zhuó dì]
1.直立于地。 2.叩地;击地。
- 控地[kòng dì]
以头叩地。
- 稍地[shāo dì]
周代称离都城三百里的地域。
- 林地[lín dì]
生长着林木的土地。 为木本植物群落覆盖的土地
- 列地[liè dì]
犹列土。谓分封土地。
- 目的地[mù dì dì]
想要达到的地方。
- 黎地[lí dì]
黎族人聚居的地区。
- 上地[shàng dì]
1.肥沃的土地。 2.古地区名。
- 血地[xuè dì]
指祖祖辈辈生活劳动的地方;老家。
- 种地[zhòng dì]
1.犹种田。 2.指下种。 耕作学种地
- 棘地[jí dì]
形容艰难的境地。
- 滩地[tān dì]
海灘等上面較平的地方。 海灘等上面較平的地方
- 略地[lüè dì]
1.巡视边境。 2.占领土地;侵占土地。 3.掠过地面。
- 荡地[dàng dì]
积水长草的洼地。又称荡田。
- 横地[héng dì]
横亘或横陈地上。
- 远地[yuǎn dì]
遥远的地方。 在相当远的地方;在遥远的地方
- 智地[zhì dì]
1.智士聚积之处。 2.佛教指实证真理的境界。
- 吴地[wú dì]
春秋时吴国所辖之地域,包括今之江苏﹑上海大部和安徽﹑浙江﹑江西的一部分。亦指东汉时的吴郡(今江苏省)。
- 六地[liù dì]
原谓上下四方﹐引申指大地。
- 撂地[liào dì]
指艺人在庙会、集市、街头空地上演出:~卖艺。也说撂地摊。
- 瓯脱地[ōu tuō dì]
两个国家交界的地方没有划定界限的区域。 两个国家交界的地方没有划定界限的区域
- 讪搭搭地[shàn dā dā dì]
羞涩﹑难为情的样子。
- 飞地[fēi dì]
①指位居甲省(县)而行政上隶属乙省(县)的土地。②指甲国境内的隶属乙国的领土。
- 赤地[chì dì]
①因战乱或旱灾而造成地空无所有的地面:赤地千里,饿殍遍地。②以红色为底色:赤地黄花很醒目。
- 沼泽地[zhǎo zé dì]
长期受积水浸泡,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区。土壤剖面上部为腐泥沼泽土或泥炭沼泽土,下部为潜育层。有机质含量高,持水性强,透水性弱,干燥时体积收缩。经排水疏干,土壤通气良好,有机物得以分解,可增加肥分。∶地洼、潮湿、积水的地带
- 嘴啃地[zuǐ kěn dì]
指脸向下跌倒。
- 人地[rén dì]
1.品学门第。 2.指当地的人与当地的情况。参见“人地生疏”。
- 柱地[zhù dì]
古代神话谓立柱支地。
- 为地[wéi dì]
见“为之地”。
- 接地[jiē dì]
①为了保护人身或设备的安全,把电力电讯等装置的金属底盘或外壳接上地线。②接上地线,利用大地作电流回路。
- 光地[guāng dì]
白地,裸露无物的地面。
- 遍地[biàn dì]
到处;处处:黄花遍地ㄧ牧场上遍地是牛羊。
- 絓地[guà dì]
指艰险阻隘之地。《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二年》:“曹休 虽明果而希用兵,今所从道,背湖旁 江,易进难退,此兵之絓地也。”胡三省 注:“絓,古卖翻,罥也。言其地险,师行由之,为所罥挂,进退不可也。《孙子·地形篇》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可以往,难以返曰挂。’”
- 倏地[shū dì]
忽然;快速。 极快地;疾速地
- 采地[cài dì]
选择风水好的地方。
- 阴地[yīn dì]
1.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阴湿的地方。 2.坟地。 3.古地名。春秋晋地。今陕西省商州市至河南省嵩县东北﹐凡黄河以南﹑熊耳山脉以北皆是。今河南省卢氏县东北古时有阴地城﹐为屯戍之所。
- 酬地[chóu dì]
以酒祭地。
- 相地[xiāng dì]
1.观察土地肥瘠或地形地物。 2.旧时迷信,察看住宅﹑墓地风水以定吉凶。
- 散地[sàn dì]
兵家谓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其士卒在危急时容易逃亡离散,故名。《孙子.九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李筌注:“卒恃土﹐怀妻子﹐急则散﹐是为散地也。”一说无险可守﹐士卒意志不坚﹐易于离散之地。何延锡注:“地远四平﹐更无要害﹐志意不坚而易离﹐故曰散地。”
- 博地[bó dì]
1.广阔的土地。 2.借指人间。
- 看地[kàn dì]
旧时给人察看宅基﹑坟地以定吉凶的迷信活动。又称看风水。
- 嘴抢地[zuǐ qiāng dì]
犹言嘴啃地。
- 点地[diǎn dì]
犹着地。
- 连地[lián dì]
1.犹接壤。 2.地方连片。 3.遍地。
- 休耕地[xiū gēng dì]
闲置起来以备播种的可耕地的一部分。 闲置起来以备播种的可耕地的一部分
- 资地[zī dì]
1.资历和地位。 2.资质,天赋。
- 郄地[xì dì]
指两国交界之地。即国境线。郄,通“隙”。
- 擅地[shàn dì]
任意占领地盘。
- 拒地[jù dì]
立于地上。
- 能地[néng dì]
见“能底”。
- 麻地[má dì]
种麻的地。
- 迭地[dié dì]
1.亦作“叠地”。 2.把甲地的土层挖来堆积到乙地,使乙地土层加厚,叫做“迭地”。
- 老天巴地[lǎo tiān bā dì]
同“老天拔地”。
- 顿地[dùn dì]
住宿的地方。
- 品地[pǐn dì]
品格。
- 歡天喜地[huān tiān xǐ dì]
形容非常高兴。
- 枫天枣地[fēng tiān zǎo dì]
占卜器具。因以枫木为盖,枣木为底盘,故称。
- 租地[zū dì]
租借耕种的一块土地。 租借耕种的一块土地
地[dì]字在中间的词语
- 一地里[yī dì lǐ]
①到处:我喉急了,要寻孤老,一地里投奔人不着|这早晚也未曾去睡,一地里亲自点看。②一味;一向:一地里受煎熬。
- 缩地术[suō dì shù]
见“缩地经”。
- 天地头[tiān dì tóu]
书页上下两端的空白处﹐上边叫天头﹐下边叫地头。
- 土地革命[tǔ dì gé mìng]
也称“土地改革”。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打倒地主阶级、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在中国,在第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内即已开始进行土地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就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土地革命。
- 货币地租[huò bì dì zū]
旧中国通称“钱租”。封建地租的形式之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经济的解体而逐步取代实物地租形式。这样,农民必须出售一部分农产品换取货币用来交纳地租,大量粮食就转化为商品,农民不仅受地主剥削,还要受高利贷者和商人的剥削。
- 重力地貌[zhòng lì dì mào]
地表风化的碎屑物,主要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块状运动形成的各种地貌。山坡上物质被迁移而使山坡后退,山麓接受风化碎屑物而形成岩堆、滑坡体等。
- 土地税[tǔ dì shuì]
1.又称“地税”。 2.对土地所征税收的总称。根据土地的价格﹑面积或收益等计征。如资本主义国家的地税﹑旧中国的田赋和地价税等,都属于土地税。
- 刮地风[guā dì fēng]
1.曲牌名。在南曲和北曲中都属黄钟宫,北曲用之较多。一般用在黄钟套曲内。如昆剧《麒麟阁.三挡》中秦琼见贺方时所唱“这马儿一声声不住嘶”即是。 2.掠地大风。
- 瞻地者[zhān dì zhě]
考察地下古器物的人。指考古工作者。
- 舆地书[yú dì shū]
地理书。
- 絶地天通[jué dì tiān tōng]
《书·吕刑》:“乃命 重 黎,絶地天通,罔有降格。”孔 传:“重 即 羲,黎 即 和。堯 命 羲 和 世掌天地四時之官,使人神不擾,各得其序,是謂絶地天通。言天神無有降地,地祇不至於天,明不相干。”意谓使天地各得其所,人于其间建立固定的纲纪秩序。清 王夫之《读通鉴论·平帝》:“古之聖人,絶地天通以立經世之大法,而後儒稱天稱鬼以疑天下。”清 龚自珍《五经大义终始论》:“然則絶地天通,非歟?”
- 天地母[tiān dì mǔ]
指皇帝之母。
- 土地规划[tǔ dì guī huà]
一国或一定地区范围内,按照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需要,对土地的合理使用所作出的长期安排。旨在保证土地的利用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的要求。规划的依据是现有自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分布和配置状况,务使土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而不因人为的原因造成浪费。
- 黄花地丁[huáng huā dì dīng]
蒲公英的别名。
- 冰川地貌[bīng chuān dì mào]
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形谷等;冰川堆积地貌,如终碛丘、鼓丘、蛇形丘等。
- 土地菩萨[tǔ dì pú sà]
土地神。
- 白地文[bái dì wén]
谓文质兼优的词章。
- 非地带性[fēi dì dài xìng]
指自然环境的各组成要素及其形成的自然带不按或偏离地带性分布规律的现象。海陆差异、地势起伏、大地构造和岩石性质等都是非地带性因素。有人认为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都是非地带性的表现。
- 就地里[jiù dì lǐ]
犹言骨子里。
- 皇地祇[huáng dì qí]
对地神的尊称。
- 土地神[tǔ dì shén]
掌管﹑守护某个地方的神。
- 关东地方[guān dōng dì fāng]
日本本州岛中南部以东京、横滨为中心的地区。包括东京都和附近六个县。面积3.2万平方千米。在日本最大的关东平原上。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区有城市一百三十多个。
- 亚太地区[yà tài dì qū]
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现多指亚洲东部﹑东南部及太平洋西南部,包括中国﹑日本﹑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在内的广大地区。美国也参加了亚太地区的一些国际性组织和会议。
- 暗射地图[àn shè dì tú]
有符号标记而不注文字的地图。绘制特种地图时用来做底图,教学时用来使学生辨认或填充。
- 落地秤[luò dì chèng]
见“荷载计”。 见“荷载计”
- 扫地夫[sǎo dì fū]
清洁工。
- 下地幔[xià dì màn]
深度大约在1000公里以下的地幔的部分。 深度大约在1000公里以下的地幔的部分
- 页岩地貌[yè yán dì mào]
由页岩发育的地貌。由于页岩岩性软弱,易受风化侵蚀,在地貌上多形成谷地和盆地。质地较坚的页岩,也可形成山地。由于页岩不易透水,在低平地区,常成沼泽和湿地。
- 炙地卧[zhì dì wò]
见“炙地眠”。
- 买地券[mǎi dì quàn]
古代置于墓中的地契。用石﹑砖﹑铁﹑木等刻写。内容是记死者所买墓地的四至﹑价钱﹑证人和不许侵占等语。
- 二地主[èr dì zhǔ]
向地主租入大量土地,自己不耕种,转租给别人,以收取地租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 租来土地并转租他人而收取地租的地主
- 白地钱[bái dì qián]
1.亦作“白地款”。 2.旧时对闲置或撂荒土地所征的税。
- 坐地户[zuò dì hù]
当地土生土长的人家。
- 平均地权[píng jūn dì quán]
孙中山所主张的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针。民生主义的纲领之一。主张用征收地价税和土地增价归公的办法,消除地主从地租及地价增涨中获得暴利的可能性。所拟办法是:私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国家按价征税,以后涨高的地价归公,同时保留由国家照呈报地价收买的权利,以防地主少报地价。1924年改组中国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进一步提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希望实现“耕者有其田”。
- 活地狱[huó dì yù]
比喻黑暗悲惨的社会环境。
- 本地人[běn dì rén]
1.生于特定地方的人;与某地有联系者(如通过父母的户籍或童年的居住地),即使实际上出生于别处或者后来移居到别处。如:本地人和出生在外国的人的总数。2.指出生于所住地方土生土长的人。
- 打地铺[dǎ dì pù]
谓临时在地上铺设铺位睡觉。 在地上或坐或卧地休息别瞎讲究,打地摊睡吧
- 伏地扣子[fú dì kòu zi]
谓圈套。
- 背地里[bèi dì li]
暗中﹐背人处。 私下地,不当别人面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 鲁迅《孔乙己》
- 陆地神仙[lù dì shén xiān]
指隐士之类。
- 魆地里[xū dì lǐ]
1.亦作“魆地”。 2.暗地里。 3.突然,猝然。
- 无间地狱[wú jiàn dì yù]
1.佛教语。即阿鼻地狱(梵语avic-inaraka)。据《俱舍论》卷十一称,造“十不善业”的重罪者堕入之,“受苦无间”,是地狱的最底层。 2.指无间地狱中的重罪者。
- 拔地而起[bá dì ér qǐ]
形容山峰、建筑物等陡然矗立在地面上。
- 露地牛[lù dì niú]
见“露白地牛”。
- 白地栗[bái dì lì]
慈姑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五.慈姑》。
- 天头地角[tiān tóu dì jiǎo]
书面或册页上下两头的空白。 书面或册页上下两头的空白
- 一地胡拿[yī dì hú ná]
一味胡闹。
- 天地折[tiān dì shé]
犹言天诛地灭。
- 热地蚰蜒[rè dì yóu yán]
蚰蜒:与蜈蚣同类的动物,体略小,生活在阴湿的地方。比喻惶急不安。
- 二路地主[èr lù dì zhǔ]
即二地主。
- 海底地貌[hǎi dǐ dì mào]
海底起伏形态的总称。主要包括大陆架地貌、大陆坡地貌、大洋底地貌。有浅滩、珊瑚礁、磨蚀台地、海底峡谷、海岭(海底山脉)、海底平顶山、海盆、海沟等多种地貌形态。
- 猛地里[měng dì lǐ]
突然。
- 掩地表亩[yǎn dì biǎo mǔ]
按照耕地面积标明经界。掩,通“按”。
- 构造地震[gòu zào dì zhèn]
地震的一种,由地层发生断层而引起。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很大。世界上90%以上的地震属于构造地震。也叫断层地震。
- 测地卫星[cè dì wèi xīng]
