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哈苗文字符 Pahawh Hmong
U+16B00 - U+16B8F- 𖬀U+16B00
- 𖬁U+16B01
- 𖬂U+16B02
- 𖬃U+16B03
- 𖬄U+16B04
- 𖬅U+16B05
- 𖬆U+16B06
- 𖬇U+16B07
- 𖬈U+16B08
- 𖬉U+16B09
- 𖬊U+16B0A
- 𖬋U+16B0B
- 𖬌U+16B0C
- 𖬍U+16B0D
- 𖬎U+16B0E
- 𖬏U+16B0F
- 𖬐U+16B10
- 𖬑U+16B11
- 𖬒U+16B12
- 𖬓U+16B13
- 𖬔U+16B14
- 𖬕U+16B15
- 𖬖U+16B16
- 𖬗U+16B17
- 𖬘U+16B18
- 𖬙U+16B19
- 𖬚U+16B1A
- 𖬛U+16B1B
- 𖬜U+16B1C
- 𖬝U+16B1D
- 𖬞U+16B1E
- 𖬟U+16B1F
- 𖬠U+16B20
- 𖬡U+16B21
- 𖬢U+16B22
- 𖬣U+16B23
- 𖬤U+16B24
- 𖬥U+16B25
- 𖬦U+16B26
- 𖬧U+16B27
- 𖬨U+16B28
- 𖬩U+16B29
- 𖬪U+16B2A
- 𖬫U+16B2B
- 𖬬U+16B2C
- 𖬭U+16B2D
- 𖬮U+16B2E
- 𖬯U+16B2F
- 𖬰U+16B30
- 𖬱U+16B31
- 𖬲U+16B32
- 𖬳U+16B33
- 𖬴U+16B34
- 𖬵U+16B35
- 𖬶U+16B36
- 𖬷U+16B37
- 𖬸U+16B38
- 𖬹U+16B39
- 𖬺U+16B3A
- 𖬻U+16B3B
- 𖬼U+16B3C
- 𖬽U+16B3D
- 𖬾U+16B3E
- 𖬿U+16B3F
- 𖭀U+16B40
- 𖭁U+16B41
- 𖭂U+16B42
- 𖭃U+16B43
- 𖭄U+16B44
- 𖭅U+16B45
- 𖭐U+16B50
- 𖭑U+16B51
- 𖭒U+16B52
- 𖭓U+16B53
- 𖭔U+16B54
- 𖭕U+16B55
- 𖭖U+16B56
- 𖭗U+16B57
- 𖭘U+16B58
- 𖭙U+16B59
- 𖭛U+16B5B
- 𖭜U+16B5C
- 𖭝U+16B5D
- 𖭞U+16B5E
- 𖭟U+16B5F
- 𖭠U+16B60
- 𖭡U+16B61
- 𖭣U+16B63
- 𖭤U+16B64
- 𖭥U+16B65
- 𖭦U+16B66
- 𖭧U+16B67
- 𖭨U+16B68
- 𖭩U+16B69
- 𖭪U+16B6A
- 𖭫U+16B6B
- 𖭬U+16B6C
- 𖭭U+16B6D
- 𖭮U+16B6E
- 𖭯U+16B6F
- 𖭰U+16B70
- 𖭱U+16B71
- 𖭲U+16B72
- 𖭳U+16B73
- 𖭴U+16B74
- 𖭵U+16B75
- 𖭶U+16B76
- 𖭷U+16B77
- 𖭽U+16B7D
- 𖭾U+16B7E
- 𖭿U+16B7F
- 𖮀U+16B80
- 𖮁U+16B81
- 𖮂U+16B82
- 𖮃U+16B83
- 𖮄U+16B84
- 𖮅U+16B85
- 𖮆U+16B86
- 𖮇U+16B87
- 𖮈U+16B88
- 𖮉U+16B89
- 𖮊U+16B8A
- 𖮋U+16B8B
- 𖮌U+16B8C
- 𖮍U+16B8D
- 𖮎U+16B8E
- 𖮏U+16B8F
救世苗文是一种用于书写青苗语和白苗语的字母系统。 苗语川黔滇次方言是苗语川黔滇方言最重要的一支,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以及越南、老挝、泰国、美国等国。说这种次方言的人口有200多万,其中中国国内有150万。在中国以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燕子口镇大南山苗话为标准音,于1950年代创制了拉丁字母苗文,1980年后又略加修改。美国通行另一套拉丁字母苗文(RPA苗文)。王辅世、毛宗武(1995)把川黔滇次方言分为三个土语。第一土语,国内140万人。王、毛(1995)认为,越南、老挝、泰国等国的苗族基本都说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海外苗族有100多万人。
第二土语,又称小花苗,分布在贵州省纳雍县、赫章县和水城县,8万4000人。
第三土语,3000人,分布在安顺市西秀区城郊。
ISO 639-3语言代码除第一、第二土语,还设有白苗(黔滇桂、老挝)、绿苗(老挝、滇)、角苗(黔滇)、汉苗(黔滇)、Hmong Dô(越南)、Hmong Don(越南)。2011年有人提议把第一土语拆分为大南山、北花苗(滇)、南苗(滇西)、川西、黑苗(滇、越南)五种,该提议已被否决。美国的苗族主要说白苗话和青苗话。