用于大地测量的卫星。运行在高1000测地卫星2000千米的近圆形轨道上。由几个基准站和一个被测点同时观测测地卫星,进行大地联测,可定出基准点和被测点相对于卫星的方位和距离,从而计算出被测点的大地坐标,绘制成地图和海图。通过对卫星轨道摄动的测定,还能推算出地球的大小、形状和地球重力场分布等资料。
- 大地测量[dà dì cè liáng]
确定地面点位、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的精密测量。内容包括三角测量、精密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天文测量、卫星大地测量、重力测量和大地测量计算等。任务是:
- 铺地锦[pù dì jǐn]
一种铺地如锦茵的绿草名。
- 封建地租[fēng jiàn dì zū]
封建地主依靠土地所有权剥削农民的基本形式。在封建社会中,地主占有土地,以各种形式交给完全没有或很少有土地的农民耕种,并借助于超经济强制,收取地租,无偿占有农民的剩余劳动和一部分必要劳动。有三种基本形式: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 房地产[fáng dì chǎn]
个人或团体保有所有权的房屋及地基。
- 踏地菘[tà dì sōng]
蔬菜名。即今塌棵菜。
- 拾地芥[shí dì jiè]
《汉书.夏侯胜传》:“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青紫,古时公卿服色。借指高官显爵。后以“拾地芥”比喻取之极易。
- 古地理学[gǔ dì lǐ xué]
自然地理学的分支之一。地质学与自然地理学的边缘科学。研究地表自然界的发展历史及其组成圈层的起源和演变,包括海陆变迁、陆地地形、海盆演化、气候条件及其他自然地理特征的发展变化规律。
- 白地款[bái dì kuǎn]
见“白地钱”。
- 近地点[jìn dì diǎn]
月球或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离地球最近的点。
- 突地吼[tū dì hǒu]
唐代的一种残酷刑具。
- 生地壁画[shēng dì bì huà]
在新粉刷的墙壁上所作的画。
- 毛地黄[máo dì huáng]
毛地黄属的一种普通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花管状,带白色或紫色,有斑点。
- 坐地分贜[zuò dì fēn zāng]
谓盗贼就地瓜分赃物。 亦指匪首、窝主等自己不动手而坐分同伙的赃物。《品花宝鉴》第二三回:“那狗友树起党来,亲戚为一党,世谊为一党。挤他不相好的,荐他相好的,荐得一两个出去,他便坐地分贜,是要陋规的。”茅盾《残冬》:“张剥皮 自己才是贼呢!他坐地分赃……去年不是到了一伙偷牛贼么?专偷客民的牛,也偷到镇上的粉坊里;张剥皮 他--就是窝家!”
- 可地延[kě dì yán]
复姓。后改为可氏。参阅《魏书.官氏志》。
- 坐地贩子[zuò dì fàn zǐ]
就地转手倒卖的商贩。
- 天地桌[tiān dì zhuō]
拜祭天地时陈设香烛﹑供品的桌子。
- 原地踏步[yuán dì tà bù]
指不离开一个地方的情况下,两只脚不断交互上抬的情况。现多用来比喻在学习或工作上没有显著成绩,没进步,也没后退。保持身体直立,眼睛平视前方。
- 土地祠[tǔ dì cí]
1.亦称“土地堂”。 2.供奉土地神的祠堂。
- 炙地眠[zhì dì mián]
贴地而睡。形容穷困。
- 类地行星[lèi dì xíng xīng]
行星的一大类,包括地球﹑水星﹑金星﹑火星和冥王星。这类行星形状略呈球形,体积和质量较类木行星小,平均密度和重岩石差不多。
- 陆地莲[lù dì lián]
指莲花灯。
- 大地艺术[dà dì yì shù]
美国艺术流派。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以大地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或在广袤的沙漠上挖坑造型,或垒筑堤岸,或泼溅颜料遍染荒山。早期的大地艺术作品多在现场施工,现场完成,无意于给人欣赏。后期的大地艺术家只对自然地貌作极小的改变或润饰,并借助摄影来完成。代表人物有安德烈、史密森、德玛丽亚等。
- 暗地里[àn dì li]
私下里;背地里。
- 天真地秀[tiān zhēn dì xiù]
天地间的灵气。
- 白地将军[bái dì jiāng jūn]
喻指不善于用兵的将领。三国魏夏侯渊的绰号。
- 攀地龙[pān dì lóng]
野藤的一种。因爬在地上﹐故名。
- 天地根[tiān dì gēn]
谓天地万物的根源。
- 蓦地里[mò dì lǐ]
亦作“蓦地裡”。犹蓦地。
- 久坐地厚[jiǔ zuò dì hòu]
比喻在某一职位上长期磨炼努力,地位自然安定稳固。
- 兵要地志[bīng yào dì zhì]
从军事需要出发﹐对有关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地形﹑交通﹑气象﹑水文等现实和历史情况进行调查而编制的资料。
- 魆地闲[xū dì xián]
犹言魆地里。暗中。
- 搨地钱[tà dì qián]
唐 时诸道征收的货物的存栈费。
- 落地灯[luò dì dēng]
竖立在地板上的高遮光灯,通常可以搬动。 竖立在地板上的高遮光灯,通常可以搬动
- 极地爬天[jí dì pá tiān]
形容到处奔走。
- 活地图[huó dì tú]
指对某地区地理情况很熟悉的人。
- IP地址[ip dìzhǐ]
网际协议地址。因特网使用IP地址作为主机的标志。[IP,英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
- 印地语[yìn dì yǔ]
北印度的一种书面语言。 北印度的一种书面语言
- 得地里[de dì lǐ]
特地。
- 铲地皮[chǎn dì pí]
指旧社会有权势的人巧取豪夺田产土地。
- 洋地黄[yáng dì huáng]
玄参科。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又称毛地黄,别称紫花洋地黄。全株被短毛。叶互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初夏开花,花多数成顶生的长总状花序,花冠钟状唇形,上唇紫红色,下唇内部白色,有紫色斑点。原产欧洲西部,现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为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叶含强心苷,用作强心药,能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用以治疗心力衰竭。作用慢而持久,有蓄积作用。过量可产生毒性反应。
- 土地庙[tǔ dì miào]
供奉土地神的庙。 供奉土地神的庙。有的地区也叫“土地堂”
- 天裂地坼[tiān liè dì chè]
坼:裂开。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
- 天地主[tiān dì zhǔ]
指皇帝。
- 测地线[cè dì xiàn]
在曲面上一个小范围内,连接两点的最短的曲线。球面上的测地线是大圆。
- 土地堂[tǔ dì táng]
见“土地祠”。
- 土地公公[tǔ dì gōng gōng]
土地神。
- 真空地带[zhēn kōng dì dài]
指各方力量都未进入的地方﹑领域。
- 火山地震[huǒ shān dì zhèn]
地震的一种,由火山爆发而引起。波及范围和破坏性都较小。
- 土地改革[tǔ dì gǎi gé]
①即“土地革命”。②某些资本主义国家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与无产阶级领导的土地革命在目的和方法上都有不同。
- 兀地奴[wū dì nú]
鹅的别名。
- 石油地蜡[shí yóu dì là]
石油蜡的一种。微晶结构。硬度较小、熔点较高。由石油残渣油经脱沥青和溶剂脱蜡再经精制而成。广泛用于医药、化妆品、密封材料等工业,亦可作为电气和电子器材的绝缘材料。
- 落地窗[luò dì chuāng]
下端直到地面或楼板的高而长的窗子。
- 铺地钱[pù dì qián]
指岳家为女婿进士登第后赴宴琼林所花的费用。
- 中立地带[zhōng lì dì dài]
也称中立化地区。根据国际条约,在战时不得对它采取军事行动和禁止把它变为军事基地的地区。通常为国际运河和某一个国家的领土的一部分。
- 缩地经[suō dì jīng]
指缩地的方术。
地[dì]字的成语
- 一牛鸣地[yī niú míng dì]
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同“一牛吼地”。
- 异地相逢[yì dì xiāng féng]
异地:他乡。在他乡相遇。
- 将天就地[jiāng tiān jiù dì]
指以高就低。
- 赤地千里[chì dì qiān lǐ]
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大旱之年,庄稼、野草尽皆干枯而死,大地满目荒凉
- 断木掘地[duàn mù jué dì]
上古时代,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虽粗拙,亦适用。
- 一败涂地[yī bài tú dì]
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形容彻底失败,无法收拾局面
- 绝地天通[jué dì tiān tōng]
绝:断绝。断绝天神降落地上,地神升到天上。指使天地各得其所,人于其间建立固定的秩序纪纲。
- 拔地摇山[bá dì yáo shān]
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 平地生波[píng dì shēng bō]
平地:平坦的地。平地上起风浪。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
- 洞天福地[dòng tiān fú dì]
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 愧汗无地[kuì hàn wú dì]
愧汗:因惭愧而流汗。惭愧得无地自容。
- 易地皆然[yì dì jiē rán]
易地:更换位置。只要人的信仰一致,即使更换位置使之处于不同的环境,他们的表现也一样。
- 天长地久[tiān cháng dì jiǔ]
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天地的存在最为长久。用以比喻情感、友谊等与天地共存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 长恨歌》
- 上天入地[shàng tiān rù dì]
升上天空,钻入地下。形容神通广大。也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 上天堂,入地狱。表示无所畏惧,决心去做
- 冤天屈地[yuān tiān qū dì]
形容非常冤枉委屈。
- 是非之地[shì fēi zhī dì]
有麻烦或争议的地方。 有麻烦的地方
- 故地重游[gù dì zhòng yóu]
故地: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重又回到过去生活过的地方游览。
- 戴天履地[dài tiān lǚ dì]
戴:顶着天;履:踏,踩着。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
- 措颜无地[cuò yán wú dì]
措:放置;颜:脸,指面子。脸没处搁。形容极其惭愧。
- 愧悔无地[kuì huǐ wú dì]
羞愧懊悔得无地自容。
- 拔地倚天[bá dì yǐ tiān]
拔:突出,耸出。倚:倚傍,贴近。从地面突兀而起,贴近天际。比喻高大突出,气势雄伟。
- 物众地大[wù zhòng dì dà]
物:物产,资源。物产丰富,土地广大。
- 天冠地屦[tiān guān dì jù]
比喻双方相差极大。
- 不食之地[bù shí zhī dì]
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 九天九地[jiǔ tiān jiǔ dì]
原指天上的最高层和地的最深处。后比喻两者相差极远。
- 殷天动地[yǐn tiān dòng dì]
殷:震动。震天动地,形容声音很大。
- 金光盖地[jīn guāng gài dì]
比喻钱神的本领高强。
- 震天撼地[zhèn tiān hàn dì]
震:震动;动: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某一事件令人惊骇。也形容声势浩大或气概雄伟。
- 略地攻城[lüè dì gōng chéng]
略:侵夺,强取。夺取地盘,攻战城池。指向敌方进攻。
- 刁天决地[diāo tiān jué dì]
形容大吵大闹。
- 号天哭地[háo tiān kū dì]
哭天抢地。形容十分悲伤。
- 人地生疏[rén dì shēng shū]
人事不熟,地方陌生。指初到一地,对当地的人事和地理都不熟悉。 初来乍到,对当地风俗人情、地理环境等很陌生卑职到此不久,人地生疏,正要合大人讨人呢!——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
- 负地矜才[fù dì jīn cái]
指以其才能、出身而自负骄矜。
- 大败涂地[dà bài tú dì]
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 天经地义[tiān jīng dì yì]
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 容足地[róng zú dì]
形容勉强能够安身有地方。
- 翻天覆地[fān tiān fù dì]
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指闹得很凶。
- 量兵相地[liàng bīng xiàng dì]
量:计算;兵:兵力;相:选择。计算兵力,选择地形。
- 帷天席地[wéi tiān xí dì]
把天作帷幕,把地当席。原形容心胸开阔。现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
- 走伏无地[zǒu fú wú dì]
比喻没有藏匿容身的地方。
- 本地风光[běn dì fēng guāng]
形容眼前的景象或事物具有当地的特色。
- 地主之谊[dì zhǔ zhī yì]
地主:当地的主人;谊:义务。 住在本地的人对外地客人的招待义务。
- 槌胸蹋地[chuí xiōng tà dì]
捶胸顿足。表示极度悲痛或悔恨。
- 用天因地[yòng tiān yīn dì]
利用天时,顺应地利。
- 人间地狱[rén jiān dì yù]
人世间的活地狱。比喻黑暗的社会。
- 落地生根[luò dì shēng gēn]
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
- 际地蟠天[jì dì pán tiān]
形容遍及天地间。
- 花天酒地[huā tiān jiǔ dì]
形容沉湎在酒色之中。花,指妓女。
- 欢天喜地[huān tiān xǐ dì]
形容非常高兴。
- 汗颜无地[hàn yán wú dì]
汗颜:脸上出汗。形容极其羞愧,无地自容。
- 震天骇地[zhèn tiān hài dì]
震:震动;骇:惊骇。震动了天地。形容某一事件令人惊骇。也形容声势浩大或气概雄伟。
- 号天叩地[háo tiān kòu dì]
号:大叫;叩:敲击。大声呼天,以头撞地。形容极度悲痛。
- 赍志没地[jī zhì mò dì]
赍:怀抱着,带着;没:死。志愿没有实现就死了。
- 梭天摸地[suō tiān mō dì]
指上窜下跳。比喻到处逃窜。
- 感天动地[gǎn tiān dòng dì]
使苍天和大地为之感动。形容诚意感人至深。亦比喻使无情天地受感动。形容冤屈极大。
- 撑天拄地[chēng tiān zhǔ dì]
犹言顶天立地。
- 牛眠吉地[niú mián jí dì]
吉:吉祥。指有助于后代升官发财的坟地。
- 匝地烟尘[zā dì yān chén]
匝地:遍地;烟尘:烽烟和战场上扬起的尘土。到处都能看到烽烟和战场上扬起的尘土。形容兵荒马乱的混乱景象。
- 不易之地[bù yì zhī dì]
每年可以耕种的肥沃的土地。
- 咽喉要地[yān hóu yào dì]
一种军事地理形势。指军事上像咽喉一样十分要害的地方。 一种军事地理形势。意为军事上像咽喉一样十分要害的地方。作战时应当努力抢先占领这样的有利地形,以控制制胜权
- 心悬两地[xīn xuán liǎng dì]
悬:牵挂。一心牵挂着两地地方的事情。
- 地头蛇[dì tóu shé]
指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比喻本地有一定能量的人物。 指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现在也用来比喻本地有一定能量的人物
- 天奇地怪[tiān qí dì guài]
指天地间非常奇怪的事。
- 脚不沾地[jiǎo bù zhān dì]
形容走得非常快,好像脚尖都未着地。同“脚不点地”。
- 欺天诳地[qī tiān kuáng dì]
欺骗天地神明。形容极其欺诈之能事。
- 平地楼台[píng dì lóu tái]
比喻原来没有底子而白手建立起来的事业。 比喻原来并无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事业
- 立地书橱[lì dì shū chú]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 留有余地[liú yǒu yú dì]
比喻说话办事留下可以回旋的地方。
- 拖天扫地[tuō tiān sǎo dì]
形容衣服太长。
- 天凝地闭[tiān níng dì bì]
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 掷地有声[zhì dì yǒu shēng]
掷:投、扔。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 天高地远[tiān gāo dì yuǎn]
形容相隔极远。同“天高地迥”。
- 地嫌势逼[dì xián shì bī]
嫌:嫌疑。处在嫌疑之地,为形势所逼迫。
- 割地称臣[gē dì chēng chén]
割让土地,臣服于对方。
- 不啻天地[bù chì tiān dì]
不啻:无异于。无异于天地之别。比喻差别极大。
- 通天彻地[tōng tiān chè dì]
彻:通,透。形容本领高强。
- 一天一地[yī tiān yī dì]
满天满地。形容到处都是。
- 安身之地[ān shēn zhī dì]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 攻城掠地[gōng chéng lüè dì]
掠夺土地。同“攻城略地”。
- 兵挫地削[bīng cuò dì xuē]
挫:失败;削:割。军队战败,土地被分割。
- 下临无地[xià lín wú dì]
临:从高处往低处看。向下望去深得不见地底。形容极其高峻陡峭。
- 立地成佛[lì dì chéng fó]
佛家语,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弃恶从善,即可成佛。此为劝善之语。 原为佛教禅宗劝人修行的话,后用来比喻作恶的人只要决心悔改,就会变成好人 从来说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儿女英雄传》
- 刮地以去[guā dì yǐ qù]
把地皮都刮走了。比喻贪官污吏千方百计地搜刮人民的财产。
- 就地取材[jiù dì qǔ cái]
就:随。在本地找需要的材料。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发挥本单位的潜力。
- 迁地为良[qiān dì wéi liáng]
迁:迁移。迁移到他处更好。
- 广阔天地[guǎng kuò tiān dì]
指可以发挥作用做出成就的广大领域。
- 席地而坐[xí dì ér zuò]
席:铺席;席地:在地上铺席。古人在地上铺了席子等物以为座。后泛指在地上坐。 古人习惯在地上铺席,坐在席上。后泛指坐在地上东坡命家人取酒,与 陈季常就落花之下,席地而坐。——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 劈天盖地[pī tiān gài dì]
划破天空,笼罩着大地,形容声势浩大。 划破天空,笼罩着大地,形容声势浩大大雨倾盆泻下,雷声闪电劈天盖地掠过
- 假天假地[jiǎ tiān jiǎ dì]
假天:指开天窗;假地:在室内架阁板。开天窗为室内增添光线,架阁板为子女安顿住处。形容居住条件恶劣,生活窘迫。
- 漫天彻地[màn tiān chè dì]
彻:透。弥漫天空,充满地面。形容势头极大。
- 地下修文[dì xià xiū wén]
旧指有才文人早死。
- 喜地欢天[xǐ dì huān tiān]
形容非常高兴。
- 水银泻地[shuǐ yín xiè dì]
泻:流得很快。水银倒在地上,很快就会全部渗入土中。比喻无微不至,极为细密周到。也比喻非常流畅,一气呵成。
- 达地知根[dá dì zhī gēn]
指根底清楚、明白。
- 略地侵城[lüè dì qīn chéng]
略:侵夺,强取。夺取地盘,攻战城池。指向敌方进攻。
- 昧地谩天[mèi dì mán tiān]
比喻昧着良心隐瞒真实情况,用谎言欺骗他人。亦作“昧地瞒天”。
- 崛地而起[jué dì ér qǐ]
崛:高起,突起。从平地上突起。形容某种新兴事物出现极为迅速。
- 天坼地裂[tiān chè dì liè]
坼:裂开。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
- 钓游之地[diào yóu zhī dì]
童年生活的地方,一般指故乡。
- 经天纬地[jīng tiān wěi dì]
经、纬:织物的竖线叫“经”,横线叫“纬”,比喻规划。规划天地。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做非常伟大的事业。 以天为经,以地为纬。比喻人的才智极大经天纬地之才
- 弥天亘地[mí tiān gèn dì]
弥:满;亘:横贯。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数量很多。
- 体面扫地[tǐ miàn sǎo dì]
体面:面子。比喻面子丢尽了。
- 壶中天地[hú zhōng tiān dì]
旧指道家悠闲清静的无为生活。
- 昏天黑地[hūn tiān hēi dì]
形容天色昏暗。也比喻社会黑暗混乱。
- 地老天荒[dì lǎo tiān huāng]
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见“天荒地老”相抛,纵地老天荒,此恨难消。——唐. 谢谠《四喜记.赴试秋闱》
- 撼地摇天[hàn dì yáo tiān]
撼:摇动。把天地都抖动起来。形容力气、本领和声势极大。
- 干戈满地[gān gē mǎn dì]
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 焮天铄地[xìn tiān shuò dì]
形容火势炽盛。
- 弥天盖地[mí tiān gài dì]
弥:充满。布满天空,盖遍大地。形容来势很猛。
- 熏天赫地[xūn tiān hè dì]
熏天:气势极盛的样子;赫:显明,盛大。形容气焰炽盛。
- 坐地分脏[zuò dì fēn zāng]
原指盗贼就地瓜分偷盗来的脏物。现多指匪首窝主自己不动手而坐在家里分取同伙偷盗来的财物。
- 参天两地[cān tiān liǎng dì]
①为《易》卦立数之义。②引申为人之德可与天地相比。亦作“参天贰地”。
- 立地生根[lì dì shēng gēn]
比喻过于性急,立刻就要办好事情。〈方〉∶比喻过于性急,立刻就要办好事情他想要什么,就立地生根地叫人家赶快买来
- 五经扫地[wǔ jīng sǎo dì]
五经:借指文人。把文人的脸都丢尽了。旧时也指圣人之道泯灭。
- 春回大地[chūn huí dà dì]
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 吼天喊地[hǒu tiān hǎn dì]
吼:大声叫。大声喊叫,形容极为烦躁痛苦。
- 天昏地暗[tiān hūn dì àn]
昏:天黑。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原指自然景象,现在常用来比喻思想上的糊里糊涂我爸那脾气你知道,骂得我天昏地暗,我真没辙了
- 寸地尺天[cùn dì chǐ tiān]
指一小块土地和天空。
- 掷地之材[zhì dì zhī cái]
指能写出文辞优美、声调铿锵的好文章的人才。
- 天成地平[tiān chéng dì píng]
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 流天澈地[liú tiān chè dì]
形容液体漫溢。
- 天地诛戮[tiān dì zhū lù]
犹天诛地灭。比喻为天地所不容。同“天地诛灭”。
- 天公地道[tiān gōng dì dào]
形容十分公平合理。 意即十分公平合理
- 战天斗地[zhàn tiān dòu dì]
战、斗:泛指斗争。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 与天和地奋斗。形容同自然界作斗争
- 攻城徇地[gōng chéng xùn dì]
略:掠夺。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 立地金刚[lì dì jīn gāng]
比喻人力大气壮,异常威武。
- 形胜之地[xíng shèng zhī dì]
形胜:地势优越便利。指地理形势有利的地方。
- 触地号天[chù dì hào tiān]
呼天抢地。形容悲痛之极。
- 以锥刺地[yǐ zhuī cì dì]
用锥子刺地来测量地的深浅。比喻见识浅陋,所知甚少。
- 用武之地[yòng wǔ zhī dì]
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犹言用兵之地。宜于打仗的地方。亦喻指能施展武艺或才能的场所这个职务使他的突出的才能大有用武之地
- 呼天抢地[hū tiān qiāng dì]
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大声呼天,以头撞地。形容极为悲痛 吓得府尹夫妻,魂魄飞散,呼天抢地的号哭!——《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
- 地大物博[dì dà wù bó]
博:丰富。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指国家领土辽阔,资源丰富地大物博,蘖牙其间。——唐. 韩愈《平淮西碑》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 铺胸纳地[pū xiōng nà dì]
一种上半身贴近地面的跪拜礼,表示虔敬与隆重。
- 画地为牢[huà dì wéi láo]
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上古时民情淳厚,对有罪的人,只须在地上画个圈,让人立于圈内作为惩罚。现用来比喻只准在指定范围内活动 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 设身处地[shè shēn chǔ dì]
设:设想。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假使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 番天覆地[fān tiān fù dì]
番:通“翻”;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形容事情闹得很凶。
- 老天拔地[lǎo tiān bá dì]
形容老年人动作不灵活。
- 改天换地[gǎi tiān huàn dì]
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 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站在我面前的正是两位扭转乾坤,改天换地,领导我党我国人民推倒了三座大山,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领袖、历史巨人。——《深情忆念周伯伯》
- 掀天扑地[xiān tiān pū dì]
可以撼动天地。形容声势非常浩大,或巨大而彻底的变化。也形容本领高强。
- 瞒天昧地[mán tiān mèi dì]
瞒、昧:隐瞒,欺骗。昧着良心隐瞒真实情况,以谎言骗人。
- 地动山摇[dì dòng shān yáo]
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地被震动,山地摇摆。形容声势浩大这场斗,真个是地动山摇,好杀也。——《西游记》
- 天知地知[tiān zhī dì zhī]
天知道,地知道。指人人都知道。也指只有天知道,地知道,没有别人知道。
- 天堂地狱[tiān táng dì yù]
原为佛家语。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佛家用以劝善惩恶。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
- 地平天成[dì píng tiān chéng]
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 扫地无余[sǎo dì wú yú]
指彻底干净,毫无存留。同“扫地俱尽”。 像扫地一样,毫无存留
- 漫天塞地[màn tiān sè dì]
漫:满;塞:充满。从天上到地下到处都是。
- 地丑德齐[dì chǒu dé qí]
丑:同类。 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 冰天雪地[bīng tiān xuě dì]
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形容冰雪漫天盖地,非常寒冷这么多的孩子,他身体又不好,冰天雪地的,怎么能行呢?英伦诸岛乃属冰天雪地之区。——〔英〕 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 弹丸之地[dàn wán zhī dì]