现在,大约有三十万苗族居住在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其中,尤以美国为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即越南战争以后从老挝迁出。开始,大部分是来自老挝的战争难民。另外也有极少数泰国、越南、中国的苗族以婚姻或其他形式移居西方。
这些东南亚国家的苗族,也都是两三百年以前从中国贵州经广西或云南迁入。他们仍然说着与中国苗族苗语西部方言相同的一种土语,互相之间基本上可以通话。他们自称“Hmong”。中国说这个相同方言的人群大约有200多万人。加上国外部分,这支苗族大约400万人。都属于苗语西部方言川黔滇次方言。
根据来源、语言、服装等方面的差别,他们内部仍然分成一些亚支系,比如白苗、青苗、黑苗、汉苗、花苗等。而迁移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苗族,主要是白苗(Hmong Daw)、青苗(Hmong Njua),其中尤以前者为多。白苗、青苗方言之间可以通话,语音差异不大,极少数词汇不同。
白苗话是美国苗族大多数人基本的通行语言。在近五十年来,有一些针对白苗话和青苗话两种方言的标准化,以便互相之间互相交流和理解。
在美国,主流之外的青苗话(Blue Mong and Mong Njua)成了方言。有时候,他们也参照白苗话做调整。青苗话的一些元音(韵母)与白苗话有不同,比如[ang]发成[a]。
为了真正理解语言种类的背景和方言区别的原因,值得对苗族Hmong的历史作一番研究。这样,才可以对语言和文化有更好的理解。白苗话被认为更适合推广于西方苗族,因为它在很多发音区分上与英语相近。两种方言能够容易地互相理解,但是其中一种更加准确。
青苗被称为青苗,是因为他们妇女传统服装的颜色中的“青色调”特色。他们都能充分地理解白苗话。国外的通行苗文就以白苗话为基础。但是,也有青苗根据自己分支的发音来书写自己的方言。
Yves Bertrais-Charrier(汉语名为恩保羊)是一位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于1949年12月从法国来到老挝。他选择了琅勃拉邦附近一个叫做“野牛山”(Kiu Kacham)的Hmong人村寨开展宗教传播与经济发展活动。他首先学会了Hmong语,然后他按照法文的字母及发音体系设计了一套简易Hmong文,以点、横等符号表示声调。George L. Barney是一位来自美国的人类学学者,当时他作为一名基督教传教士在老挝川圹东部的一个苗族村寨传教并从事人类学调查。在此期间,他也创制了一套Hmong文,而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声调。在同一个族群中,语言完全相通而并存不同的文字形式,对于该族群的内部交流和整合将显示出诸多弊端。1951年,当两人发现这种可能性之后,他们就决定一起讨论创制一套统一Hmong文的问题。为了使该文字更加科学、适用,他们请语言学专家WilliamA. Smalley、两位Hmong人青年杨英(Yaj Yeeb)、陶护(Thoj Hwb)参加讨论新的Hmong文。1953年4月,经过他们共同的努力,新的Hmong文方案诞生了。新的文字以Hmong Daw(白苗)话语音为基础。包括声母56个,韵母13个,声调8个。这套文字诞生后,有人称之为“Smalley Hmong文”,有人称之为“巴尼-斯莫莱苗文”(Barney-Smalley System,L’alphabet Barney-Smalley),有人称之为“Bertrais Hmong文”(恩保羊苗文),各不相同。这是因为西方人习惯以个人名字对相关的专用术语(包括地名、文字符号、科学发现等)命名。而这套文字的创制者给取的名字是“the Romanized Popular Alphabet”(RPA,罗马字母通行文字)。中国人不习惯以个人名字进行类似的命名,所以,对这套文字又有一些新的称呼,比如:老挝苗文、国际苗文。其实,“老挝苗文”这个名称也未必科学,因为这套文字与老挝国家并没有什么关系,这次文字活动从创制到传播,都纯属民间行为。如果说要有关系,只不过因为它是在老挝这块土地上而已,而且当时老挝国家尚未独立,还是法国的殖民地。老挝独立建国后,也没有从国家的角度确认或接受它。再说,“杨松录Hmong文”也是在老挝创制的。总之,对这套文字泛称“老挝苗文”是不确切的。“国际苗文”是近几年来的新提法。国际上,也有使用“RPA”这个名称,它只是一个客观表述,没有任何附加涵义。文字通行以后,语言学家或使用者出版了一些《苗英英苗词典》。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受主流社会通行语言英语的影响,美国现在的苗族年轻人的苗语熟练程度在下降,虽然社区有苗语学校或苗语教学机构,但是一些家庭不重视,孩子从小时候没有掌握或者使用太少渐渐荒疏。这不是个别现象。