弹丸:弹弓所用的铁丸或泥丸。弹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狭小。 像弹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地方狭小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令秦来年复攻,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战国策.赵策三》
- 平地波澜[píng dì bō lán]
波澜:波涛。比喻突然发生的事端或变故。
- 方寸地[fāng cùn dì]
原指很小的地方,借指心。
- 裂地分茅[liè dì fēn máo]
古代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同“裂土分茅”。
- 哀感天地[āi gǎn tiān dì]
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 立吃地陷[lì chī dì xiàn]
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
- 天长地远[tiān cháng dì yuǎn]
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
- 扫田刮地[sǎo tián guā dì]
泛指各种农活。
- 斯文扫地[sī wén sǎo dì]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不重视文化、不尊重文人,也指文人自甘堕落
- 因地制宜[yīn dì zhì yí]
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制定相应的妥善措施 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汉. 赵晔《吴越春秋》
- 威信扫地[wēi xìn sǎo dì]
威信:威望和信誉。威望、信誉全部丧失。比喻威望和信誉完全丧失。 名声、号召力和信任度急剧下降,丧失殆尽
- 人地两生[rén dì liǎng shēng]
初到一地对当地的人与环境、习俗等不熟悉。
- 随时随地[suí shí suí dì]
①指依照当时当地情形;在不同的时间、地点。②任何时间、地点;时时处处。
- 别有天地[bié yǒu tiān dì]
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另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艺术创作等引人入胜。天地:比喻人们活动范围,指境界。洞天:道家称神仙住的洞府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太白集.卷十九.山中问答》那派艳丽光景,竟是别有洞天
- 平地风雷[píng dì fēng léi]
犹言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 地狭人稠[dì xiá rén chóu]
稠:密、多。土地狭窄,人口稠密。即地少人多,非常拥挤。
- 锦天绣地[jǐn tiān xiù dì]
形容房屋或其他环境布置得十分美观华丽。
- 遍地开花[biàn dì kāi huā]
比喻好的事物到处涌现或普遍发展。 比喻好人好事处处可见; 全面铺开,成效显著
- 天地良心[tiān dì liáng xīn]
天知地知,自己也问得过良心,确实没有说假话、做坏事。 表白自己的用语。意为:天知地知,自己也问得过良心,确实没有说假话、做坏事
- 撑天柱地[chēng tiān zhù dì]
上顶着天,下及于地。比喻起大作用,维持某种局面。也形容形体极大。 介于天地之间起支持依托作用。比喻在国家事务中担负重大责任尝闻龙变化,要大便撑天柱地,要小便芥子藏身。——《封神榜》
- 脚踏硬地[jiǎo tà yìng dì]
指实打实,十分稳靠。
- 跼地籥天[jú dì yuè tiān]
指惶恐不安的样子。籥,古同“钥”,锁钥。
- 一席之地[yī xí zhī dì]
放一个席位的地方。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
- 名誉扫地[míng yù sǎo dì]
指彻底失去声誉。
- 易地而处[yì dì ér chǔ]
换一换所处的地位。比喻为对方想一想。
- 斯文委地[sī wén wěi dì]
犹斯文扫地。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 天寒地冻[tiān hán dì dòng]
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天上寒冷,大地封冻。形容气候严寒天寒地冻不怕冷,荒原一片篝火红
- 天翻地覆[tiān fān dì fù]
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 顶天立地[dǐng tiān lì dì]
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头顶青天,脚立在地上。形容光明正大,形象高大,气概豪迈我道你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儿汉,怎做了背祖离宗的牛马风。——《元曲选.连环计》
- 盈尺之地[yíng chǐ zhī dì]
几尺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狭小。
- 花天锦地[huā tiān jǐn dì]
形容繁华热闹。
- 戴天蹐地[dài tiān jí dì]
犹戴天履地。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
- 帡天极地[píng tiān jí dì]
指包罗万象。
- 天地剖判[tiān dì pōu pàn]
犹言开天辟地。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 天覆地载[tiān fù dì zǎi]
覆:盖;载:承受。象天覆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
- 背地厮说[bèi dì sī shuō]
背地里胡说八道。
- 死心踏地[sǐ xīn tā dì]
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同“死心塌地”。
- 肤寸之地[fū cùn zhī dì]
肤寸:古代长度单位,1肤=4寸。指面积狭小的土地。
- 不欺地下[bù qī dì xià]
地下:黄泉之下。指人刚正不阿,坚持原则。
- 江河行地[jiāng hé xíng dì]
江河永远在陆地上奔流。比喻事情明显,无庸置疑,颠扑不破。
- 德配天地[dé pèi tiān dì]
指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 呱呱坠地[gū gū zhuì dì]
形容婴儿出生或事物问世。
- 天开地辟[tiān kāi dì pì]
犹言开天辟地。
- 人杰地灵[rén jié dì líng]
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谓山川秀丽之处有灵秀之气,能孕育出杰出的人才。也有说杰出人物所生、所到过的地方,地因人而灵秀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 陈蕃之榻。—— 唐. 王勃《滕王阁序》
- 夷为平地[yí wéi píng dì]
夷:拉平,铲平。铲平使成一块平地。
- 无地自容[wú dì zì róng]
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没有地方可以给自己容身。形容十分羞愧
- 盖地而来[gài dì ér lái]
多指暴风雪、大队人马、飞沙走石等奔涌而至,把大地遮盖起来。用来形容来势凶猛,声势浩大。
- 俯拾地芥[fǔ shí dì jiè]
象低头拾一根小草那样。比喻容易得到或容易成功。
- 遮天压地[zhē tiān yā dì]
遮住天,盖住地。形容数量多,占的面积大。
- 天灾地孽[tiān zāi dì niè]
天地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古人迷信,认为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
- 如履平地[rú lǚ píng dì]
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
- 通天达地[tōng tiān dá dì]
犹言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 轰天震地[hōng tiān zhèn dì]
轰:带有巨大响声的爆炸崩裂。形容声威巨大。
- 吹唇沸地[chuī chún fèi dì]
吹口气就能使大地沸腾起来。形容威势极大。
- 刮野扫地[guā yě sǎo dì]
大风吹扫野地。比喻杀获无余。
- 坐地自划[zuò dì zì huá]
就地不动,自定范围。比喻固执一端,排斥其他。
- 号天搭地[háo tiān dā dì]
大声哭叫。形容放声大哭。
- 画地自限[huà dì zì xiàn]
比喻自己束缚自己。
- 无立锥地[wú lì zhuī dì]
没有立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后常形容贫穷。
- 地丑力敌[dì chǒu lì dí]
指土地相似,力量相当。
- 游刃余地[yóu rèn yú dì]
犹游刃有余。比喻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 震天铄地[zhèn tiān shuò dì]
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某一事件令人惊骇。也形容声势浩大或气概雄伟。
- 天差地远[tiān chā dì yuǎn]
比喻两者相差极大。 天上与地下,相距遥远。形容差得太多、太远、太大她俩的隔阂与生俱来,天差地远,很难谈得拢
- 平地起家[píng dì qǐ jiā]
比喻原来没有基础而建立了一番事业。
- 天遥地远[tiān yáo dì yuǎn]
比喻相差极大。
- 烦天恼地[fán tiān nǎo dì]
对天地都有所烦恼。形容心情极其烦闷苦恼。
- 跼天蹐地[jú tiān jí dì]
跼:弯腰;蹐:前脚接后脚地小步走。天虽高,却不得不弯着腰;地虽厚,却不得不小步走。形容处境困窘,戒慎、恐惧之至。 恐惧畏缩,无处容身的样子。“跼”也作“局”
- 柱天踏地[zhù tiān tà dì]
指顶天立地的事物。
- 死心塌地[sǐ xīn tā dì]
原指死了心,不作别的打算。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
- 哀鸿遍地[āi hóng biàn dì]
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 膏腴之地[gāo yú zhī dì]
指肥美的土地或肥沃富饶的地区。
- 心地狭窄[xīn dì xiá zhǎi]
形容人气量小。
- 闾阎扑地[lǘ yán pū dì]
闾阎:指里巷的门或房屋。里巷遍地。形容房屋众多,市集繁华。
- 天悬地隔[tiān xuán dì gé]
悬、隔:距离远。比喻相差极大。 见“天差地远”
- 必争之地[bì zhēng zhī dì]
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指两军对垒时,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周书.王悦传》若灵武于贼有大利,即是必争之地。—— 杨亿《论灵州事宜》
- 谩天谩地[màn tiān màn dì]
犹言谩天昧地。指无限制地隐瞒一切真实情况骗人。
- 感愧无地[gǎn kuì wú dì]
无地:没有一丝一毫的空余之地。形容对人的感激、惭愧到了极点。
- 心地善良[xīn dì shàn liáng]
有道德、德行好,慈善。 有道德的;有德行的;慈善的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 撼天动地[hàn tiān dòng dì]
撼: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天地受到震动。形容声势浩大喊杀声撼天动地
- 扫地以尽[sǎo dì yǐ jìn]
比喻破坏得彻底。也比喻面子、威风丢失干净。 比喻破坏无遗,也指威风、名誉等完全丧失
- 旧地重游[jiù dì chóng yóu]
重新来到曾经居住过或游览过的地方。 访问过去熟悉的地方
- 唾地成文[tuò dì chéng wén]
形容文思敏捷。
- 死地求生[sǐ dì qiú shēng]
在极危险的境地中求取生存。
- 肥田沃地[féi tián wò dì]
肥沃的土地。
- 入地无门[rù dì wú mén]
形容陷入无路可走的困境。
- 熯天炽地[hàn tiān chì dì]
形容火势极猛。
- 置之死地[zhì zhī sǐ dì]
有意使人处于无法生存下去的境地。
- 月地云阶[yuè dì yún jiē]
月做地,云做台阶。指天上。也比喻景物美好的境界。
- 缩地补天[suō dì bǔ tiān]
指改造天地宇宙。比喻做非凡之事。 改造天地。比喻改革国政高祖缩地补天,重张区宇;返魂肉骨,再造生灵。——《旧唐书.音乐志》
- 天大地大[tiān dà dì dà]
形容极大。
- 平地风波[píng dì fēng bō]
平地上起风浪。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 比喻突然发生的意外事故或变化
- 经纬天地[jīng wěi tiān dì]
本指以天地为法度。后谓经营天下,治理国政。亦形容政治才识卓越不凡。
- 泻水著地[xiè shuǐ zhuó dì]
水倾泻在地上,随地势而流注。比喻只能任其自然。
- 不留余地[bù liú yú dì]
不留一点空余的地方。多形容言语、行动没有留下可回旋的余地。
- 扫地焚香[sǎo dì fén xiāng]
形容清闲幽静的隐逸生活。
- 息肩之地[xī jiān zhī dì]
息肩:枉身,立足。指立足的地方。
- 天造地设[tiān zào dì shè]
造:制作;设:安排。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人工。 谓事物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
- 天坍地陷[tiān tān dì xiàn]
天坍塌,地下陷。形容剧烈的变动。
- 指天画地[zhǐ tiān huà dì]
形容说话没有顾忌,目中无人。
- 划地为牢[huá dì wéi láo]
相传上古时,于地上画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惩罚。后用以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 山崩地裂[shān bēng dì liè]
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 极天际地[jí tiān jì dì]
形容十分高大。
- 知天知地[zhī tiān zhī dì]
天:天气;地:地形。了解地形,了解气候。
- 地阔天长[dì kuò tiān cháng]
大地辽阔,天空广阔。
- 伏地圣人[fú dì shèng rén]
指在某一方面略有知识就逞能的人。
- 地广民众[dì guǎng mín zhòng]
土地广阔,百姓众多。
- 酒食地狱[jiǔ shí dì yù]
陷入终日为酒食应酬而奔忙的痛苦境地。
- 天旋地转[tiān xuán dì zhuàn]
天地转动。比喻重大的变化。也形容眩晕时的感觉或闹得极凶。 天在旋,地在转。形容大脑旋晕时的感觉。比喻世局大变或乱后而复治
- 立锥之地[lì zhuī zhī dì]
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也指极小的安身之处。 形容极小的立足地贫无立锥之地
- 地瘠民贫[dì jí mín pín]
土地瘠薄,人民贫穷。
- 擂天倒地[léi tiān dǎo dì]
呼天抢地,形容哭喊。
- 方寸之地[fāng cùn zhī dì]
指心。
- 扫地出门[sǎo dì chū mén]
比喻将坏东西彻底清除出去。也没收全部财产,赶出家门。 比喻把坏东西彻底清除,也指剥夺全部财产,把人空手赶出门
- 天南地北[tiān nán dì běi]
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形容地区各不相同。也形容距离极远。
- 撼天震地[hàn tiān zhèn dì]
撼:摇动;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 不存之地[bù cún zhī dì]
非常危险的境地。
- 地不爱宝[dì bù ài bǎo]
爱:吝惜。大地不吝啬它的宝藏。多指地下有文物出土。
- 幕天席地[mù tiān xí dì]
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原形容心胸开阔。现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 把天空当作幕,把大地当作席
- 地上天宫[dì shàng tiān gōng]
形容生活环境的美好,犹如在天宫一样。
- 留余地[liú yú dì]
不把话说死或不把事办绝,留下进退回旋的地步。 不把话说死或不把事办绝,留下进退回旋的地步。又叫“留有余地”
- 铺天盖地[pū tiān gài dì]
一下子到处都是。形容来势很猛。 来势猛烈,到处都是暴风雨铺天盖地而来
- 推天抢地[tuī tiān qiǎng dì]
往前冲跌。形容冲撞争闹。
- 天高地厚[tiān gāo dì hòu]
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 局地钥天[jú dì yào tiān]
指惶恐不安的样子。
- 格天彻地[gé tiān chè dì]
格:感通;彻:贯通,深透。感天动地。
- 桂玉之地[guì yù zhī dì]
指京师。
- 天愁地惨[tiān chóu dì cǎn]
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多用作渲染气氛)。
- 地远山险[dì yuǎn shān xiǎn]
地处边远,山势险峻。
- 地尽其利[dì jìn qí lì]
尽:尽力,充分。使土地、山川、地面上下物质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
- 云天雾地[yún tiān wù dì]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 谢天谢地[xiè tiān xiè dì]
表示目的达到或困难解除后满意轻松的心情。 迷信说法,谓感谢天地神灵的佑护。后多用来表示满意或感激之意
- 地利人和[dì lì rén hé]
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得人心。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 指地理条件优越,人心又齐,有群众基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 指天说地[zhǐ tiān shuō dì]
指着天说着地。形容无所不谈。
- 割地求和[gē dì qiú hé]
割让土地,求得和平。
- 天罗地网[tiān luó dì wǎng]
天罗:张在空中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比喻对敌人、逃犯等的严密包围。 天上、地下到处是罗网。形容上下四方尽被包围,无路可逃
- 含笑入地[hán xiào rù dì]
面带笑容而死。犹言死而无憾。 形容虽死无憾筮者曰:“葬于此也,害兄而福弟。”大雅曰:“若得家弟永康,我将含笑入地。”——《旧唐书.温大雅传》
- 阿鼻地狱[ā bí dì yù]
阿鼻: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 不倾之地[bù qīng zhī dì]
倾:倾覆。不臻倾覆的境地。即不败之地。
- 地狱变相[dì yù biàn xiàng]
旧时比喻社会的黑暗残酷。
- 啼天哭地[tí tiān kū dì]
呼天叫地的哭号,形容非常悲痛。
- 一隅之地[yī yú zhī dì]
隅:角落。形容地域狭小。
- 哭天抢地[kū tiān qiāng dì]
嘴里喊着天,头撞着地大声哭叫。
- 四战之地[sì zhàn zhī dì]
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 开天辟地[kāi tiān pì dì]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 大有见地[dà yǒu jiàn dì]
很有见解。
- 丧师失地[sàng shī shī dì]
军队受到损失,国土被失陷。
- 怨天怨地[yuàn tiān yuàn dì]
抱怨天又抱怨地。形容埋怨不休。 抱怨天,埋怨地,对不满意的事归咎于各种客观情况
- 颜面扫地[yán miàn sǎo dì]
比喻面子丧失干净。
- 天文地理[tiān wén dì lǐ]
泛指知识、学问。 用“天文地理”来泛指知识、学问,这种说法由来已久,例如许多旧小说中说到一个人很有学问,就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你莫看他样子蠢,还蛮有灵气,晓得的天文地理还蛮多哩
- 脚踏实地[jiǎo tà shí dì]
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 攻城夺地[gōng chéng duó dì]
攻:攻打,进攻。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 天诛地灭[tiān zhū dì miè]
诛:杀死。比喻罪恶深重,为天地所不容。 受老天的诛伐、大地的灭绝 我便天诛地灭,你又有什么好处。——《红楼梦》
- 咒天骂地[zhòu tiān mà dì]
形容信口乱骂。
- 衣不曳地[yī bù yè dì]
曳:拖。衣衫短小,不拖在地上。比喻衣着朴素。
- 荆天棘地[jīng tiān jí dì]
到处都是荆棘。形容困难重重,障碍极多。
- 桑梓之地[sāng zǐ zhī dì]
桑、梓:古时经常栽种在家宅旁边的树木,代称故乡。比喻故乡。
- 纲常扫地[gāng cháng sǎo dì]
纲常:三纲五常。指纲纪、人伦等封建伦理道德衰败不振。
- 惊天动地[jīng tiān dòng dì]
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形容声音响亮、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 补天柱地[bǔ tiān zhù dì]
修补天,支撑地。比喻伟大的功勋。
- 穷天极地[qióng tiān jí dì]
指天涯海角。形容极边远的地方。
- 必由之地[bì yóu zhī dì]
必:一定;由:经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地方。
- 局天扣地[jú tiān kòu dì]
悲痛诉说的样子。
- 画地而趋[huà dì ér qū]
趋:疾走。只在规定的范围内行动。比喻不知变通。 谓画定某地某处,让人限于此范围内进退。比喻苦于被礼法拘束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庄子.人间世》
- 五体投地[wǔ tǐ tóu dì]
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指两肘、两膝和头顶着地,佛教最恭敬的礼节,比喻敬佩到了极点
- 漫天漫地[màn tiān màn dì]
漫:满。充满天地之间。形容数量极多,到处都是。
- 就地正法[jiù dì zhèng fǎ]
正法:执行死刑。在犯罪的当地执行死刑。
- 阴曹地府[yīn cáo dì fǔ]
迷信说法,人死后所在的地方。
- 进壤广地[jìn rǎng guǎng dì]
指扩展地域。
- 寂天寞地[jì tiān mò dì]
比喻人没有能力或没有什么作为。
- 立地擎天[lì dì qíng tiān]
擎:往上托举。顶天立地。形容英雄气慨。
- 地上天官[dì shàng tiān guān]
比喻社会生活繁华安乐。
- 地负海涵[dì fù hǎi hán]
指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形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
- 出人头地[chū rén tóu dì]
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 才学或地位高出众人,显于当世,高人一等他不想出人头地,只想藏匿在群众之中
- 天灾地变[tiān zāi dì biàn]
天地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古人迷信,认为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
- 上天下地[shàng tiān xià dì]
上面至于天,下而至于地。形容范围广阔,没有限制。多用以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非常空阔广泛。
- 自留地[zì liú dì]
在实行农业集体化以后留给农民个人经营的少量土地。比喻自己的私人空间。 中国在实行农业集体化以后留给农民个人经营的少量土地,产品归个人所有
- 坐地分赃[zuò dì fēn zāng]
原指盗贼就地瓜分偷盗来的赃物。现多指匪首窝主自己不动手而坐在家里分取同伙偷盗来的财物。 匪首、窝主等不亲自去作案而坐等分取脏物
- 天地神明[tiān dì shén míng]
指上天和神灵。
- 号天拍地[háo tiān pāi dì]
大声哭叫。形容放声大哭。
- 地广人稀[dì guǎng rén xī]
地方大,人烟少。 地方大,人口少。形容荒凉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史记.货殖列传》
- 画地成图[huà dì chéng tú]
在地上画出地图,来说明山川河流等地理形势。形容信手拈来,才能出众。
- 用钱因地[yòng qián yīn dì]
利用天时,顺应地利。指善于依据客观条件办事。
- 琅嬛福地[láng huán fú dì]
传说中仙人所居多书的洞府。
- 规天矩地[guī tiān jǔ dì]
①规,为圆,象征天;矩,为方,象征地。②泛指效法天地。
- 地地道道[dì dì dào dào]
真正的,够标准的。
- 地广人众[dì guǎng rén zhòng]
指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 肝脑涂地[gān nǎo tú dì]
涂地:涂抹在地上。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 原指惨死,后指做事不惜一切代价,乃至牺牲生命 与项羽战 荥阳,争 成皋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史记.刘敬孙叔道列传》(武)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汉书.苏武传》
- 平地青云[píng dì qīng yún]
平:平稳;青云:高空。比喻境遇突然变好,顺利无阻地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地位。
- 卷地皮[juàn dì pí]
把地皮都卷走了。比喻官吏的残酷搜刮。 即刮地皮,比喻官员贪污剥削百姓
- 要害之地[yào hài zhī dì]
要害:人体上能致命的部位,比喻军事上处于至关重要位置的地方。多比喻军事战略要地。亦作“要害之处”。
地[dì]字在开头的词语
- 地邻[dì lín]
1.邻居;邻里。 2.耕地邻接的各方,彼此互为地邻。
- 地瓜[dì guā]
番薯的别名。也叫甘薯﹑红薯﹑白薯等。
- 地户[dì hù]
1.地的门户。古代传说天有门,地有户,天门在西北,地户在东南。因称地之东南为“地户”。 2.泛指大地。 3.土地的所有者。 4.租种他人土地的人家。犹佃户。 5.道教称人的鼻子。
- 地段[dì duàn]
犹区域,指地面上的某一段。 指地面上的一段黄金地段危险地段
- 地形家[dì xíng jiā]
旧时擅长相地术的人。
- 地理先生[dì lǐ xiān shēng]
旧称以看风水为职业的人。
- 地戏[dì xì]
戏曲剧种。流行于贵州安顺﹑惠水﹑平坝等地。每一戏班专门演唱一部整本大戏,如《岳传》﹑《杨家将》之类。音乐粗犷,伴奏简单,多在旷野演出。演员戴面具,脸部蒙青纱,所持兵器特别短小,动作幅度甚大。
- 地质力学[dì zhì lì xué]
运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构造,以便解决地壳运动问题的一门地质学的边缘学科。为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所倡导而建立。
- 地震波[dì zhèn bō]
由于地震而产生的向四外传播的震动。地震波主要由横波﹑纵波组成。人工爆炸产生的地震波可以帮助探矿。
- 地形雨[dì xíng yǔ]
暖湿空气在前进 途中,遇地形阻挡,被迫沿迎风坡爬升,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
- 地动说[dì dòng shuō]
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学说。
- 地面气压[dì miàn qì yā]
地面一定位置上的大气压。这是一种不很严格的说法,它大致包括本站气压和海平面气压两种说法。 地面一定位置上的大气压。这是一种不很严格的说法,它大致包括本站气压和海平面气压两种说法
- 地宝[dì bǎo]
1.指大地所产的物品,如谷物等。 2.特指地下的矿藏。 3.谓耕种的宝贵时令。
- 地一[dì yī]
神名。 《史记·孝武本纪》:“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
- 地头[dì tóu]
1.田地的两头。 2.当地;本地。 3.处所;地方。 4.方面。 5.书页下端的空白处。
- 地寒[dì hán]
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 地貌[dì mào]
在地理学中也称“地形”。指地表起伏形态。由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地震等)和外力作用(流水、冰川、风、波浪、洋流等)相互作用而成。按形态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按成因分为构造地貌(高大的山脉、断陷盆地、火山等)、侵蚀地貌(河流峡谷、曲流、冰川槽谷等)、堆积地貌(冲积扇、江心洲、火山锥等)等。
- 地勤[dì qín]
指在地面上执行的与航空有关的各种工作,如维修飞机等(区别于“空勤”)。 在地面上执行的各种工作,如维修飞机等
- 地道战[dì dào zhàn]
依托地道坚持对敌斗争的一种战法。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平原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敌人残酷“扫荡”的情况下,挖掘地道同敌人进行斗争,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这种斗争形式,对坚持平原游击战争起了重大作用。 依托地道坚持斗争、打击敌人的作战方法。是中国人民抗日游击战争中革命军民的一种创造。典型的地道,家家相连,有生活、防毒、防水和战斗设施,能藏能打、能机动、能生活,便于长期坚持对敌斗争,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 地震区[dì zhèn qū]
地震时地震波涉及的区域、范围。 地震时地震波涉及的区域、范围
- 地里[dì lǐ]
1.两地相距的里程。 2.土地﹑山川等的环境形势。 3.指地理之学。 4.区域;区划。
- 地位[dì wèi]
1.人或团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 2.人或物所占的地方。 3.程度;地步。
- 地势[dì shì]
①地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②比喻社会地位: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 地土牒[dì tǔ dié]
官府发给寺院的准许土地免税的证书。
- 地纮[dì hóng]
犹地维。古谓地有八纮。
- 地方志[dì fāng zhì]
即方志。记载某一地方的地理﹑历史﹑风俗﹑教育﹑物产﹑人物等情况的书,如县志﹑府志等。 地方上的大事年鉴
- 地棍[dì gùn]
地痞。
- 地宫[dì gōng]
地下的宫殿。特指帝王后妃的墓穴。
- 地热[dì rè]
地球内部所储存的热能。主要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放热而产生。主要从地球深部向表面热传导,以及通过火山、热水活动和构造运动来释放。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分散的地热聚集成可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
- 地子[dì zǐ]
唐代抵充百官职田的粟米。
- 地络[dì luò]
犹地脉。土地的脉络。亦指疆界。
- 地方官[dì fāng guān]
旧称主管地方政务的官员。如知府﹑知县等。
- 地峡[dì xiá]
海洋与海洋之间连接两大陆或两块较大陆地的狭窄陆地。如连接南美和北美两大陆的巴拿马地峡,连接亚、非两大陆的苏伊士地峡。
- 地球椭球[dì qiú tuǒ qiú]
又称“地球椭圆体”。代表地球大小和形状的数学曲面。一般采用旋转椭球。其大小和形状常用长半径a和扁率α表示。1980年中国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1975年椭球参考值:a=6378140,α=1∶298257。
- 地下河[dì xià hé]
流经洞穴或一组连通洞穴的地下水道。
- 地缘[dì yuán]
由地理位置上的联系而形成的关系:地缘政治|地缘文化。
- 地塄[dì léng]
方言。田地边上的坡儿。 〈方〉∶田地边上的坡儿
- 地狱[dì yù]
①某些宗教认为恶人死后灵魂受苦受罚的地方。佛教认为人在生前做了坏事,死后就要堕入地狱。基督教则称不信仰耶稣的恶人于末日审判后在地狱受永罚。②比喻黑暗而危难的境地。
- 地声[dì shēng]
地震前大地发出的声响。
- 地照[dì zhào]
由政府颁发的证明对土地有所有权的执照。
- 地险[dì xiǎn]
1.大地险阻;地面险阻。 2.指险要之地。
- 地脂[dì zhī]
仙药名。
- 地漏[dì lòu]
俗称阴历二月二十五日下雨为地漏,并谓为多雨之征。
- 地方剧[dì fāng jù]
见“地方戏”。
- 地制[dì zhì]
1.指帝王的分封制度。 2.土地制度。
- 地椒[dì jiāo]
我国北方的一种蔓生草本植物。
- 地藏[dì zàng]
埋葬于地。
- 地镜[dì jìng]
1.传说中的大镜,可用以照见地下之宝。 2.谓地面的积水。
- 地螾[dì yǐn]
蚯蚓。
- 地震带[dì zhèn dài]
“地震活动带”的简称。经常发生地震的地理区域,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全球地震活动分布在相对较狭窄的地带,主要有环太平洋地震带、横贯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地震震中分布较集中的地带
- 地垒[dì lěi]
两条断裂带之间的岩层如果高于两侧的岩层,这高出的部分叫地垒。
- 地台[dì tái]
高于或低于海平面而至少有一边高出于附近邻域的平的或接近于平的地区,通常小于台地。 高于或低于海平面而至少有一边高出于附近邻域的平的或接近于平的地区,通常小于台地
- 地骨[dì gǔ]
1.古人谓大地的骨骼,指石。又称“土骨”。 2.枸杞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枸杞﹑地骨皮》。
- 地心引力[dì xīn yǐn lì]
地球吸引其他物体的力,力的方向指向地心。物体落地,月亮和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全是这种力作用的结果。也称重力。
- 地涩[dì sè]
古代军用障碍物。以铁木制成,置浅水中,阻碍敌军人﹑马行动。
- 地上[dì shàng]
1.陆地上。
- 地锦[dì jǐn]
1.中草药名。又称“斑地锦”﹑“奶浆草”。全草入药,有利尿﹑通乳汁﹑止血等功效。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九.地锦》。 2.即爬山虎。落叶藤本植物。可供观赏。根﹑茎入药,有祛风活血的作用。 3.地黄的别名。
- 地藏节[dì zàng jié]
俗谓阴历七月三十日为地藏节。
- 地主阶级[dì zhǔ jiē jí]
1.通过占有土地剥削他人劳动并取得优越地位或权力的阶级。
- 地境[dì jìng]
1.犹大地。 2.地形环境。
- 地下水[dì xià shuǐ]
泛指埋藏在地面 以下的水。但通常指埋藏在土壤、岩石孔隙和裂缝中的重力水。一般分两类:埋藏于地面以下第一个隔 水层之上,有一个自由水面的地下水,叫潜水;埋藏于地面以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 水,叫承压水。
- 地理位置[dì lǐ wèi zhì]
地球上某一地理事物与外在的某些其他的事物的空间关系。确定位置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方向和距离。具有相对性和不重复性的特点。可分为数理地理位置(如经纬度),自然地理位置(如海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如邻国),经济地理位置(如与周围地区的原材料供应、产品市场等方面的联系)。
- 地步[dì bù]
1.地段;位置。 2.犹地位。 3.回旋的余地。 4.程度;境地。
- 地毯[dì tǎn]
一种装饰地面的厚实织物。以羊毛、棉、黄麻和化纤等为原料。有手工编织和机械编织两种。质地厚实,富于弹性,图案色泽变化多样,装饰性强,具有良好的隔声和隔热效果。使用时,可满铺,也可局部铺设;可整块铺设,也可拼合铺设。 常由羊毛织成的一种重厚的机织或毡合织物,铺于地面
- 地匣[dì xiá]
即匣床。旧时牢狱中的一种刑具。施刑时,囚犯仰卧其上,手足被紧紧夹住。
- 地讼[dì sòng]
关于土地边界的争执。
- 地方色彩[dì fāng sè cǎi]
文艺作品中着重描绘某一地区特有的社会习尚﹑风土人情,以至适当采用方言土语等而形成的一种艺术特色。作品中适当带有地方色彩,有助于形象的描绘,能更生动地反映该地区的社会生活,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 地机[dì jī]
1.军事上指形势险要的关键之地。 2.指大地活动的枢要。
- 地头钱[dì tóu qián]
唐代中叶到五代田赋的附加税。见《新唐书.食货志一》。后亦指官府或地主恶霸强迫人民缴纳的土地税。
- 地震烈度[dì zhèn liè dù]
表示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等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通常和震级、震源深度及离震中距离有关。各国采用不同的烈度表,中国根据地震时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及建筑物的破坏和地表变形情况,从小到大划分为ⅰ地震烈度ⅹⅱ烈度。
- 地德[dì dé]
1.大地的本性;大地的德化恩泽。 2.谓大地赐恩。 3.土地所产之物,指五谷。
- 地羊[dì yáng]
1.犬的别名。 2.方言。鼢鼠。
- 地角[dì jiǎo]
1.地的尽头。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 2.地阁。
- 地圻[dì qí]
地垠。圻,通“垠”。
- 地重[dì zhòng]
地利富厚。
- 地面[dì miàn]
1.地表面。 2.房屋等建筑物内部及周围的地上用某种材料铺筑的表层。 3.地区;地方。 4.当地;本地。
- 地景[dì jǐng]
《庄子.齐物论》:“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成玄英疏:“影之所待,即是形也。若使影待于形,形待造物,请问造物复何待乎?斯则待待无穷,卒乎无待也。”影布地上,后世道家遂以“地景”形容无待外物﹑与道俱化的修养境界。
- 地气[dì qì]
1.地中之气。 2.犹气候。 3.土地山川所赋的灵气;风水。 4.指大气层。 不同地区的气候此地气之不同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 地学[dì xué]
“地球科学”的简称。地质、地理、气象以及与之有关的学科的总称。研究内容包括地球内部(地核、地幔、地壳等)、地球表面的水体、陆地和大气层,以及生物自然地理和生物经济地理等。研究地学,对避免自然灾害、增强人类对自然界的应变能力、开发自然资源、利用自然条件、丰富经济活动、发展社会生产等有重要意义。
- 地毯式[dì tǎn shì]
属性词。比喻全面的,没有遗漏的(检查、搜索、轰炸等):~排查。
- 地突[dì tū]
地道。
- 地层学[dì céng xué]
地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地层(沉积岩﹑喷出岩和某些变质岩)和侵入岩的形成顺序及其相互关系并确定其地质年代的学科。
- 地窑[dì yáo]
地窖。
- 地物[dì wù]
地面上的固定性物体。如居民地(城市、村庄等)、建筑物(民居、厂房、校舍等)、道路(铁路、公路等)、江河(江、河、湖泊等)、森林(林地、果园等)。在地图上一般用规定的符号表示。 地表面的固定性物体(包括自然形成和人工建造的)。例如,居民点、道路、江河、树林、建筑物等。不同的地物对军队战斗行动有着不同的影响
- 地雷[dì léi]
设置在地面或地面下的爆炸性武器。由雷体和引信两部分组成。引信有触发引信和非触发引信两种。主要用以炸毁坦克和各种车辆,杀伤并阻滞敌人的行动。中国是使用地雷最早的国家,至迟在明代中期就有了触发地雷。
- 地罗[dì luó]
犹地网。
- 地平面[dì píng miàn]
大地的水平面。天文学上指与地球半径成直角的平面。即以站立的观测者为中心的垂直平面。
- 地积[dì jī]
土地的面积。通常用顷﹑亩﹑分等单位来计算。 土地的面积,通常用顷、亩、分等单位来计算
- 地下热[dì xià rè]
见“地热”。
- 地碓[dì duì]
即碓。舂米用具。
- 地磁[dì cí]
地球所具有的磁性现象,在不同的地区和时间都有变化。罗盘指南和磁力探矿都是地磁的利用。
- 地窖[dì jiào]
保藏物品或住人的地洞或地下室。 贮藏用的地坑或地下室
- 地雷阵[dì léi zhèn]
布设一系列地雷所形成的阵势。
- 地职[dì zhí]
古代谓管理农圃的职事。
- 地中[dì zhōng]
1.地平面以下;地面以下。
- 地首[dì shǒu]
古人谓大地的头颅。指地的最高处。多指昆仑山。
- 地板[dì bǎn]
1.房屋地面或楼面的表面层。由木料或其他材料做成。 2.方言。田地。
- 地极[dì jí]
1.指大地的极远之处。 2.今指地球的南极和北极。 地轴两端点之一
- 地域[dì yù]
大面积的区域或范围:地域经济。
- 地听[dì tīng]
古代军事上侦察敌方动态的一种方法。多用于守城,以防突然袭击。
- 地方[dì fāng]
①中央以下各级行政区域的统称:地方政府。②处所;部位;领域:学校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疼|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地方甚大,战卒甚众,而身死国亡。③部分;方面:这话有对的地方|有些地方你欠考虑。④地保: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合族中及地方共递一张保呈。⑤本地;当地:地方上的老百姓个个拥护李书记。
- 地狼[dì láng]
传说中地下的狗。古代视为凶兆。
- 地方主义[dì fāng zhǔ yì]
在处理问题时,将本地方的利益放在首位,不顾甚至破坏全局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在处理问题时,将本地方的利益放在首位,不顾甚至破坏全局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 地丁[dì dīng]
多年生草本植物。 无直立地上茎,单数羽状复叶,两面密生长毛,开黄花的叫黄花地丁,开紫花的叫紫花地丁。全草可供 药用,能清热解毒、消炎消肿。
- 地沥青[dì lì qīng]
即沥青,俗称臭油。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溶于松节油或石油,可以制造涂料﹑塑料﹑防水纸﹑绝缘材料等,又可以用来铺路。
- 地师[dì shī]
指旧时看风水好坏的人。
- 地平[dì píng]
1.谓水土得到治理。参见“地平天成”。 2.地面平坦。 3.地平面;地平线。
- 地价税[dì jià shuì]
资本主义国家和中国旧时土地税的一种。照土地估定的价格,向土地所有者征收。
- 地厘[dì lí]
谓大地之道。
- 地图学[dì tú xué]
又称“制图学”、“地图制图学”。研究地图及其制作理论、工艺和应用的科学。包括地图编制、地图投影、地图整饰、地图制印以及遥感制图和计算机地图制图等。
- 地老鼠[dì lǎo shǔ]
1.烟火的一种。 2.即田鼠。
- 地球化学[dì qiú huà xué]
研究地壳或地质体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历史的科学。涉及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化学等多门学科。
- 地産[dì chǎn]
1.土地所产的物品,农产品。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地产作阳德。”郑玄 注:“地产者,植物,谓九穀之属。”《吕氏春秋·上农》:“是故当时之务,农不见於国,以教民尊地产也。”高诱 注:“地产,嘉穀也。”宋 陆游《戏咏乡里食物示邻曲》诗:“不惟人物富名胜,所至地产皆奇瓌。”
- 地震学[dì zhèn xué]
研究地震预报和预防﹑地震成因和分布以及与地震有关的各种物理现象的学科。从地震学的研究,还可以获得有关地球内部构造的资料,对地球的内部构造作理论的推断。
- 地窨子[dì yìn zi]
见“地窨”。
- 地理家[dì lǐ jiā]
风水先生。
- 地里鬼[dì lǐ guǐ]
指熟悉地方情况﹑善于查访内情的人。
- 地豆[dì dòu]
即马铃薯。又叫土豆。
- 地志[dì zhì]
专记地理情况的书。 记载国或区域的地形、气候、居民、政治、物产、交通等的变迁的书
- 地图[dì tú]
1.指地理位置﹑形势。 2.古指描摹土地山川等地理形势的图。今称说明地球表面的事物和现象分布情况的图,上面标着符号和文字,一般都着上颜色。 按一定比例运用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描绘显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域、社会经济状况的图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战国策.燕策》
- 地热学[dì rè xué]
研究地球内部热能及其应用的科学。
- 地肤[dì fū]
通称“扫帚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多分枝,叶线状披针形,开黄绿色小花,茎可做扫帚。果实叫地肤子,扁圆形,有翅,可入中药。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地肤》。
- 地亩[dì mǔ]
田地(总称):丈量~。
- 地量[dì liàng]
指最低的数量:昨天成交量已减少至二十八亿元,接近年内地量二十五亿元。
- 地带性[dì dài xìng]
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环境在地表呈带状伸展,并按一定方向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广义的理解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前两者又合称水平地带性。狭义的理解仅指纬度地带性。
- 地电[dì diàn]
地球内部不稳定的自然电流。其在地下空间中的分布和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可用于解决矿产、地质构造和地震研究问题。常通过视电阻率、自然电位和地电流的观测来研究。
- 地速[dì sù]
飞机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飞机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 地肤子[dì fū zǐ]
中药名。地肤的果实。性寒,中医用以清湿热,利小便。
- 地滚球[dì gǔn qiú]
1. 落地或地面滚动的球(例如棒球,板球,或足球),尤指被击中后立即落地滚动的球。2.被打出的棒球在对方外场手没能接住前已经落地。3.被击后沿着地面滚动的球;容易接的滚球。
- 地堑[dì qiàn]
至少两个断层之间的地壳下降部分,一般长度宽度大得多。 至少两个断层之间的地壳下降部分,一般长度宽度大得多
- 地塞米松[dì sāi mǐ sōng]
合成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能减轻机体对各种损伤引起的病理反应,减少炎性渗出。在严重感染时与大剂量抗生素合用,有良好的退热、抗毒、抗休克作用,并能缓解症状。对神经系统可提高兴奋性。用于各种急性严重感染、过敏性疾病、风湿病、类风湿病、肾病、严重支气管哮喘、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症等。
- 地震预报[dì zhèn yù bào]
用地震仪或观察自然景物现象的变化得出可能发生地震的情况报告。 用地震仪或观察自然景物现象的变化得出可能发生地震的情况报告
- 地体[dì tǐ]
1.大地的形体。后指地球。 2.犹地势。
- 地维[dì wéi]
1.维系大地的绳子。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天有九柱支持,地有四维系缀。故亦指地的四角。 2.喻纪纲。
- 地符[dì fú]
1.大地的符瑞。 2.宋代为征收田赋而颁发的土地的凭证。
- 地傅[dì fù]
犹邻人,住处相近的人。
- 地宇[dì yǔ]
指屋宇及其所占的地面。
- 地方自治[dì fāng zì zhì]
地方事务由某个划分的地方政区自己管理(区别于中央政府对这一地区的管理)。 地方事务由某个划分的地方政区自己管理(区别于中央政府对这一地区的管理)
- 地岊[dì jié]
地角,谓地之极僻远处。
- 地鵏[dì bū]
大鸨的别名。
- 地头地脑[dì tóu dì nǎo]
指田地的边缘或角落。
- 地基[dì jī]
承受建筑物、机器设备等荷载的全部地层。分两类:
- 地澁[dì sè]
古代军用障碍物。以铁木制成,置浅水中,阻碍敌军人、马行动。明 茅元仪《武备志·军资乘·守》:“地澁,以逆鬚钉布版上,版厚三寸,长阔约三、二尺,铁菱角,如铁蒺蔾。布水中,刺人马足。”
- 地震计[dì zhèn jì]
见“地震仪”。
- 地窨[dì yìn]
地窖;地下室。
- 地蛋[dì dàn]
方言。马铃薯。
- 地动仪[dì dòng yí]
候风地动仪的简称。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用铜铸造,形如酒樽,顶上有凸起的盖,周围有八个龙头对准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含着一个小铜球。对着龙嘴有八个铜蛤蟆,昂头张嘴,蹲于地上。哪里发生地震,对准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张开,嘴里的铜球就落到铜蛤蟆的嘴里。 候风地动仪的简称
- 地府[dì fǔ]
迷信说法,人世之外,另有世界,设有百官,专管鬼魂死人的,称为地府。又称阴间。
- 地东[dì dōng]
出租土地的人家。对佃户而言。萧军《八月的乡村》七:“好歹我们是地东、地户多年了,平常谁对谁不对……全是有个担待的。”萧红《生死场》四:“我们是地东、地户,哪有看着过去的?”
- 地祇坛[dì qí tán]
地坛。
- 地理数据[dì lǐ shù jù]
有关地理系统及地理因素的状态、特征、分布演化,以及人们对地理系统利用、管理、规划等的数据。包括观察数据、分析测定数据、遥感数据和统计调查数据。按内容可分为自然条件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两大类。
- 地理系统[dì lǐ xì tǒng]
地球表层所有地理要素联结构成的统一体。可分为自然地理系统和人文地理系统。自然地理系统是由地球表层中的大气、岩石、地貌、地表水、地下水、动植物等有机构成的自然整体。人文地理系统又由人口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组成。
- 地胄[dì zhòu]
南北朝时,称皇族帝室为天潢,世家豪门为地胄。后亦泛指门第。
- 地籁[dì lài]
1.风吹大地的孔穴而发出的声响。 2.指穴谷。
- 地摊[dì tān]
就地出卖货物的摊子。 在地上陈列货物出卖或者进行非实物性交易的摊子
- 地藏菩萨[dì zàng pú sà]
菩萨名。佛经说他受释迦佛嘱托,在弥勒出生前,自誓渡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常现身于地狱之中以救苦难。
- 地下[dì xià]
1.地面以下;地层内部。
2.谓政党﹑团体等处于非法﹑秘密活动状态。
3.指阴间。
4.地面上。
- 地线[dì xiàn]
1.地平线。 2.电器与地相接的导线。 用来将电流引入大地的导线;电气设备漏电时,电流通过地线进入大地
- 地租[dì zū]
土地所有者依靠土地所有权而取得的收入。封建地租是地主无偿占有的农民的剩余劳动甚至部分必要劳动,超经济强制是其存在的必要条件。资本主义地租是租佃资本家交给土地所有者的来自于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的一部分,体现两者共同剥削雇佣农业工人的关系。 佃户向土地出租者缴纳的税
- 地宜[dì yí]
1.谓土地之所宜。不同的土质适宜于不同生物的生长。 2.地理之所宜。指地理环境或条件。
- 地简[dì jiǎn]
地府的籍册。
- 地龟[dì guī]
古代称龟的一种。
- 地核[dì hé]
地球内部最中心的部分。位于地幔之下,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推测主要为铁、镍成分的物质,质量约占地球的32.4%。可分为内核和外核两部分。 地球的中心部分,半径约3360公里,其物理性质与周围的地幔和地壳有明显不同
- 地灶[dì zào]
就地挖成的临时炉灶。
- 地盘[dì pán]
1.旧时所用的罗盘。 2.旧时术数家称地下十二辰方位为地盘。参见“六壬”。 3.建筑物的基地。 4.势力范围;活动范围。
- 地形[dì xíng]
①在地理学中,地形即“地貌”。②在测绘学中,地形指地表起伏形态(地貌)和地表所有固定物体(如房屋、桥梁、道路)的总称。
- 地轴[dì zhóu]
1.古代传说中大地的轴。 2.泛指大地。 3.今指地球自转所围绕的轴线,它和赤道平面相垂直。 地球的自转轴,与赤道平面垂直,贯通地球中心及南北的直线
- 地着[dì zhe]
谓定居于一地。
- 地炕[dì kàng]
又称火炕。北方人用土坯或砖头砌成的床。一般在室内的地上起灶,烧火做饭,烟火由火道通入炕下,利用余热取暖。比较讲究的人家,则在室内或室外掘一长方形的坑,于坑内砌灶,于地下引火至炕中专供取暖。不烧火时,坑上覆之以板。
- 地窝子[dì wō zǐ]
半在地下半在地上的简陋棚屋。
- 地金[dì jīn]
埋在地下的黄金。典出孝子郭巨掘地埋儿得金事。
- 地上茎[dì shàng jīng]
植物的茎生长在地面以上的部分。
- 地代[dì dài]
即地租。
- 地方戏[dì fāng xì]
产生或流行在一定地区,用某一方言演唱,具有乡土色彩的戏曲剧种。如川剧、汉剧、秦腔、闽剧、沪剧等。大多数戏曲剧种属地方戏范畴。流行全国、乡土色彩较少的,如京剧,属全国性剧种。
- 地纽[dì niǔ]
地纪;地维。
- 地质罗盘[dì zhì luó pán]
又称“袖珍经纬仪”。野外地质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主要包括磁针、水平仪和倾斜仪。结构上可分为底盘、外壳和上盖,主要仪器均固定在底盘上,三者用合页联结成整体。可用于识别方向、确定位置、测量地质体产状及草测地形图等。
- 地权[dì quán]
土地所有权。 土地所有权
- 地层[dì céng]
地质时代中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主要为沉积岩、变质岩和火山岩。在不受扰动的情况下,越是下面的地层形成时代越老。其物质成分、颗粒大小、厚度及所含化石等是研究地壳历史的重要依据。
- 地坛[dì tán]
皇帝祭地的坛。又称“方泽”﹑“方丘”。今北京市安定门外有明清地坛,明嘉靖九年建,清重加修治。方形,周围约五十丈,广八九丈,中有方坛。
- 地榆[dì yú]
药用植物。中医以根入药,性微寒,功能凉血﹑止血。主治便血﹑血痢和妇女带下﹑血崩等。
- 地阁[dì gé]
1.亦作“地格”。 2.旧时命相家指人的下颔。谓地阁方圆为福相。
- 地膏[dì gāo]
即土膏。鸦片的别名。
- 地皮[dì pí]
1.地的表面。 2.指土地。 3.比喻民财。与“卷”﹑“刮”等连用,比喻搜刮民财。 4.特指供建筑用的土地。
- 地蚕[dì cán]
1.虫名。即蛴螬。形似蚕而大,身短节促,足长有毛。中医用以治瘀血。 2.菜名。即草石蚕,又名甘露子。以地下茎形似蚕而得名。可食,根入药。 3.方言。地老虎。夜蛾的幼虫。形如蚕,吃作物的根和苗。参见“地老虎”。
- 地面辐射[dì miàn fú shè]
指地面向天空以长波形式放射出的能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同时也昼夜不停地向外放射能量,这便是地面辐射。地面温度愈高,地面辐射就愈强。
- 地俗[dì sú]
地方的风俗;人世的习俗。
- 地梨[dì lí]
1.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在湿地里,地下茎象荸荠,可以吃。 2.这种植物的地下球茎。 3.方言。荸荠。
- 地波[dì bō]
又称“地面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的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地面吸收和绕射的严重影响,传播距离不远;波长愈短,传播距离愈近。但地波传播不受气候影响,可实现可靠的长波及较长波段的中波通信和无线电广播。
- 地日草[dì rì cǎo]
古代传说中食之使人不老的草。
- 地光[dì guāng]
地震前发出的一种特殊的光。 地震前的闪光
- 地址[dì zhǐ]
①个人的居住地点或机关团体的所在地。②用以标志数据、指令等存储位置的编号。通常是指寄存器和存储器中各存储单元的编号。
- 地火[dì huǒ]
1.谓庄稼遭受虫害。 2.指炉火。 3.地下的火。
- 地理环境[dì lǐ huán jìng]
地球岩石圈表层与大气圈对流层顶部之间的地表环境。是岩石、土壤、水、大气、生物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形成的社会因素的总体。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同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
- 地处[dì chù]
地方。
- 地面温度[dì miàn wēn dù]
指地面与空气交界处的温度。详“地温”。
- 地保[dì bǎo]
旧时在地方上为官府办差事的人。 清朝和民国初年在地方上为官府办差的人
- 地力[dì lì]
土地的出产能力:竭尽地力。
- 地芝[dì zhī]
1.灵芝的一种。古人以芝为瑞草,谓服食可成仙。 2.冬瓜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三.冬瓜》。
- 地魄[dì pò]
指月亮。
- 地下铁道[dì xià tiě dào]
简称“地铁”。详见“地铁”。
- 地埒[dì liè]
泛指大地。埒谓四周的界限。
- 地衣植物[dì yī zhí wù]
真菌和藻类共生的一类特殊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能生活在各种环境中,被称为“植物界的拓荒先锋”。共生的真菌大多是子囊菌,少数是担子菌,能吸收水和无机盐,并包被藻体;共生的藻类主要是蓝藻和绿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 地理要素[dì lǐ yào sù]
形成不同地理类型、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差异性的主要地理因素。在地理环境的形成中起主导作用,其变化往往引起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从而导致地理环境的变化。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地理要素不是一个,而是一个以上。
- 地球村[dì qiú cūn]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交通、信息业的发展,地球上生活的人类感到彼此的距离大缩短,地球似乎就像一个村庄那样联系紧密,所以把地球叫做地球村。
- 地铁[dì tiě]
“地下铁道”的简称。修建在大城市地下的铁路。应用电动客运列车,每小时运载能力可达4地铁6万人,平均时速35地铁45千米。由线路、车站、出入口、通风亭,以及通讯、照明、信号等设施组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是英国伦敦在1863年建成的。中国地铁于1969年在北京首先建成通车。
- 地癖[dì pǐ]
谓广置田产的癖好。
- 地温[dì wēn]
地面及其以下的土壤温度。地面温度直接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白天高,夜间低;夏季高,冬季低。土壤温度的变化随深度增大而逐渐减小,约在1米深处,温度的日变化已消失。土壤深达20米以下时,地温的年变化也消失了。井水冬暖夏凉就是地温终年少变所致。
- 地凌[dì líng]
冰,冰凌。
- 地脚[dì jiǎo]
1.犹当地。 2.书页下边的空白处。 3.方言。地基。 一页书上印刷部分下面的空白或待印的一页表格同上的对应部分
- 地质作用[dì zhì zuò yòng]
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形成和变化的作用。按产生的自然力可分为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前者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等;后者包括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等,是地壳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 地理[dì lǐ]
1.土地﹑山川等的环境形势。今指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的情况。 2.指研究地理的学科。 3.区域;区划。 4.地址。 5.风水。
- 地藏王[dì zàng wáng]
即地藏菩萨。
- 地阵板[dì zhèn bǎn]
方言。地板。
- 地面灌溉[dì miàn guàn gài]
利用地面上的管道或沟渠供给土壤水分。 利用地面上的管道或沟渠供给土壤水分
- 地架[dì jià]
指建筑物的草图。
- 地板革[dì bǎn gé]
铺地面用的人造革,有各种图案花纹,坚固耐磨。
- 地洞[dì dòng]
在地面下挖成的洞。 在山坡上挖掘的或在覆盖着草皮的地下挖掘的避难所或简单的住处
- 地堡[dì bǎo]
供步枪﹑机枪射击用的低矮工事,有顶,通常为圆形。 供步枪、机枪射击用的有掩盖的低矮工事。用土、木、砖、石、钢铁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构筑。用于掩护桥梁、渡口或封锁街巷、道路和开阔地,也可与其他工事相结合构成火力支撑点
- 地望[dì wàng]
1.魏晋以下,行九品中正制,士族大姓垄断地方选举等权力,一姓与其所在郡县相联系,称为地望。 2.指地理位置。
- 地隧[dì suì]
犹地道。
- 地征[dì zhēng]
土地税。
- 地箓[dì lù]
道教谓地府的秘文秘录。
- 地势图[dì shì tú]
地形测量中,用等高线法,有时也用晕渲法、分层设色法或晕滃法着重表示地势起伏形态和水系特征的地图。 地形测量中,用等高线法,有时也用晕渲法、分层设色法或晕滃法着重表示地势起伏形态和水系特征的地图
- 地统[dì tǒng]
古人认为农历十二月大地始化生万物,因称奉建丑为正朔(即以农历十二月为正月)的王朝为得地统。
- 地板蜡[dì bǎn là]
用来擦地的蜡。 用来擦地的蜡
- 地质学[dì zhì xué]
研究地球的科学。主要研究地壳的构造、物质组成、发展变化以及各种地质作用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等。有动力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分支学科。
- 地黄[dì huáng]
多年生草本。其块根为中药。新鲜者称“鲜生地”,有清热生津、凉血治血的功用,可治热病烦躁、津伤口渴等症;干燥者称“生地”,有滋阴养血的功用,可治阴虚内热、虚烦不眠等症;经加工蒸制者称“熟地”,有补肾阴、益精血的功用,可治肾虚阴亏、头晕目眩、腰酸遗精等症。 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长圆形并有皱纹,开淡紫色花。黄色根,中医入药、补血、强心但取芦藤地黄辈观。——宋. 沈括《梦溪笔谈》
- 地门[dì mén]
古人谓大地的门户。亦泛称大地。
- 地价[dì jià]
指极低的价格:卖主要的是天价,买主给的是地价。
- 地理模型[dì lǐ mó xíng]
表示地理系统或地理要素特性的模型。使用实物代表客观地理事物或其特性的称为物理模型或实物模型,采用数字符号和表达式的地理模型称为数学模型。
- 地坼[dì chè]
1.地裂。语出《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冰益壮,地始坼,鹖旦不鸣,虎始交。” 2.指土地的裂缝。
- 地幔[dì màn]
地球内部地壳和地核之间的构造层。故旧称“中间层”。厚度约为2900千米,其质量约占地球的67.2%。一般将其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
- 地文[dì wén]
1.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貌。 2.中药半夏的别名。见《急就篇》卷四。
- 地方武装[dì fāng wǔ zhuāng]
地方上的军队,尤指相对中央的军队而言。 地方上的军队,尤指相对中央的军队而言
- 地下茎[dì xià jīng]
指植物的茎生长在地面以下的部分。有根茎﹑块茎﹑鳞茎等。是地上茎由于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引起的变态,其功能主要是贮藏养料。 植物生于地面下的任何一种茎;主要种类有:根状茎、块茎、球茎、鳞茎和根状的下垂茎
- 地形图[dì xíng tú]
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是普通地图之一。由实地测绘或根据实测和配合有关调查资料编制而成。地貌用等高线表示,能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和起伏形态;地物用图式符号表示,具有精确的平面位置。是建设工程中规划、设计、施工和军事活动的重要资料。
- 地灵[dì líng]
1.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2.谓土地山川灵秀。
- 地数[dì shù]
指二﹑四﹑六﹑八﹑十诸偶数。此五数相加为三十。
- 地纪[dì jì]
1.维系大地的绳子。古代认为天圆地方,传说天有九柱支撑,使天不下陷;地有大绳维系四角,使地有定位。 2.借指大地。
- 地动[dì dòng]
地震。
- 地籍[dì jí]
封建时代政府登记土地的册籍。 古代登记土地的册籍,是征收田赋的依据
- 地表火[dì biǎo huǒ]
1. 腐植质层燃烧的一种森林火灾,通常不露出表面。2. 仅燃烧林地表面的枯枝落叶或林下灌木、草层的一种森林火灾。
- 地变[dì biàn]
地体变动。多指地震﹑山崩。古人以之为天示凶兆。
- 地穴[dì xué]
1.谓面积较大的凹陷地形。 2.地下的孔道或洞穴。 挖地成坑并加覆盖的原始住所
- 地上河[dì shàng hé]
河底高出附近地 面的河段。多在大河中下游。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河段。
- 地神[dì shén]
大地之神。
- 地下采矿[dì xià cǎi kuàng]
也称“地下开采”。通过挖掘出的井筒和巷道到达地下的矿体,并将矿块切割、破碎和运出的采矿工作。通常还包括矿井内的通风、排水、防止井内事故等工作。适合于矿体埋藏较深的条件。
- 地阵[dì zhèn]
古代军事术语。阵地的地理形势。
- 地主[dì zhǔ]
1.当地的主人。对来往客人而言。
2.神名。
3.田地的主人。
4.占有土地,靠剥削农民为生的人或阶级。
- 地心[dì xīn]
地球的中心部位;地层内部。 地核,地球的中心部分,半径约3360公里,其物理性质与周围的地幔和地壳有明显不同
- 地论宗[dì lùn zōng]
佛教流派之一。从所奉《十地论》得名。《十地论》是《十地经》的释论。本宗所习为世亲之释论。南北朝时此宗颇盛,到中唐华严宗兴,此宗逐渐废退。
- 地转[dì zhuàn]
1.谓时势变迁。 2.指地动,地震。
- 地平线[dì píng xiàn]
在平坦空旷处远望,天与地的交界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
- 地质[dì zhì]
1.土地的形质;土壤的质地。 2.地壳的成分和结构。 地质学的简称
- 地级市[dì jí shì]
中国相当于地区级别的市。地级市都是省辖市。
- 地脊[dì jǐ]
古人谓大地的脊梁,指山。
- 地雷战[dì léi zhàn]
特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军民利用地雷巧妙地同敌人进行的战斗。
- 地堰[dì yàn]
环绕田地,防止水土流失的较低的建筑物。
- 地域分工[dì yù fēn gōng]
又称“劳动地域分工”。主要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按某一优势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实行专业化的生产,它是社会劳动分工在地域上的表现。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是地域分工的自然基础,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是地域分工的重要原因,地域分工能够实现的原动力是经济效益。
- 地庐[dì lú]
大地。
- 地契[dì qì]
买卖土地时所立的契约。 买卖土地的双方所立的契约
- 地毡[dì zhān]
室内铺地的毡。
- 地方税[dì fāng shuì]
在分税制下,按税收收入的所有权和税收管理权限划归地方各级政府征收的税种。参见“分税制”。
- 地球[dì qiú]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人类居住的星球。按距离太阳的次序计为第三颗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14960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质量5.976×10^27克;平均密度5.52克/立方厘米。公转周期365.25天,自转周期23时56分4秒。运行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相交成23°26′的角度,故有四季寒暑和昼夜长短的差别。面积51100万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约占70.8%,陆地约占29.2%。地球内部由地核、地幔和地壳构成,地球外部由水圈、大气圈和地球辐射带构成。有一颗卫星(月球)。
- 地楞[dì léng]
见“塄”。
- 地政[dì zhèng]
地方的税收。 土地管理事务
- 地方部队[dì fāng bù duì]
也称“地方军”。在一定的地区性范围内执行军事任务的军队。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编有地方部队,但名称和编制不尽相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地方部队隶属于省军区。平时主要负责本地区的警卫、守备和维持地方治安任务,开展训练民兵和群众工作;战时主要配合野战军作战,并且率领民兵就地坚持斗争,随时准备改编为野战军。
- 地税[dì shuì]
地方税的简称。 土地税
- 地名学[dì míng xué]
地理学分支之一。研究地名的由来、演变、语词构成、分布规律、读写标准化和功能,以及地名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
- 地面水[dì miàn shuǐ]
没有进入地面的天然水。 没有进入地面的天然水
- 地图册[dì tú cè]
合订的地图集。如:一看地图册就清楚了,这城靠近海滨。
- 地禁[dì jìn]
1.兵家语。谓防区内禁止随意通行。 2.谓地处禁中。禁,指宫禁。
- 地雁[dì yàn]
流星的一种。
- 地炉[dì lú]
1.《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后因以“地炉”为大地陶冶万物的神炉。 2.就地挖砌的火炉。 3.火炕。又称地炕。
- 地衣[dì yī]
1.即地毯。 2.低等植物的一类。植物体是菌和藻的共生体,种类很多,生长在地面﹑树皮或岩石上,特别能耐干﹑寒。 3.车前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车前》。 地衣门的许多复杂叶状体植物的任何一种,这是一种藻和一种菌在各种固体表面(如岩石、树皮表面上)的共生体,由一个分枝的叶状体组成
- 地底[dì dǐ]
1.指大地的低凹处。 2.地面之下。
地[de]字在结尾的词语
- 轻声地[qīng shēng de]
不高声喧闹地,不刺耳地,音高和音量都柔和地。 不高声喧闹地,不刺耳地,音高和音量都柔和地轻声低语
- 轻地[qīng de]
孙子兵法“九地”之一。指进入敌人的领地较浅的地区。
- 及时地[jí shí de]
1.立刻:马上。 2.迅速地:毫不耽搁地。
- 声地[shēng de]
声望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